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校舍、整齊的民房、整潔的街道。
還有那每天機器轟鳴的工廠,處處透著生機與希望。
人們臉上的愁容漸漸被笑容取代。
提起周文琪和陸黎辰,無不豎起大拇指。
周文琪和陸黎辰也再次被縣裡表揚,成了人人誇的模範夫妻。
他們的名字被寫進報告,他們的故事被媒體報道,成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典範。
可他們從不因此驕傲,依舊像從前一樣低調做事,踏實做人。
可話說回來,月亮圓到極點就會虧,水滿了就會溢出來。
老話說得好,盛極必衰,福禍相依。
就在他們倆事業順風順水,村裡發展蒸蒸日上的時候,新的麻煩又悄悄來了。
鋼廠改革後,新設備順利上馬,管理也全麵升級。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原本每月產出一千噸,現在翻了三倍,達到三千噸。
然而,產量上去了,貨卻賣不出去!
訂單寥寥無幾,倉庫堆得滿滿當當,資金鏈開始吃緊。
經銷商不買賬,說市場飽和,價格壓不下來。
一時間,廠子裡人心浮動。
工人們也開始擔心會不會發不出工資。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發出沉悶的“噠噠”聲。
尤其是庫存那一欄,紅字格外刺眼。
“廠長,這個月鋼材堆得多得倉庫都快塞滿了,上個月的還沒出貨呢!”
助理小朱站在旁邊,滿臉愁容地彙報。
他手裡拿著最新的庫存清單,紙張被捏得有些發皺。
“銷售科那邊說,客戶訂單沒上來,幾家大廠也壓著不簽新合同……咱們現在,真的賣不動了。”
產能過剩,這事兒,陸黎辰壓根兒沒想到!
他原本以為,隻要產量上去了,訂單自然會跟上來。
畢竟鋼材是硬通貨,國家基建項目多,市場不會缺需求。
可現實卻狠狠扇了他一耳光。
以前廠子效益平平。
每個月產量剛好夠完成任務,不多也不少。
機器老舊,工人乾一天歇半天,勉強維持運轉。
但至少賬麵平穩,沒有積壓,也沒有虧損。
日子雖然清苦,但沒人喊餓,沒人鬨事。
現在聽了媳婦周文琪的建議,效率上去了,效益也上去了。
可產量太多賣不掉,反倒成了頭疼的大問題。
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更新生產線,優化流程。
工人們從三班倒變成兩班滿負荷運轉。
一開始,出貨量翻倍,收入激增,上級還專門發了表揚信。
可這才過了幾個月,市場飽和的信號就一個接一個地傳來。
價格戰打不起來,合作方猶豫觀望。
鋼材像雪一樣堆在倉庫裡,越積越高。
擺了擺手,陸黎辰臉色嚴肅,勉強穩住語氣。
“這事我來想辦法,你先去傳個話,這個月車間不用趕工了。”
他知道,這句話一旦傳出去,人心就要亂。
可再不控製產量,廠裡的資金鏈就要斷了。
小朱應了一聲,低頭看了看手裡的文件,也隻能歎口氣,轉身離開。
他知道,停工意味著什麼。
不隻是工資縮水,更是士氣的崩塌。
如今廠裡的製度是按件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