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老江湖的政治嗅覺
談及爵位傳承的問題,孔希學的書房中陷入了短暫的沉寂。
最終,還是孔希學的咳嗽打破了這片寂靜。
“就算是吾還有這個想法,朝廷那位,怕也不會給吾兒機會。”
書房眾人神色凜然。
“當初若不是您高瞻遠矚,一言而決,將那官學校訂名額透露出去,換得了許多實惠,同時庇佑下來各支潛力種子,如今吾等各支怕是要青黃不接了。”
“誰能想到吾等安分的專心研學,還能招致朝廷盤算上麼。”
“就是,那可是四書五經的權威校注,作為未來科舉的指定書籍,參與者,足可青史留名;話說回來,族長您當初是怎麼看出來此事有變的。”
遙想當初宋龍圖發來請帖,立即就被接受請帖的,親近主房的一脈分支秘密的將請帖壓下,偷偷送到了了孔希學這。
原本這麼好一個傳頌文名的機會。
這些支脈包括主房在內,第一反應都是將名額獨自吃下來。
就憑孔家在儒學上的權威性。
注解知識的主導權還不是手到擒來。
奈何孔隙學在思量過後,卻做出了一個與常人思維大相徑庭的決定。
就是將請帖之事,通過其他各房的探子散了出去。
如此,請帖之事便不得不登上了族會,然後被迫交割了一大部分,換取了些“不起眼的補償”。
當時這些主房收攏的支脈還老大不情願。
可誰曾想去了還沒多久就爆發出了蘇州府孔家子弟欺世盜名,草菅人命的醜聞出來。
一行隨同的各房才俊無一幸免,皆儘入獄。
相比之下,他們這些被搶走名額的,憑借著到手的補償非但保住了各支脈的潛力種子不說,還賺取了許多額外的補償。
一進一出之間,不由對自家族長的戰略眼光佩服的五體投地。
難得今日聚在一起,這個問題不問個明白,非得讓他們抓耳撓腮睡不著覺。
孔希學沒有故作高深的賣關子。
又是咳嗽兩聲,這才緩緩說到:“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古往今來的許多新鮮事都能在曆史中尋到對照的舊曆。”
“注解四書五經的目的是什麼?”
“是收攏天下讀書人的人心不假。”
“但更重要的,還是統一思想。”
“就好比漢時的罷除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為了加強集權收攏力量,抵禦外敵做鋪墊。”
“又好比宋時的程朱理學的興盛。”
“是宋時的皇帝為了遏製武將的力量,避免戰爭,故而以程朱理學思量強化君權,忠君等理念。”
“故不難發現,當權者的每一次注解,實質上就是為君者治國理念的貫徹。”
“然而,宋龍圖這位前太子之師,向我孔家發出拜帖之後,可曾再做過些什麼?”
“沒有。”
“不僅沒有插足四書五經的注解,甚至在一同參與校訂的大儒深陷輿論和民眾的衝擊下,依舊巋然不動。坐看“城門失火”也不管。”
“這對麼?”
“在我看來,這顯然是不對的。”
“在外敵未除,人心未穩的情況下,統一思想能不能成尚未可知。”
“就如唐太宗,要想製衡五姓七望,不也得先滅了突厥報了澶淵之盟的血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