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這父子倆可沒少因為政務的決策上的差異而怒吵一架。
就好比戶籍製度。
他是強烈反對朱元璋那一套設計的。
可偏偏因為他是太子。
許多時候就會被老朱以孝道或是君臣之禮行打壓實,留下一堆爛攤子,讓朱標耗費腦細胞去填補窟窿,安撫人心。
所以,當麵對常升對於自家親爹一針見血的“評頭論足”,他選擇了聽若未聞。
無他,這話實在說到心坎裡了呀。
看著朱標“感同身受”的模樣,常升的臉上浮現一抹戲謔的笑容,攛掇道:“姐夫,與其費儘心力的替舒伯填窟窿。要不然你和叔伯商量一下?”
“他禪讓,換你來乾?”
朱標神情一頓,沒好氣的衝著常升翻了個白眼。
“社稷神器,豈可胡鬨!”
說著,朱標又感歎一聲,正色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吾等為人子,替父輩拾遺補缺,應當應分。”
常升隻斜眼看著他。
笑笑不搭話。
要不是自家姐姐跟他分享八卦,他還不知道某人曾就政見上的差異與老朱對噴了一炷香的功夫。最後被老朱提著劍,連追砍了三道宮門呢。
也不知是不是被常升看的心虛了。
朱標的語氣很快平緩下來,言簡意賅道:“父皇他們已將最為艱難的一步跨了出去,建立了大明朝。“
“就剩下些安撫民心,治理民生的政務。”
“若是連這都乾不好,還談何從父輩手中繼承大統。”
常升微微頷首,沉默片刻,最終發出了一句讓朱標靈魂都受到拷問的問題。
“姐夫,你是從什麼時候有治理民生這個想法,又或者是誰,給你灌輸這個概念的。”
“啊?”
“這!!!”
朱標愣神了半晌,驟然醒悟。
他也是生於民間,長於民間的“農戶”的兒子。
對於民生並不生疏。
漁樵農戶,販夫走卒,幾乎就是底層百姓代代相傳的生存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民生。
可這民生,真的需要治理嗎?
是農戶不會耕田,還是販夫走卒不會做買賣?
是什麼時候起,他亦或是天下的官員,都將其作為了一項政績,用以標榜自身呢?
看朱標大受震撼的模樣,常升也沒有繼續下猛藥,而是轉移話題道:“百姓們不需要朝廷來指導他們如何活命。”
“他們需要的是更好的良種,生產工具,更高效的產出,以及合理的物價。”
朱標緩緩回過神來。
聽聞此言,不由得說道:“這些不正是朝廷曆來就在做的麼?”
常升不置可否,攤手反問道:“律法不也是曆來就有的麼,為何天下百姓還需要朝廷強勢介入,給他們普及法的概念。”
“甚至要用他們的血,乃至禍及身家性命的危難,才能倒逼他們知法,用法呢?”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