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影響授課了。
他腦袋裡的那些知識,要是肆無忌憚的傾注給朱雄英,放在這時,總結起來那就是一個響當當的名詞——“屠龍術”。
屠龍術最早源自於《莊子列禦寇》。
屬於一個寓言故事。
“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直譯的意思就是有一個叫朱泙漫的人,傾儘千金家產,拜支離益為師,學習宰殺龍的技術屠龍術)。他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將這門技術學得精湛純熟。然而學成之後,卻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龍,他一身絕世技藝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後常被人用來形容自己懷才不遇。
空有一身屠龍術,無處施展,無有明主。
在後世,屠龍術的釋義進一步發生變化。
但放在如今,特指的就是能動搖王朝統治人心的思想或技能。
要是沒有外人在。
他的授課能更露骨許多,甚至於直接將皇權,封建帝製,人性跟人心的底褲直接扒下來的程度。
奈何有這個太監在。
他也隻能先引導雄英學會什麼叫做透過現象看本質,以及一些簡單的博弈論了。
“舅舅,雄英以為,自商周之後,周王室日漸衰落,而周遭的諸侯並起,天下諸侯雖然還受限禮法,忌憚其他同樣如同皇爺爺打天下時,如陳友諒,張士誠,明玉珍一般對手的震懾,沒有事實上的取周王室而代之。”
“但他們都已開始了各自爭王爭霸的準備。”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渴求人才,助他們變法、富國、強兵。”
“正是基於這種大爭之世,天下紛亂。”
“諸子百家應運而生。”
“有重視農耕的農家有兼愛,非攻的墨家,有清靜無為的道家,也有以法治國的法家,還有雜家,兵家,縱橫家等等等等。”
“反而是仁恕的儒家於此時並不受待見。”
“因為其於強國無用。”
“遂才有孔子周遊列國。”
“後有秦國因商鞅變法奠定強國之基,奮鬥六世餘烈,最終一統天下,結束了二百多年的戰亂。”
“然而秦法酷烈,於始皇帝逝後天下大亂,最終歸漢。”
“彼時,諸子百家並未消亡。”
“直到麵對匈奴之禍,漢武帝為了整合大漢的力量,鞏固朝野上下對外討伐匈奴的決心,最終采納董仲舒的方略,這才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公羊的大一統,大複仇之說的盛行。”
“乃至之後的程朱理學,到如今的各種儒學學派,本質上,都是應時世所需而盛行衍生之支。”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