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這時候,有人卻冒出來一句煞風景的話。
“大人,草民有一事請教。”
“朝廷這賦稅,能一碗水端平嗎?”
春闈官員抬眼望,說話的是農戶中一個模樣,不算精壯的漢子,穿著一身沒有補丁的麻衣,麵色還算紅潤。
一旁的小吏連忙上來介紹,此人乃是這附近少有的果農,種出來的梨甘甜多汁,專供養府內幾家富貴人家享用,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看他麵無異色,不像是來搗亂的模樣,春闈官員還算客氣的點點道:“當然,本官所言哪裡有疏漏嗎?”
來人站到了人前。
大大方方的問道:“既然如此,草民鬥膽一問。”
“若是朝廷一碗水端平,草民的地裡隻產甘梨,不種稻穀,每回交稅,草民卻得先將這甘梨換做了錢銀再行購買稻穀交稅。”
“這甘梨的耗損,賦稅期稻穀漲價的虧輸,一來一回可都是草民的血汗錢,草民可否用地裡的甘梨直接抵稅呢?”
這個問題,顯然超出了在場春闈官員及兩名候選官員的知識範疇。
但曆經過崗前培訓的村委官員,很是熟練的從衣袖中翻出了隨身的小冊及細毫道:“此事確係本官疏漏,亦屬稅法漏洞。”
“本官會詳細記錄,並呈送朝廷。”
“但本官到任前,朝廷對此類情況亦有指點:“桑麻,生絲等其他田產,可按市場均價增一文,折銀抵稅。”
“同時,你找到了此番賦稅改製中的漏洞,按照規定,賞銀五十文。”
“按你家田畝應征的賦稅,汝隻需交糧三鬥或是對應折銀即可。”
聽見這話。
看著還在奮筆疾書記錄的春闈官員,果農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晌才勉強反應過來,連聲稱頌:“太子殿下仁義呀。”
周圍的百姓無不麵麵相覷。
大家原本都以為,官員向百姓谘詢意見,不過都是口頭一說,走個過場而已。
太子殿下,你來真的啊。
您要是這樣,咱這些鄉裡鄉親可就不困了嗷。
見到出頭鳥得好處。
周遭的百姓無不群情激動,暢所欲言的給這次的新稅法挑起毛病來。
不多時,春闈官員的小冊上就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問題。
那些待選官原本對朝廷對太子殿下奉若神明的濾鏡碎了一地。
不是。
他們看來可謂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善政,原來還有如此之多的空子可鑽。
太子殿下是怎麼敢直接在鳳陽施行這等稅製改革的?
然而他們的師兄,那名春闈出身的七品官員,此刻對太子殿下的形象和膜拜更上一層樓。
他還說如此善政,為何隻局限於鳳陽一地先行試點。
合該惠及天下,收攏天下百姓民心才對。
如今看來,太子殿下才是真有先見之明啊。
果真就如宮中傳出的小道消息一般,太子殿下曾說過。
老百姓的智慧是無限的。
果然一語成讖。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