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與學派之彆?”
朱雄英微微垂眸,小小的麵龐上湧現著大大的迷迷惑。
他這個年紀尚且無法領悟人心,又在深宮,所有人都是捧著他的,對於常升而言,要找一種他能聽得明白又能解釋得清楚的說法,同時還要能啟發他身後的朱標,那是老朱,且不犯忌諱,不著痕跡。
這就很考驗功力了。
常升抬頭,看著一旁沉默在側,一副隨時恭候差遣模樣的校書郎,吩咐道:“去取些紙筆,茶點,再備上一份火折子,些許石炭和一個煮茶的火爐來。”
在他將東西都準備妥當後,常升便扭頭看向朱雄英的隨侍太監道:“除了雄英的大伴,其人都出去,退到二十丈外,無有傳詔,不得入內。”
早就得過朱標叮囑的隨侍太監得令點頭,一揮手,隨行的內侍宮女便魚貫而出。
那個還想在太孫麵前多露露臉的校書郎見狀,也隻能非常不舍得隨同退了出去。
看常升授課的形式如此鄭重,朱雄英也站直了身體,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要想弄清楚大本堂中那些講師,為何對幾個詞的釋意咬文嚼字,雄英就得明白,學問是什麼。”
常升提筆,率先在那鋪開的宣紙之首落筆寫下學問二字,然後從校書郎拿來的石炭上掰下一小塊,用以在宣紙上畫出三條線。
每條線後分彆寫上兩個字。
分彆是載體,內核,衍生。
載體之後又畫了幾個線段,分彆在線段之中填上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隸書、行書草書楷書等。
衍生之後,同樣畫上幾條線段,分彆填上諸子百家,獨尊儒術,以及最後的程朱理學。
要想讓雄英一個在古式精英教育下的小孩子,能夠理解領悟幾千年總結沉澱的現代教育體係,自然要給他建立一套高效便捷且認知清晰的學習思路。
譬如思維導圖。
“在天下讀書人看來,學問的內核非常簡單,無非傳承二字。”
“一學一問,將前人的對自然變遷的認識,與萬事萬物治理共生乃至利用的經驗,總結出的與人相處,經世治國的規律,以文字的方式記錄,方便後人更快速的學習,理解。”
“但知識本身應當是共通的,為何會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理解差異,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漢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今日,最終形成各種儒學學派呢?”
“雄英不妨試著想想?”
“聯係不同時期的史書記載,好好想想。”
看著常升繪出鋪開的思維導圖,朱雄英的臉上浮現出疑惑,看著宣紙上導圖兩隻的大眼睛卻愈發的明亮。
這種半引導式,解謎式,且還帶著幾分寓教於樂的氛圍學習方式,著實將他求學之心調動了起來。
見此,常升也不打攪。
自顧自的收拾起煮茶的茶爐,朱雄英的隨時太監還想上前來代勞,被常升抬手止住。
這個時候,誰也彆打攪他外甥動腦子。
況且煮茶這活,他在前世就駕輕就熟了,能借著授課的名義和自家大外甥好好攀攀關係,哪能容外人來插手。
要不是得給朱標和老朱留個眼線,保障朱雄英的安危和需求,他連這個太監也想一並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