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更關注軍事層麵的意義:“他們請求中央派乾部,特彆是主政乾部,這個要求非常合理,也很迫切。軍隊不能長期代替政府,那樣既分散精力,也搞不好地方工作。必須派得力的乾部去,把政權建設和群眾工作真正抓起來,這樣才能把根據地鞏固住,讓獨立旅這把尖刀磨得更鋒利。”
“問題是,派誰去呢?”一位領導人沉吟道,“隴東那地方,情況複雜,民族關係、階級關係交織,又剛經過大戰,百廢待興。這個邊區政府主席,必須是一位黨性極強、經驗豐富、善於處理複雜局麵、能團結各族群眾的同誌。”
窯洞裡安靜下來,幾位領導人都在思索著合適的人選。這時,一位領導人忽然開口道:“我想到一個人選,你們看合不合適——程翠林同誌。”
“程翠林?”幾位領導人的目光都投了過來。
“對,原紅三十四師的政委!”那位領導人進一步解釋道,“他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黨性原則強,在湘江戰役中身負重傷,曆經磨難,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經受住了最嚴峻的考驗。經過這段時間在中央的後方休養和學習,他的身體已經基本康複。他對獨立團有感情,這支部隊的前身就是三十四師的種子,他去工作,容易得到王林、王光道等原三十四師乾部戰士的認同和支持。而且,他性格沉穩,處事公道,善於做群眾工作和團結乾部,正是主持一方工作的合適人選。”
首長聽後,緩緩點頭,又深吸了一口煙,思索片刻道:“程翠林同誌……是個好同誌啊。湘江血戰,三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沒,他和陳樹湘同誌都是經曆了九死一生的。讓他去主持隴東新區的建設,某種意義上,也是讓紅三十四師的旗幟在那片新的土地上重新樹立起來,很有意義嘛。”
他頓了頓,環視眾人:“我看可以。程翠林同誌原則性強,經驗豐富,足以擔當此任。讓他去,我們放心。同時,再從中央機關、陝北蘇區抽調一批有地方工作經驗的乾部,組成一個工作團,由程翠林同誌帶隊,儘快奔赴慶陽,幫助獨立旅把根據地的架子搭起來,把各項工作開展起來。”
“同意!”
“同意!”
“就這樣決定!”
會議很快形成了一致決議。
數日後,一份來自中央的電報送到了慶陽獨立旅旅部。
王林和王光道迫不及待地閱讀電文。中央首先對獨立旅報送的《根據地建設方案》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方案甚好,切合實際,望堅決執行”。接著,電文宣布了中央的決定:
“為加強慶、環、華、吳新區之領導,迅速鞏固該區域,茲決定:
一、成立陝甘邊區慶環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注:此時仍多用蘇維埃稱號,但為統戰考慮,有時也會采用此類名稱,實質不變),統一領導慶陽、環縣、華池、吳起四縣政務。
二、任命程翠林同誌為慶環分區黨委書記兼行政督察專員。
三、由程翠林同誌率中央工作團(由五十名經驗豐富的黨政乾部組成)不日前往慶陽赴任。
四、獨立旅應全力協助程翠林同誌及工作團開展工作,軍事鬥爭與地方建設相配合,共同鞏固新區。”
“老政委!是程政委!”王光道看完電文,激動地差點跳起來,眼眶瞬間濕潤了,“中央派程政委來主政!太好了!這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王林也是心潮澎湃,用力一拍桌子:“好!太好了!有老政委來坐鎮,我們可就徹底放心了!這下,軍隊的事情歸軍隊,地方的事情歸地方,我們可以甩開膀子搞訓練了!”
他想起了湘江邊那個重傷垂危卻意誌堅定的身影,想起了道縣城裡手術後的艱難恢複,心中充滿了感慨和敬意。程翠林的歸來,仿佛讓獨立旅的靈魂更加完整。
他立刻對王光道說:“老夥計,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傳達下去!讓全旅都知道,老政委要回來了!同時,我們抓緊準備,要以最高的規格,迎接程政委和中央工作團的到來!要把我們最好的窯洞騰出來,物資準備好,一定要讓老政委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是!”王光道響亮地回答,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
消息傳出,獨立旅中那些原紅三十四師的老兵們無不激動萬分,奔走相告。程政委的歸來,對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來了一位高級領導,更是象征著一種傳承和回歸。
幾天後,一支風塵仆仆的隊伍出現在慶陽城北的道路上。程翠林走在隊伍最前麵,他雖然比過去清瘦了些,但目光更加深邃沉穩,步伐堅定有力。他的身後,是五十多名精神抖擻的中央工作團乾部。
王林、王光道率領獨立旅全體團以上乾部,以及慶陽城內組織的群眾代表,早早地出城迎接。
“老政委!”
“程政委!”
王林和王光道快步上前,鄭重地敬禮,然後緊緊握住了程翠林的手。
程翠林看著眼前這兩位早已獨當一麵、戰功赫赫的老部下,看著他們身後軍容嚴整、氣勢雄壯的部隊,看著城頭上飄揚的鮮豔紅旗,百感交集,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一句:
“同誌們,辛苦了!我回來了,這次,我們一起,把咱們的家建得更好!”
“歡迎回家,政委!”王林和王光道異口同聲地說道。
陽光下,三雙有力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軍隊與地方,戰刀與犁鏵,在這片飽經滄桑的隴東大地上,即將緊密結合起來,共同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麵。獨立旅的根,必將因此而紮得更深、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