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針線牽出百家事,誰家不記一本賬_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 > 第76章 針線牽出百家事,誰家不記一本賬

第76章 針線牽出百家事,誰家不記一本賬(2 / 2)

窗外的雪下得更密了,她望著雪地裡歪歪扭扭的腳印,忽然笑了……這趙鐵山,倒比她預想的,軟得快些。

臘月廿三,小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家院門口掛起兩盞紅燈籠,是陳默用舊報紙糊的,外頭蒙了層紅布,風一吹便晃出暖融融的光。

孫裁縫帶著三個徒弟在簷下改衣,老石匠蹲在牆角劈柴,劈柴聲混著孩子們的嬉鬨,把個小院攪得熱騰騰的。

“英丫頭!“孫裁縫扶了扶老花鏡,手裡的針腳走得飛快,“最後七戶的棉褲改完了,你看看這鎖邊……“

他舉起條灰布棉褲,針腳細得像螞蟻爬,“比縣城成衣鋪的都齊整!“

林英接過棉褲摸了摸,指尖觸到針腳的溫度:“孫叔手藝好,是咱們村的福氣。“

她轉身從屋裡捧出個粗陶壇,“這是昨兒陳默釀的野蜂蜜,您帶回去給孫嬸子泡水喝。“

孫裁縫的手在壇口懸了半天,到底沒接:“英丫頭,我在縣城做了四十年衣裳,頭回見著這麼熱乎的營生。“

他抹了把眼角,“往後我那倆徒弟都留在這兒,教村裡的丫頭們做衣裳,錢不錢的,圖個心裡踏實。“

林英眼眶一熱。

她望著簷下掛著的互助積分榜,劉大丫的名字被雪水浸得有些模糊,卻比任何時候都清晰。

這時陳默從屋裡出來,手裡捧著本書,封皮是他自己糊的,寫著《村級信用體係初探》。

“你看。“他把書遞給林英,扉頁上用鋼筆寫著:“致林英!願與你共量世間冷暖。“字跡工整得像刻在木頭上。

“我查了縣圖書館的資料,咱們的積分製,和古代的"義倉"、"社學"都有淵源。“他指了指窗外的積分榜,“你建的不是裁衣棚,是人心的秤。“

林英翻著書頁,指尖觸到他工整的筆記。

灶房裡飄來燉肉香,她忽然想起剛重生時,這院裡飄的是樹皮煮水的苦味兒。

如今連雪地裡的麻雀都胖了些,撲棱棱落在積分榜上,啄了啄劉老三的名字。

“姐!“林建國從裁衣棚跑過來,懷裡抱著本新冊子,封皮是他用紅布縫的,“互助總賬!“他把冊子遞給林英,“往後每月初一公示,我記的賬,比趙叔的還清楚!“

林英接過冊子,翻開第一頁。

林建國的字還帶著孩子氣的歪扭,第一行寫著:“臘月廿三,孫裁縫教鎖邊,積分十五;老石匠劈柴十捆,積分二十。“

她抬頭看弟弟,他鼻尖凍得通紅,眼裡卻亮得像星子,這哪是從前那個啃樹皮的小娃?

分明是棵在風雪裡抽枝的小鬆苗。

“建國。“林英蹲下來,替他理了理被風吹亂的頭發,“從明兒起,這本賬由你保管。“

林建國的眼睛一下子睜圓了:“真......真的?“

“真的。“林英摸了摸他凍硬的耳朵,“你是哥哥,要替姐看住這份暖。“

陳默站在簷下望著這對姐弟,忽然想起前日在公社看到的通知,縣婦聯的試點名單上,靠山屯的名字被紅筆圈了又圈。

他摸了摸兜裡的鋼筆,那支筆是母親送的,從前他總覺得沾了墨水的手不夠有力氣;如今握著它記積分、算工分,倒比握槍杆還踏實。

暮色漫下來時,雪停了。

林英送孫裁縫出院門,轉身見陳默正往灶房添柴,火星子濺起來,落進他的發梢,像撒了把金粉。

她剛要過去,眼角瞥見門縫裡塞著張紙,和前日趙鐵山塞的那張一樣,邊角留著藍墨水的痕跡。

她彎腰撿起,展開。

上麵寫著:“副業積分可抵公糧三成,需報公社備案。趙鐵山,臘月廿三。“

林英望著遠處漸濃的夜色,忽然笑了。

風卷著雪粒打在臉上,她卻覺得心裡燙得厲害,這山坳裡的暖,到底要捂熱更多人了。

臘月廿四的晨霧裡,林建國蹲在裁衣棚前擦木牌。

他用布巾仔細抹著“靠山屯互助積分榜“,連木縫裡的雪渣都摳了出來。

林英端著熱粥過來時,見他對著木牌嘀咕:“明兒要去生產隊備案,可不能讓它臟了。“

林英把粥遞給他,看他捧著碗呼呼吹熱氣。

遠處傳來雞叫,她望著雪地裡漸漸清晰的山路,想起趙鐵山塞的紙條,想起陳默的書,想起孫裁縫的針腳。

這些人和事,像根根線,正把這窮山坳裡的日子,縫成件暖融融的棉襖。

“姐。“林建國突然抬頭,嘴裡還塞著饅頭,“明兒我抱著總賬去生產隊,趙叔要是問...我該咋說?“

林英摸了摸他的頭,望著東邊漸白的天:“你就說,這賬裡記的,是靠山屯的日子。“

雪光漫上來,把林建國懷裡的紅布冊子映得發亮。

他低頭看了眼,又抬頭看林英,她的影子被拉得老長,像棵紮根在雪地裡的樹,正把所有的暖,往更深處送。

喜歡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請大家收藏:()重生1958,扛槍打獵帶富全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從逃妾到開國女帝 養神 帶著農場去海島,路人甲她贏麻了 [傲慢與偏見]十九世紀貴婦生活 清穿之貴妃嬌弱 美人她隻想搞錢搞房搞事業 穿越成嘉靖長女後 帶娃隨軍,給絕嗣京少看男科他紅溫了 工業大摸底,我的廢品站值千億! 陰濕大佬撐腰,竺小姐人財雙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