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過後,城裡的柳枝剛冒出嫩黃的芽尖,樂樂就把“花田畫冊”翻到了最後一頁空白處。他握著鉛筆,對著窗外漸暖的陽光,開始勾勒春日花田的初稿——畫紙上,成片的向日葵幼苗破土而出,趙爺爺正彎腰鬆土,蘇曉手裡提著裝滿花種的竹籃,而孩子們蹲在田埂邊,眼睛亮晶晶地盯著土裡的新芽。
“等下周去花田,就能把這幅畫補完了。”樂樂對著畫冊小聲說,指尖輕輕拂過畫裡孩子們的笑臉。自從冬天離開花田後,他每天都會在日曆上畫一朵小向日葵,如今那頁紙已經綴滿了金黃的花朵,就像即將綻放的花田。
出發前一天,孩子們在群裡炸開了鍋。丫丫拍了段視頻,鏡頭裡是她養在陽台上的向日葵——莖稈已經比她的小臂還高,頂端托著一個小小的花盤,“我要帶它去和花田的向日葵比高低!”視頻裡,丫丫的聲音滿是驕傲;朵朵則曬出了自己準備的“花田工具包”:裝花種的小布袋、澆水的塑料壺,還有一本用來記錄種植步驟的筆記本,“蘇曉說這次要教我們種向日葵,我得把每個步驟都記下來”;毛豆最實在,拍了張裝滿零食的背包照片,“我要和趙爺爺一起乾活,多吃點才有力氣!”
車子駛進村子時,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趴在車窗上。遠處的花田已經褪去了冬天的雪白,露出了濕潤的黑土,田埂邊的小草冒出了新綠,幾隻燕子在田上空盤旋。趙爺爺和蘇曉早就站在村口等了,蘇曉手裡還提著一個竹籃,裡麵裝著剛蒸好的紅薯,“路上餓了吧?先吃點墊墊肚子。”
“趙爺爺!蘇曉!”孩子們剛下車就撲了過去。丫丫抱著她的向日葵,拉著蘇曉的手往花田跑,“你看我的向日葵長得高不高?”蘇曉蹲下來,輕輕摸了摸花盤,笑著說:“長得真精神,等種到花田裡,肯定能長得更高。”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孩子們就跟著趙爺爺和蘇曉來到了花田。趙爺爺把提前泡好的向日葵種子分給大家,“這是去年花田留的種子,飽滿得很,種下去肯定能發芽。”他邊說邊示範:先用小鏟子在土裡挖一個小坑,把種子放進去,再蓋上一層薄土,最後澆上適量的水,“水不能太多,不然種子會爛掉;也不能太少,不然發不了芽。”
孩子們學得有模有樣。樂樂小心翼翼地挖著坑,生怕把土塊弄太大;丫丫把種子放進坑裡時,還對著種子小聲說:“你要快點發芽哦”;朵朵則拿著筆記本,邊種邊記:“3月12日,種向日葵,坑深5厘米,澆半壺水”;毛豆力氣大,主動幫大家拎水壺,跑前跑後,額頭上很快就冒出了汗珠,卻一點也不覺得累。
種到一半時,蘇曉突然指著田埂邊的一片空地說:“咱們在這裡種一片小花吧,等向日葵開花的時候,這裡就會變成彩色的花帶。”孩子們一聽,立刻圍了過來。蘇曉從竹籃裡拿出各種花種:有紅色的虞美人、黃色的金雞菊、紫色的薰衣草,“這些花好養活,開起來也好看,還能吸引蜜蜂來給向日葵授粉。”
樂樂眼前一亮,立刻拿出畫板,把這片即將種滿小花的空地畫了下來。他特意在畫紙上留好了位置,等著下次來補畫盛開的鮮花;丫丫選了虞美人的種子,她說紅色的花和向日葵最配;朵朵則每種花種都拿了一點,“我要把它們種成彩虹的顏色。”
中午,蘇曉在田埂邊支起了小鍋,煮了一鍋玉米粥。孩子們圍坐在鍋邊,喝著熱乎乎的粥,啃著趙爺爺蒸的紅薯,看著自己種的向日葵幼苗,心裡滿是期待。趙爺爺坐在一旁,給孩子們講起了向日葵的故事:“向日葵小時候會跟著太陽轉,等長大了,花盤就會一直朝著東方,因為東方最先看到太陽,這樣就能吸引更多蜜蜂來授粉了。”
“真的嗎?”丫丫睜大眼睛問。趙爺爺笑著點頭:“明天早上你們來看看就知道了,現在剛種下去,等長出葉子,你們就能看到它跟著太陽轉了。”
接下來的幾天,孩子們每天早上都會早早地來到花田,觀察向日葵的變化。果然,沒過幾天,土裡就冒出了嫩綠的芽尖,芽尖頂著一層薄薄的種皮,像戴著一頂小帽子。又過了幾天,芽尖長出了兩片圓圓的子葉,每天早上,子葉都會朝著太陽的方向,到了下午,又會慢慢轉回來。
“太神奇了!”樂樂把這一幕畫進了畫冊裡,畫紙上,小小的幼苗朝著太陽,旁邊寫著:“向日葵的小秘密——跟著太陽轉”。
除了觀察向日葵,孩子們還幫趙爺爺做了很多事。毛豆跟著趙爺爺給麥田澆水,他學會了如何控製水流,不讓水衝到麥苗;朵朵幫蘇曉整理花種,把不同的花種分類裝在小布袋裡,還在布袋上寫上花的名字;丫丫則負責給田埂邊的小草澆水,她說小草也是花田的一部分,不能讓它們乾死;樂樂依舊拿著畫板,走到哪裡畫到哪裡,花田的晨光、孩子們勞作的身影、趙爺爺慈祥的笑容,都被他一一記錄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離開花田的前一天,蘇曉帶著孩子們去了後山。春天的後山開滿了野花,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黃色的蒲公英,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蘇曉指著一棵開滿白花的樹說:“這是野山楂樹,秋天的時候會結滿紅紅的山楂,可以用來做山楂醬。”孩子們聽了,都盼著秋天快點來,好嘗嘗山楂醬的味道。
樂樂又拿出了畫板,他要把這滿山的春色畫下來。丫丫和朵朵在旁邊采野花,編成了小小的花環,戴在頭上;毛豆則在草地上追蝴蝶,笑聲傳遍了整個後山。
離開花田那天,孩子們特意去看了自己種的向日葵。幼苗已經長到了小腿高,子葉中間長出了新的真葉,看起來更加精神了。丫丫蹲下來,輕輕摸了摸葉子,“我會想你的,等夏天我再來,看你開花。”
趙爺爺和蘇曉送孩子們到村口,蘇曉說:“夏天的時候,向日葵就會開花了,到時候花田會變成金色的海洋,特彆好看。”趙爺爺則遞給每個孩子一袋向日葵種子,“這是給你們的,回去種在陽台上,等開花了,就像看到花田一樣。”
車子駛離村子時,孩子們再次趴在車窗上,望著越來越遠的花田。樂樂把“花田畫冊”抱在懷裡,畫冊裡又多了幾頁春日的畫麵,每一頁都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回到城裡後,孩子們把蘇曉給的向日葵種子種在了陽台上。丫丫每天都會給種子澆水,盼著它們快點發芽;朵朵把種植向日葵的步驟整理好,寫成了一篇小作文,還在班裡讀給同學們聽;毛豆則把自己在花田的經曆畫成了漫畫,畫上的他和趙爺爺一起澆水,旁邊寫著“我是花田小幫手”;樂樂依舊每天翻看“花田畫冊”,期待著夏天的到來,好去花田看金色的向日葵。
日子一天天過去,陽台上的向日葵種子陸續發了芽,長出了幼苗。丫丫的向日葵長得最快,已經比她的肩膀還高了,頂端的花盤也越來越大;朵朵的向日葵雖然長得慢一些,但也很精神,葉片綠油油的;毛豆的向日葵則長得很壯實,莖稈粗粗的,看起來很有力量;樂樂的向日葵也在慢慢生長,他每天都會給它畫一張生長記錄圖,看著它一點點長大。
五月初,蘇曉發來消息,說花田的向日葵已經長到了一人高,開始長出花盤了。她還發來了照片,照片裡,成片的向日葵亭亭玉立,綠色的葉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小小的花盤緊緊閉合著,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孩子們看到照片,都興奮不已,在群裡聊個不停,盼著夏天快點來。
樂樂把蘇曉發來的照片打印出來,貼在了“花田畫冊”裡,旁邊寫道:“花田的向日葵長大了,夏天,我們不見不散。”
丫丫則把照片拿給班裡的同學看,“夏天的時候,我要去花田看向日葵開花,到時候我拍照片給你們看。”同學們聽了,都羨慕不已,紛紛說也要去花田看看。
朵朵把照片貼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筆記本裡已經寫滿了關於花田的故事,有春天種向日葵的經曆,有冬天堆雪人的快樂,還有秋天摘棉花的趣事。她笑著說:“等我把筆記本寫滿,就給它取名叫《花田日記》。”
毛豆則把照片設成了手機壁紙,每天打開手機就能看到花田的向日葵,他說這樣就像每天都能看到花田一樣。
夏天終於來了,城裡的氣溫越來越高,陽台上的向日葵也開始開花了。丫丫的向日葵第一個開花,金黃的花盤朝著太陽,像一個小小的太陽;朵朵的向日葵也開了花,花盤雖然小一些,但顏色很鮮豔;毛豆的向日葵開花時,吸引了很多蜜蜂,嗡嗡地在花盤上采蜜;樂樂的向日葵開花那天,他特意畫了一幅畫,畫裡的向日葵朝著太陽,旁邊寫著“我的向日葵開花了,花田的向日葵應該也開了吧。”
出發去花田的前一天,孩子們早早地就準備好了行李。丫丫帶上了自己的向日葵花盤,她說要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一比,看誰的花盤大;朵朵帶上了《花田日記》,準備記錄夏天花田的趣事;毛豆帶上了相機,要把花田的美景拍下來;樂樂則帶上了畫板和顏料,他要把金色的花田畫下來,讓這幅畫成為“花田畫冊”裡最漂亮的一頁。
車子駛進村子時,孩子們遠遠地就看到了花田。一片金色的海洋映入眼簾,向日葵花盤朝著太陽,在微風中輕輕擺動,像無數張笑臉在迎接他們。趙爺爺和蘇曉站在花田邊,笑著向他們揮手。
“我們來了!”孩子們剛下車就衝進了花田。丫丫拿著自己的花盤,和花田的向日葵比了起來,“哇,花田的向日葵花盤好大啊!”朵朵則打開《花田日記》,開始記錄眼前的美景:“6月15日,花田的向日葵開花了,金色的花田像海洋一樣,特彆美。”毛豆拿著相機,不停地拍照,生怕錯過任何一處美景;樂樂則找了一個高處,支起畫板,開始畫這片金色的花田。
蘇曉走過來,遞給每個孩子一個小籃子,“咱們今天來摘向日葵花盤裡的嫩籽,嫩籽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來炒著吃。”孩子們聽了,立刻拿起籃子,開始摘嫩籽。丫丫小心翼翼地剝開花瓣,把裡麵的嫩籽放進籃子裡;朵朵則邊摘邊嘗,“嗯,甜甜的,真好吃!”毛豆摘得最快,不一會兒就摘滿了一籃子;樂樂摘了一會兒,就又拿起畫板,把孩子們摘嫩籽的場景畫了下來。
中午,蘇曉在花田邊支起了燒烤架,烤起了玉米和紅薯。孩子們圍坐在燒烤架邊,吃著香噴噴的玉米,啃著甜甜的紅薯,還不時地剝幾顆向日葵嫩籽吃,心裡滿是幸福。趙爺爺坐在一旁,給孩子們講起了他年輕時種向日葵的故事:“那時候,我和你們一樣大,跟著爺爺種向日葵,等向日葵成熟了,就把籽收下來,炒著吃,那是我小時候最開心的事。”
下午,蘇曉帶著孩子們去了河邊。夏天的河邊很涼快,河水清澈見底,偶爾有小魚遊過。蘇曉說:“咱們來捉小魚吧,捉來的小魚可以養在魚缸裡,帶回城裡。”孩子們聽了,都興奮不已,紛紛脫下鞋子,走進淺水區,開始捉小魚。丫丫和朵朵合作,用小網兜撈小魚;毛豆則直接用手捉,雖然濺了一身水,但依舊很開心;樂樂則坐在河邊上,畫著河邊的美景和孩子們捉魚的場景。
喜歡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種請大家收藏:()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