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國的小刻刀在木牌上最後一挑,“心“字的最後一筆便像落了片雪花似的,輕輕壓在木紋裡。
他哈了口熱氣搓搓凍紅的指尖,踮腳將木牌往門框上掛。
新刨的木頭還帶著鬆脂香,混著臘月的冷冽空氣鑽進鼻腔,他聽見身後傳來碎碎的腳步聲——是二柱媳婦端著醃蘿卜路過,探頭看了眼木牌上的字:“暖心?“
“是互助積分榜!“林建國轉身,小臉上沾著木渣,“姐說往後幫襯人、學本事都能積分,能換布票能換臉麵!“
他邊說邊扯了扯凍硬的棉襖下擺,木牌在風裡晃了晃,“廿“字剛刻完,“靠山屯互助積分榜“八個大字便明晃晃映進晨霧裡。
最先圍過來的是劉大丫。
她懷裡揣著半塊烤紅薯,湊到木牌前踮腳看,見自己名字端端正正掛在榜首,十二分的數字比旁人都大些,立刻笑出了聲:
“他嬸子你瞧!我上個月送的五雙鞋墊沒白搭,這積分換兩尺藍布,夠給娃做條新棉褲!“
“大丫姐厲害!“幾個小媳婦擠過來,指尖點著木牌往下找,“劉老三!你咋才一分?“
被點到名的劉老三正蹲在牆角啃凍白菜幫子,聞言抹了抹嘴跑過來。
他盯著末尾自己的名字,耳尖通紅:“我、我就送了半筐土豆......我家那口子說了,明兒蒸一鍋玉米餅送來,換分學改衣!“
話音未落,人群裡爆發出一陣哄笑,有個漢子拍他後背:“老三這回上道了!
改明兒你媳婦會做衣裳,咱老劉家過年能穿新罩衫!“
林英站在裁衣棚門口,看這熱鬨場景,嘴角不自覺往上翹。
她懷裡抱著一摞舊棉絮,指腹蹭了蹭被火星燙紅的腕子,前日添柴時陳默拽她袖口的溫度還在,此刻倒像揣了塊暖手爐。
見人群裡狗剩擠進來,她揚聲喊:“狗剩!“
“哎!“狗剩搓著雙手跑過來,皮帽子上的絨毛沾著霜,“英妹子,我把采藥組十三人都登了記!
咱們采藥是出力,學衣是長本事,雙份工分雙份臉麵!“他拍著胸脯,腰間的獸皮袋叮當作響,“往後咱組采的山參、黃芪,都往你這兒送!“
林英望著他發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剛重生時,這些獵戶看她的眼神,像看隻撞進陷阱的小鹿。
如今不過半年,他們眼裡的光,倒比山裡的火把還旺。
她把棉絮往狗剩懷裡一塞:“成!等開春我教你們認藥材,再把裁衣棚騰半間當藥鋪,賣的錢分三成給采藥組!“
人群裡傳來抽氣聲。
狗剩的手在棉絮上捏出個褶子:“英妹子你......這可比工分實在!“
“有啥實在不實在的?“林英抄起牆角的竹掃帚掃雪,“咱們靠山屯要過好日子,光靠打獵不成,得讓家家戶戶的手都動起來。
裁衣、采藥、種菜,哪樣不是營生?“她掃著掃著,掃帚尖忽然頓住。
趙鐵山正站在人群後頭,舊棉帽壓得低低的,手裡攥著卷皺巴巴的紙。
林英的心跳漏了一拍。
前日半夜她去裁衣棚收賬,見剪刀規規矩矩擺在木架上,棚門也扶得周正。
可趙鐵山這人,她太知道了,從前記工分時,誰家多領半塊紅薯都要記小本本,如今突然轉性?
“英妹子!“花嬸端著陶碗擠過來,碗裡的熱粥騰著白汽,“趁熱喝口,看你嘴唇都凍紫了。“
林英接過碗,目光卻沒從趙鐵山身上挪開,他正低頭看木牌,喉結動了動,轉身往村外走。
“趙記分員這是去哪兒?“有村民喊。
趙鐵山腳步頓了頓,沒回頭:“去公社送報表。“
林英喝了口粥,熱流從喉嚨滾到胃裡。
她望著趙鐵山的背影消失在雪霧裡,指尖輕輕敲了敲碗沿——該來的,終究要來。
臘月廿一的風比前日更冷。
林英在灶房剁野豬肉,刀背敲在案板上“咚咚“響。
林招娣蹲在旁邊剝蒜,小腦袋一抬:“姐,趙叔昨兒從公社回來,臉白得跟雪似的。“
“嗯。“林英沒抬頭,刀刃精準避開骨縫,“他進屋了?“
“沒。“林招娣把蒜瓣扔進瓦罐,“他在院外站了會兒,往咱們門縫塞了張紙,又走了。“
林英的手頓住,刀背壓著豬肉,紅肉裡滲出的血珠在案板上滾成小團。
她想起前日趙鐵山攥著的紙卷——公社文件?
“招娣,去把紙拿來。“
紙條是從舊賬本上撕下來的,邊角還留著藍墨水的痕跡。
林英展開,上麵歪歪扭扭寫著:“建議設立家庭副業積分欄,納入年終考評。趙鐵山,臘月廿一。“
林招娣湊過來看:“姐,趙叔這是......幫咱們?“
林英沒說話,她把紙條疊好收進懷裡,刀背重重一壓,豬肉“哢“地裂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