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和黛玉相識後,仿佛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她們,讓二人不由自主地開始攀談起來。
起初,她們的話題圍繞著那神秘而古老的貝葉經展開。
妙玉輕啟朱唇,娓娓道來關於貝葉經的種種典故和軼聞,而黛玉則微微頷首,不時插上幾句精妙的見解。
隨著交流的深入,兩人的話語如同潺潺流水般自然流淌,從詩詞歌賦到琴棋書畫,再到世間萬物,無所不談。
妙玉越聊越心驚,眼前這個看似嬌柔的小姑娘,年紀輕輕卻知識淵博得令人咋舌。
無論是深奧難懂的佛經,還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冷僻學問,黛玉都能如數家珍,並有著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她的每一句話都充滿智慧,遠超其實際年齡應有的見識,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妙玉一向自視甚高,即使借居在牟尼院中,也極少與院內的其他女尼交往。
然而,當她遇到了如此鐘靈毓秀的黛玉時,心中竟湧起一種前所未有的親切感,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
僅僅交談了片刻,妙玉便毫不猶豫地向黛玉發出邀請,請她前往自己的禪院一同品茶論道。
就在即將動身離開之際,妙玉下意識地回頭望了一眼仍靜靜放置在原處的貝葉經。
那一瞬間,她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惑,但很快又被對新友的期待所取代。
原來之前妙玉之所以開口質詢黛玉等人,就是因為她在恍惚間,仿佛瞥見貝葉經上有一道光芒一閃而過,而那道光芒出現的位置,恰恰就在黛玉手指與經書相接觸之處。
妙玉心頭一驚,下意識地認為黛玉的手上定然持有某種堅硬無比的金屬物件,或者璀璨奪目的寶石之類物品。
她生怕這些東西會不慎刮擦、損傷這本珍貴無比的貝葉經,於是心急如焚地開口質詢起來。
然而,當妙玉快步走上前去,與黛玉交談了好一陣子之後,她仔細端詳起黛玉的雙手,卻驚訝地發現上麵竟然沒有佩戴任何的飾品。
再看那本貝葉經,外表看起來也是完好無損,絲毫不見有被損壞的痕跡。
此時此刻,妙玉不禁開始懷疑起自己先前所見的那道光芒是否真實存在,或許那僅僅隻是自己一時之間產生的錯覺而已。
儘管妙玉的心中仍然留存著那麼一絲絲的疑惑,但既然貝葉經安然無恙,而且她又與黛玉言談甚歡,彼此之間頗為投緣,實在不好意思繼續糾纏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
於是,妙玉果斷地選擇將這份疑慮暫且擱置一旁,不再提及此事。
如果黛玉知道此事的話,心裡定會大吃一驚,因為妙玉所看到的並不是錯覺,正是貝葉經中所蘊含的靈氣轉移到黛玉身體裡的那個瞬間。
按理說隻有修仙之人才能夠看清楚靈氣運轉的軌跡,如今妙玉隻是一介凡人,卻竟然能夠驚鴻一瞥,捕捉到靈氣的存在,說明她有著上好的修仙資質。
當然,也有可能是妙玉在跟隨她的師傅修行期間,無意中窺見了修仙的門徑。
畢竟據原著所述,妙玉那位師父本就是個異人,對先天術算之法造詣頗深,甚至早在許久之前便已然洞悉妙玉命中注定將會遭遇一場劫難。
不過既然妙玉把這份疑惑深深埋藏在了心底,黛玉自然也無從得知,很快便跟著妙玉來到她所住的禪院之中。
妙玉的師傅此時正於密室之中閉關修行,眾人深知此乃關鍵時刻,絕不可輕易驚擾。
於是,她們皆小心翼翼地在院子裡站定,朝著那緊閉的禪房門扉深深躬身行禮,以表達對其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