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音慷慨激昂,於謙動容哽咽。
“陛下,於謙年幼時,觀百姓倒懸之苦,心生激蕩,束發之年,便暗下起誓,複國家之宏誌,解百姓之倒懸!”、
於謙提袖拭淚,接著道:
“此刻老臣才明白,吾之誌,渺小如鴻鵠,陛下之胸略,亙古未有!老臣佩服!”
朱祁鎮縱笑,“於愛卿,過譽了!”
朱祁鎮也是被於謙捧的有點不好意思。
於謙見狀,心中更添幾分敬意。
他深知朱祁鎮雖年輕氣盛,卻也有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
遂繼續說道:
“陛下,老臣所言皆是肺腑之言。陛下英明神武,臨危不亂,不僅挽狂瀾於既倒,更在戰後論功行賞,激勵士氣,此等胸懷與智慧,實乃我大明之福,萬民之幸。然則,老臣鬥膽進言,瓦剌雖敗,但狼子野心,不可不防。我軍雖勝,亦需休養生息,以待再戰。若此刻窮追不舍,恐有中伏之虞,且易使將士疲憊,不利於長遠之計。”
朱祁鎮聞言,眉頭微皺,隨即又舒展開來。
他深知於謙所言非虛,但心中那份不甘與豪情卻難以平息。
他沉吟片刻,道:“於愛卿言之有理,朕亦知兵法有雲‘窮寇莫追’。但朕心念我大明子民,受此賊寇侵擾已久,若能一舉殲滅,則百姓可安,國亦可定。再者,朕亦欲借此機會,彰顯我大明軍威,使四方蠻夷知我大明之強盛,不敢再輕易犯邊。”
於謙見朱祁鎮言辭間透露出對國家和百姓的深切關懷。
以及那份不甘人後的豪情壯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
他深知,作為一國之君,朱祁鎮所承擔的責任與壓力遠非一般人所能想象。
於是,他調整了語氣,更加溫和而堅定地說道:
“陛下心懷天下,憂國憂民,實乃我大明之幸。老臣雖愚鈍,卻也願為陛下分憂。陛下所言,彰顯軍威,震懾四方,確為長遠之計。然則,兵法亦雲‘上兵伐謀’,非唯武力之強也。陛下若欲使瓦剌及四方蠻夷心生敬畏,除卻戰場上的勝利,更需內修政理,外結盟友,以德服人,以智取勝。”
“老臣建議,我軍可暫作休整,鞏固戰果,同時加強邊防,以防瓦剌卷土重來。在此期間,陛下可派遣使者,攜帶國書,前往四方,宣揚我大明之仁德與強盛,尋求與各國建立友好關係,共同抵禦外侮。如此,則我大明之聲威,將不戰而屈人之兵,四方蠻夷自當望風而靡。”
朱祁鎮淡淡的看著於謙,隻說了一句話。
“聒噪!再廢話,閹了!”
於謙:.......
於謙一顫,第一次從朱祁鎮身上感到殺氣。
仿佛自己再多說一個字,馬上就會被誅殺。
就在此時。
“轟隆!”
一聲驚雷,天地亂!
在無垠的荒野之上,天空驟然間變得陰沉而深邃。
烏雲如同翻滾的墨海,迅速吞噬了最後一抹藍天。
風,從四麵八方狂嘯而來,帶著野性的力量。
穿梭在枯黃的草叢與稀疏的樹木間,發出陣陣淒厲的呼嘯聲。
草葉被風卷得四處飛舞,仿佛是大自然在瘋狂地舞蹈。
而樹木則搖擺得更加劇烈,枝葉相互碰撞,發出“嘩嘩”的聲響,宛如大自然在憤怒地咆哮。
遠處,雷聲轟鳴,由遠及近。
每一次轟鳴都伴隨著閃電劃破天際。
將這片荒野瞬間照亮,又迅速沉入黑暗之中。
就在這時。
第一滴豆大的雨點猛然砸向大地,緊接著,暴雨如注,傾盆而下。
雨珠在空中交織成密集的雨幕,模糊了視線,將整個世界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雨水打在裸露的岩石上,濺起朵朵水花,發出清脆的聲響;
落在泥土上,則迅速滲透,滋潤著這片乾涸的土地。
每一滴雨水都像是大自然的淚水。
每一聲雷鳴都像是它的怒吼,共同編織著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麵。
追殲瓦剌潰軍的大明官兵們,隻好止戈頓足找地方避雨。
就在此時。
一聲急報,打破了於謙和朱祁鎮的平靜。
“報!”
“大軍蜂擁而上,導致後勤糧草趕快要跟不上了!”
朱祁鎮和於謙對視了一眼。
兩人都從對方眼裡看出了擔憂。
這大軍出征,最忌諱的就是後勤出現問題。
朱祁鎮這可再也不想土木堡的事情發生第二次!
大雨淋濕了戰馬鬃毛,朱祁鎮對著於謙大吼道:
“於少保!糧草若斷,大軍恐亂,你可有良策?”
“於少保?”於謙嘀咕了一句,隨後指向了通州。
“陛下!通州乃聚天下之糧,陛下可傳令留守的五萬民兵自通州運糧到此!這樣不僅解決了大軍後援無繼的局麵,糧草之危便可立解!”
聞言,朱祁鎮也是一喜,於謙此計便是良策。
此刻三十萬大軍雖然如餓狼一般追殺也先。
但朱祁鎮知道,國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如若這三十萬大軍緩了過來。
熱血去、疲靡現,加上糧草出了問題,立馬就要生出大亂!
而於謙出的這主意讓五萬大軍過來支援接替。
順道把運糧草也運過來,堪稱智慧典範啊!
就在於謙的命令傳下去的時候。
眾人犯難了!
三十萬大軍一股腦地衝出了京城。
追著瓦剌一路殺,現在不知道腳下是什麼地方了!
朱祁鎮此刻也是有點懵。
“快!快!快傳錦衣衛指揮使!”
片刻之後。
朱祁鈺一臉難色,如便秘一般不情願的來到了臨時搭建的大帳內。
“臣錦衣衛指揮使朱祁鈺,拜見威武霸氣正統大帝!”
朱祁鎮一聽,呦嗬!
這朱祁鈺是帶著怨氣啊!
“弟啊!怎麼挎著個臉啊!來讓大哥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