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這千年以來積累傳承從而形成的一套教育模板,讓孔家整體的受教育程度於整個天下而言都是斷層的領先。
故而,他們才能抽調出如此之多的人手,對整個孔家的賬本進行優化。
當然。
也隻是優化大明立國以後,孔家開始繳稅這十數年間的賬目。
要是真正全麵的清算賬本。
整個孔家千年以來的賬目沒有一台超算,誰算得清呢。
除了曆代傳承的主房,大略對整個家族的財富有所預估,其他各房的賬目算不清楚的時候,天知道他們經曆過幾次“火龍燒倉”。
應對查賬補稅之事。
他們雖然不算太熟,但相較其他人,卻已算有經驗的了。
敲定了應對朝廷清丈的方略,族內議題便隻剩最後一項,也是最關鍵的一項。
對族內糧庫存糧的走向的討論。
孔家太大了。
就像是老朱的皇室奉養製度,在大明短短的二百年間奉養出了二十多萬的皇親貴胄。
這還不算中途夭折,老死或者意外未登記在冊的私生子。
而孔家呢,
整整傳承了千餘年啊。
就算千年中曆經不知幾回朝代變換,戰火紛飛也難免波及到他們。
但,就從他們族內劃分了這麼多房,不難看出。
應對戰火他們也是有經驗的,或隱姓埋名,或更名改姓,最後再重新聚攏。
中間難免有遺散或是落地生根的。
整個山東乃至北境,這數百數千萬人中有多少姓孔或是與孔家沾親帶故,沒人算得清楚。
故而說孔家在整個北境一家獨大,這一點也不誇張。
隻是未免朝廷忌憚出手。
曆朝曆代以來,孔家都選擇了在曲阜一地成據守狀罷了。
隻要孔家老實蟄伏不出,曆朝曆代的皇帝都選擇對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且加官進爵,恩寵有加,就算是他們的功績了。
如此一來。
這麼龐大的孔家,囤財囤糧,到底積聚了多麼龐大的家底,沒人能說得清楚。
甚至各房存儲了多少糧食,相互之間也都算機密。
隻是存糧就不免要糧倉。
進出糧食都有動靜,才讓大家大致知道一二。
這也是孔家之中有人與白蓮教做買賣,經營了十數年,乃至數十年,上百年,都未曾引起全族警覺的原因。
原本這事,孔希學也並不打算拿上台麵來討論。
畢竟他們能夠經營十數年乃至上百年的買賣,渠道和保密方式絕對是能經受考驗的。
可是眼下這關口實在要緊。
白蓮教分舵的叛亂在即,和他們可謂是隔江相望,他們與白蓮教總舵做的生意畢竟算得上是遠交。
走的也是海上的路子。
追繳起來太過麻煩,線索也太容易處理中斷。
可誰要是拎不清,往近在咫尺的白蓮教分舵賣了糧食,分分鐘能成為孔家的要命把柄。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