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的晨光透過西山大院會議室的百葉窗,在地板上切割出明暗相間的條紋。空氣裡彌漫著新泡龍井的清香,卻掩蓋不住即將討論議題的嚴肅與重量。
長條會議桌旁,教育部部長楊明哲、科技部部長徐道葉、華科院院長李唐清、江南科學院院長陳羽墨,以及幾位分管高教、基教和科研規劃的核心司局長悉數在座。每個人的麵前都攤開著厚厚的《“菁英計劃”初步實施方案草案)》。
“諸位,教材改革的雷聲已經響了,”
楊明哲部長推了推眼鏡,率先開口,聲音沉穩,“接下來,‘菁英計劃’這把火怎麼點,具體怎麼選人,是今天的重中之重。全國高校的頂尖苗子都盯著,社會關注度極高,容不得半點馬虎。”
科技部部長徐道葉接口,手指在草案上點了點:
“楊部說的是。初步預估,第一輪報名人數會非常龐大,覆蓋所有頂尖高校的尖子生,甚至很多普通高校的頂尖天才也會嘗試。
我的意見是,考核必須分階段進行,層層篩選。比如,先進行全國統一的初試筆試,篩掉大部分;然後分學科領域進行複試,考察專業深度和動手能力;最後再進行綜合麵試和心理評估,優中選優。這樣選拔更全麵,也能最大限度減少遺珠之憾。”他的目光掃過眾人,帶著征詢。
幾位司局長紛紛點頭,表示認同徐部長的思路。多輪考核,層層把關,是國家大型選拔的常規操作,顯得穩妥。
華科院李院長沉吟道:“多輪考核確實更穩妥,但周期會拉得很長,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巨大。而且,對於真正頂尖的天才來說,他們的能力往往在第一輪就能充分展現出來,後續輪次更多是確認和排除風險。”
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聚焦在一直沉默翻看草案的陳羽墨身上。這位年輕的江南科學院院長,才是“菁英計劃”真正的靈魂和最終拍板者之一。
陳羽墨合上草案,抬起頭,目光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看向徐道葉和楊明哲:
“徐部長,多輪考核的初衷是好的。但‘菁英計劃’的目的,不是海選,是精準定位未來能夠引領科技前沿的頂尖種子。多次考核,對大部分被篩掉的學生是時間精力的浪費,對組織方也是資源冗餘。”
他頓了頓,聲音清晰有力:
“我的建議是,兩輪,足矣。”
“第一輪,全國統一命題筆試。核心考核目標就四個: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複雜問題解決能力、對基礎學科數學、物理、生物工程等)的深度理解能力。”
“題目要難,要活,要跳出課本框架,要能真正區分出誰是靠死記硬背,誰擁有觸類旁通的頂級天賦。這一輪,目標就是篩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報名者!留下的,必須是真正的璞玉。”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篩掉百分之九十!這淘汰率堪稱殘酷。但陳羽墨的語氣沒有絲毫動搖。
“第二輪,”他繼續說道,
“針對第一輪篩選出的頂尖苗子,進行綜合評估。形式可以是專家組麵試、開放式課題研究答辯、或者特定情境下的團隊協作與問題解決實戰。重點考察他們的創新思維、批判精神、抗壓能力、溝通表達以及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望。這一輪,是精雕細琢,確認其是否具備成為未來‘戰略科學家’的潛質。”
他環視眾人:“我們需要的,是能在未來看懂並發展前沿科學知識、能獨立開辟新領域的天才。他們最核心的特質,在基礎邏輯、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底層能力上,第一輪筆試足以將其甄彆出來。後續的‘專業深度’,進了科學院,有的是時間和資源去培養和深挖。反複的考核,隻會消磨他們的銳氣和時間。”
李院長眼中露出讚同的光芒:“羽墨說的切中要害。頂級科研,思維方式和底層能力比現有的知識儲備更重要。兩輪製,簡潔高效,直指核心。”
徐道葉部長思考片刻,也緩緩點頭:“陳院長的思路…確實更符合‘菁英計劃’選拔頂尖戰略人才的定位。是我考慮得有些常規化了。同意,就按兩輪製執行。”
楊明哲部長見科技部這邊點了頭,也立刻跟進:“好!兩輪製方案原則通過。那麼,當務之急,就是儘快確定第一輪筆試的考綱範圍和命題原則!”
他看向陳羽墨和李院長,“陳院士,李院長,這核心的命題工作,恐怕非江南科學院和華科院的頂尖專家團隊莫屬了。題目既要達到您說的‘難、活、深’,又要確保公平公正,經得起推敲。”
“這是自然。”陳羽墨點頭,
“考綱範圍和核心能力考核方向,我會親自牽頭組織相關領域的院士和頂尖教授,在一周內拿出詳細方案,並附上樣題說明。”
楊明哲鬆了口氣,補充道:“方案確定後,教育部會第一時間通過官方渠道向社會公布,給學生們留出足夠的複習準備時間。雖然題目會超綱、會難,但考核的方向和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必須明確告知,不能讓學生們摸黑亂撞。”
“楊部長考慮周全。”陳羽墨表示讚同,“公布考綱和樣題,也能引導學生們從死記硬背轉向對思維能力的重視和訓練,這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引導。”
“好!”楊明哲一錘定音,“那就這麼定了!徐部長,教育部這邊負責協調全國考場、考務組織和安全保密;科技部這邊在專家資源上給予江南科學院和華科院全力支持;陳院長、李老,核心的命題和考綱製定,就辛苦你們了!爭取在正月內,把考綱和樣題公布出去!”
“沒問題!”
“保證完成任務!”
“全力配合!”
簡潔高效的會議在明確的分工和共識中結束。沒有冗長的爭論,沒有繁複的程序,在陳羽墨清晰的目標導向和一針見血的思路下,關於“菁英計劃”選拔方式的決策,如同出鞘的利劍,乾脆利落地斬開了紛繁的枝節,直指核心。一張考卷,即將成為衡量華夏未來科技菁英天賦與潛力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門檻。
喜歡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請大家收藏:()重生後,帶領華夏走向星辰大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