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退一萬步,真的成了,又何必在這個最需要維穩的時候掀起此番清丈之舉。”
“他難道就不清楚此舉會被天下地主鄉紳所抵製,南方,尤其是浙東一帶的這些豪門大戶更不會放任洪武皇帝一步步緊逼,想要徹查他們的家底,往他們繩子上套上枷鎖的行為。”
“所以,我才有所防備。”
“而今,洪武皇帝即當朝太子選定了北境率先清丈田畝的行徑,更是佐證了,我在族會上所言,朝廷中有流傳出的朝廷意欲遷都的風言風語。”
“朝廷當真要遷都?!!”
有人不禁發出低呼。
國都國都乃一國之本,未逢大變,焉能輕動?
孔希學輕咳幾聲,順了口茶湯緩了緩,這才說道:“原本或許還在猶豫,但曆經了蘇州府一遭,雖說訥兒確實犯了些忌諱,但背後說無人推波助瀾,憑著那麼點名望,在蘇州府就能攪動風雨是定然解釋不清的。”
“而今看來。”
“蘇州府那一出事故,就像是朝廷與浙東士紳的一次相互試探。”
“浙東黨想要掌控官學的話語權,借了我孔家人作刀。”
“朝廷需要維持顏麵,故用吾孔家人殺雞儆猴。”
“雙方未有勝負。”
“隻有我孔家人遭了災。”
“但朝廷隻怕是下定了南方不便統禦天下,故而必須遷都都的決心。”
“相應的,如今官學雖然蘇州府校驗,以為調虎離山之陽謀,而今的田畝清丈,不正是坐實了朝廷意欲遷都的鋪墊嗎?”
“若朝廷無意遷都,何苦在天下災荒仍舊頻發之時,急於清掃起這片貧瘠土地上的“毒瘤”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今,大明兵鋒正勁,些許紛擾,根本無力阻礙朝廷的腳步,北境的荒蕪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更便利朝廷,唯一算得上阻礙的,就隻有我們了。”
“一個穩定的孔家,在北境耕耘千年,屬實是龐然大物。”
“且與北境,與天下讀書人牽扯過多。”
“相較之下,一個混亂內鬥,且有些衰敗的孔家對朝廷也好。對皇家也罷,是不是更加合乎上意?”
“如若吾所料不差。”
“此後孔家衍聖公的傳承之事,將直接被朝廷插足,作為鉗製孔家的一道防線。”
“若是我們識趣還好,這衍聖公之位,還在曲阜孔家內部流傳。”
“若是吾等不識趣。”
“憑著官學校訂的功勞,無論是將衍聖公之位南傳或是讓南宗的那一支認祖歸宗,強勢回歸,都不是不可能。”
聽著這話,在場的眾人無不雙目圓瞪。
有人不禁著急追問。
“族長,我們難道就不做些什麼麼?”
孔希學搖了搖頭。
“自宋時至和二年起,我孔家受封衍聖公已有三百餘載,雖曆經戰火紛飛,宗祠流落,再至至元十九年,宗祠回歸,我主房一脈幸得祖宗庇佑,成為曲阜孔家主房已有數十載。”
“這份榮寵已然太厚。”
“盛極必衰的道理不必多言。”
“而今更是多事之秋。”
“他們既然要這燙手山芋,那便讓他們拿去吧。”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