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元初建立大元朝時,北孔奉忽必烈為儒家大宗師。
雖成後來的孔家世修降表的“鐵證”。
可在那時,人家就是靠著這正兒八經的政治正確才延續了自己家族的傳承不是。
這無關榮辱。
就是這些“精英知識分子”生存的智慧,也是其千百年來家國天下思想的延續。
可另一方麵。
這都直接影響到了皇室第三代繼承人,自家的好大侄兒了,他常升還能眼睜睜看著?
偏生現實問題又擺在眼前。
不管,說不過去。
若是管了。
自己的清靜,所有牽扯到皇室傳承與利益分配的勳貴,以及朝堂上兩黨的競爭,乃至於天下讀書人的目光,還有老朱對他以及常家這個外戚的定位的都將因此牽動。
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蝴蝶效應和可以預見的影響就擺在眼前。
但摒除一切外在因素。
他又是如今朝廷或者說東宮中,唯一有才華,有品行能教導雄英,且自身乾淨,沒有太多牽扯,可以倚重的人選了。
想想都撓頭皮。
看著常升這副難為的模樣,朱標那包含著幾分歉意的臉上又浮現出幾分幸災樂禍的笑容。
常升的腦子,要說老朱家不饞,那是不可能的。
都說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若是能讓自家好大兒,老朱的好大孫從常升那兒學到點什麼,哪怕隻是他本事的一二成,也足夠老朱家受用無窮了。
肥水還不流外人田不是。
以前沒有合適的理由,畢竟常升的性子疲懶,不喜卷入什麼無謂的權力爭鬥,所以寧願縮在幕後出謀劃策。
經筵的講師又沒犯什麼錯。
讓一個明麵上的武將之後進大本堂教授皇子皇孫們學問,說出去也是在打他們的臉。
加之老朱也不想常升這麼出風頭,這個念頭朱標雖一早就有,卻終究沒能付諸實踐。
如今誤打誤撞的,也算是因緣際會,錯有錯著了。
“姐夫,您想讓我教雄英什麼呢?”
事兒都擺在了眼前,關乎大明傳承的安穩,想躲是無論如何都躲不掉的,也不可能躲。
想要兩全其美做不到。
但看清了問題的本質之後,降低影響還是可以的。
朱標也明白了常升的意思。
學習儒學,掌控儒學,這是皇帝統治文人的根基,無可動搖,所以平白把常升塞進去教儒學,那些經筵講師不會服氣,皇子皇孫們的教學質量也會受到影響,這得不償失。
可如果要教彆的。
能教多少?教給誰?怎麼教?
這又是一個需劃定的問題。
喜歡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請大家收藏:()開局滿級的我選擇在大明當老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