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一個多麼平淡的詞彙。
封建王朝幾千年都未曾被人真正重視的群體。
即便是後世曆經了近乎滅國之戰的苦難磨礪,最終打造經營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真正由他們做主的機會,也不過就是那短短二三十年。
即便是普及了全民教育。
窮苦出身的百姓也能步入官場。
但是,窮人乍富,小人得誌的境況亦屢見不鮮,總有人不吝用自己最小的權限,最大程度的為難曾與他們同一出身的老百姓。
人性的真善美和醜惡在他們身上交織。
性善論,性惡論的爭論,即便是到那時也無從定論。
有人覺得,這是生產力不足導致的物質匱乏所不可避免的陣痛。
也有人說,即便全民教育普及,真正懂得理性思考,不盲從的基層百姓仍舊隻是少數。
真理從來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但,即便真理真的從來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真理的踐行不還是要取得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嗎?
而這絕大多數人。
難道不應該是百姓?
而是那些所謂的精英群體?
這些從基層出身的官員,驟然邁入官場,就仿佛脫離了曾經的階級,恨不得與之劃清界限,好似曾經的出身就是身上抹不去的一塊臟汙般。
“升弟,升弟?”
朱標的手掌,連帶寬大的衣袖在常升的麵前晃了又晃,這才打斷了常升紛亂的思緒。
看他回神,朱標不由笑問:“升弟想到了什麼?這麼入神?”
常升搖了搖頭,還是沒有直接吐露自己的憂慮。
時時代不同,觀念各異。
大明的風土人情基層百姓素質究竟如何,最終還是由朱標自己去見證。
而作為一個純粹的唯物主義者,他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提高國家的生產力,惠及基層百姓。
唯有讓大明百姓開了民智,真正將百姓放在心上的皇室,才會真正的從骨子裡認同這個皇室,並將之當成一國之君的範例。
而曆經老朱朱標雄英三代明君的接力,則必將之當作大明君主的範例,以約束後來君王的言行,或者說,引導後輩的皇室子弟奮進。
至於基層官員,還是辯證著對待吧。
“沒想什麼,隻是覺著,若有從百姓出身的官員,良莠不齊的現象總是難以避免,甚至於可能絕大多數都不堪大用。”
“要想改善,或將之引入監察體係,或要做好長期推動教化,廣撒網,多撈魚,入不敷出的準備。”
“畢竟,要想讓朝廷官員真正感受到壓力,隻有讓他們感受到壓力,若是做的不好,隨時有人將頂替他們才行。”
“若決定如此。”
“這個計劃的周期至少三代人,投入未知,風險未知,收益未知。”
“姐夫決心為這未定之事下此重注否?”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