但這陽地南關確是地勢險要,關城高峻,代人多年經營,早如金城湯池一般,輕易怎能攻破?河東廂軍雖並力齊心,拚死攻城,將關城打得千瘡百孔,代軍兵將亦無不心驚膽戰,卻終究一時難克。
然關城雖難破,河東廂軍卻也將代國大軍牢牢釘在南關,無暇分心他顧。也正為如此,李敢得知北關失陷,鄭軍從後方來襲,才隻得遣出那樣一枝兵馬去攔截。
那呂應見戰夠多時,仍不能攻克,早已心急如焚,渾忘了此番攻城不過是佯攻而已,遂點齊一百精壯勇士,皆口銜镔鐵雁翎刀,親自緣梯攀城。
前方將士見主將親至,隻得讓開道路,卻也士氣大振。隻見兵丁在前舉盾相護,呂應在後奮力攀梯,其餘將士蟻附在後,並力齊衝。城上木石箭矢紛紛而下,鄭軍將士墜梯者不可勝數,後方將士卻無一退縮。
呂應目眥欲裂,前方三個兵士皆已墜梯身亡,若再有箭矢射來,便是必死無疑。此時此地卻是避無可避,退無可退,眼見距城頭隻丈餘之地,遂一手取下口中刀,一手攀梯,死命向上掙去。
哪知此時城上竟沒了聲息,原本紛紛不絕的木石箭矢,此時竟沒了蹤影。抬頭看去,原本露出頭來向下放箭的代卒,也不見了身影。
呂應無暇細思,隻顧奮力攀梯,忽聽城上一片大亂,叫喊之聲沸反盈天,隨即兵器相交之聲傳來,嘶吼砍殺之聲也是不絕於耳。
呂應心念電閃,繼而大喜,心頭霎時清明:北關鄭軍已攻上南關城頭。
洪鐘率房營一千騎兵趕至南關城下,隻見城下一片開闊之地,一枝代軍早已嚴陣以待。
南關代國守軍有一萬五千之眾,城上卻容不下這許多人馬,是以便有一萬人馬在城下為後備。待城上傷亡過重,再增添上去。
代軍兵馬雖眾,然鄭軍攻城猛烈,代軍傷亡極重,是以後備兵馬不敢輕動。洪鐘到時,城下已隻餘五千代軍,正掉過頭來列陣相迎。洪鐘毫不猶疑,揮軍直衝代軍步兵大陣。
騎軍正麵衝擊步軍兵陣毫無優勢可言,況且此時房營眾將士人馬皆已無甲,便是洪鐘,也是布衣上陣。但此刻已不容遲緩遊移,房營眾將士並無一個有疑懼之意,馬蹄騰騰,全數衝入代軍陣中。
長矛直刺而來,因無鎧甲遮擋,騎兵沒了防護,或刺入馬腹,或刺中人身,頃刻之間,鄭兵數十人馬仆倒在地。
幸得洪鐘衝在最前,將狼牙棒掄成一團,格擋住代卒長矛,鄭軍才不致大亂。但狼牙棒重,如此揮舞極耗氣力,洪鐘如此使棒,已是拚儘全力,終不能長久。
房營將士久隨洪鐘,豈能不知此理?見洪鐘狀如瘋魔,眾親兵急衝上前去,護在洪鐘身側,擋住代卒長矛,洪鐘方能稍稍歇力。
眾將士見洪鐘如此,無不生出拚死之心,一時士氣大振,再顧不得性命,催馬直撲代卒。
兩軍相近,長矛威力大減,鐵蹄卻正可肆虐,鄭軍兵士雖有許多死傷,卻也將代軍陣勢衝亂。戰陣廝殺,士氣此消彼長,鄭軍將士悍不畏死,代軍兵卒便生出畏懼之心。代卒見戰馬疾衝而來,馬上騎士如鐵塔一般,渾不避讓,反不敢再舉矛去刺,隻一心閃躲,唯恐傷了性命。
如此一來,代軍陣勢便見散亂,再不能結陣抵禦,任由鄭軍騎兵在陣中往複衝殺。但代軍畢竟人多,身後又是南關城牆,已是退無可退。代軍主將也非貪生怕死之輩,竟能堅守不退,代卒也隻得勉力廝殺。因此代軍雖是死傷慘重,狼狽不堪,卻也能戰住鄭軍騎兵。
兩枝兵馬便在關城之下死戰不休。哪知隻交戰半個時辰,又有一枝鄭軍兵馬殺到,正是馬保率亢營趕至。
馬保揮動大斧直入代陣,人如山嶽,斧似霹靂,人馬到處,代卒立時躺倒一片。
代軍抵禦房營便已是強弩之末,又怎禁得亢營這般衝殺,立時便是潰敗。眾代卒已不顧將領號令,紛紛四散奔逃,或沿城牆向兩側逃去,或回身向城上奔逃,部伍零散,陣型潰亂。代軍幾個將領在人叢之中大聲疾呼,卻終究無濟於事,難以挽敗局於分毫。
洪鐘力已將竭,見代軍敗逃,已無力追殺,隻在陣中歇馬,大口喘氣。馬保卻是精神百倍,見代軍仍有小股兵馬未退,遂認準主將旗號,直衝過去。
那代軍主將親隨兵將隻顧阻攔逃兵,卻不防馬保單人匹馬殺至,被馬保接連砍倒四五個,再無力抵擋,遂隨敗兵一齊後退。
代軍主將見身旁親兵退卻,也隻得撥馬逃走。他騎高頭大馬,馬保一眼認準,便即催馬急追。
人群之中馬難奮蹄,那代將知身後馬保追趕甚急,再不顧自家敗兵,加鞭催馬,竟撞翻踏倒數個代卒,隻要逃命。但終究逃兵太多,阻住前路,隻片刻間便被馬保趕上。
隻聽身後一陣大笑,已是近在咫尺,代將聞聲膽寒,卻已不及回身。馬保縱聲大笑,認準代將後頸,一斧劈下,正劈在那代將頸項之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顆頭顱隨斧飛起,直飛出五六尺方才落地。兜鍪旁落,頭顱又滾出數尺停住,發髻散開,長發披散蓋住臉麵。隨即敗兵趕到,將頭顱踢走,又過數人之腳,隻在腳步之間翻滾,頃刻難尋蹤跡。
馬保笑聲未止,那代將已是身首異處,身旁幾個掌旗力士見了,再顧不得將旗,將大旗拋下,便即沒命逃去。將旗搖搖墜地,南關城下這一戰勝負已分。
隻數步之間便追到城下,馬保收束部伍,回身尋到洪鐘,高聲道:“振遠所部儘是騎兵,隻守住城下便是,我率人馬殺上城去。振遠可打開關門,放杜鐵槍進關就是。”說罷不等洪鐘答話,便回身分撥兵馬,從幾處登城口向城上殺去。
關門大開,杜摯率軍直入陽地南關。城牆之上代軍已無心守城,被呂應率軍登上城頭,與馬保兵馬前後夾擊,圍住廝殺。
城上狹窄,數千人擠作一團,不能擺開。代軍隻抵擋片刻,便沒了戰意,隻得棄械乞降。隻聽叮當作響,刀槍弓弩紛紛落地,代卒跪倒一片。
硝煙未散,塵埃落定。
城上正自看管降兵,秦玉與徐恒率親兵趕到,於眾多降兵降將之中尋到代軍主將,太嶽行營兵馬總管李敢。
生擒代軍主將,這一戰才是大獲全勝。此一戰,鄭國謂之南北關大捷。代國南北關守軍,連同南關鎮兵馬共兩萬二千餘,除南關鎮兵馬逃去千餘外,關內兵將不曾逃出一個。
代軍戰死七千餘人,餘者儘皆被俘。鄭軍死傷共計一千四百餘,其中箕營死傷五百餘,房營死傷四百餘,廂軍死傷也有五百餘。此戰過後,洪鐘苦心操練五年之三千房營騎兵,隻剩七百餘人。
正月十二這一日,鄭軍於河北河東同日開戰。河北易水之戰鄭軍大敗而歸,卻於河東南北關之戰大獲全勝,鄭國朝廷方不致顏麵掃地,不可不謂之時也運也。
喜歡興亡雲煙事請大家收藏:()興亡雲煙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