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卷著鬆針掠過林英的發梢,她捏著那枚木牌的指尖微微發顫。
陳默刻的字有些歪斜,“守“字的寶蓋頭還多了道刻痕,定是刻到一半手不穩了。
她把木牌貼回心口,玉墜突然在掌心裡震了一下,像寒潭底有小魚撞了石頭。
林英垂眸,意識忽被拽進熟悉的清涼裡。
寒潭水波正隨著她的心跳輕顫,潭底那些暗紋竟像活了似的,隨著水波一張一翕,像在呼吸。
她蹲下身,指尖剛觸到水麵,潭底就浮起一串氣泡,帶著模糊的音節:“根......續了......脈......動了......“
“脈?“林英猛地想起前日藥田裡的事。
王嬸用寒潭水泡了三天的九心蓮,藥效竟比剛摘的弱了大半。
當時她隻當是存放問題,此刻盯著潭底明滅的符紋,忽然記起藥王穀的老藥農說過:“藥氣要行,像人要喘氣,水要流動。“
她“騰“地站起,月光在院牆上投下瘦長的影子。
石墩上的露水沾濕了褲腳,她卻渾然不覺,原來不是寒潭水不行,是村民取走的水斷了“氣“,成了死水!
“英姐!“
清晨的叩門聲驚飛了簷下的麻雀。
林英抹了把臉,打開門就見陳默抱著個藍布包,發梢還沾著晨露;
老陶扛著三隻粗陶甕,甕口蓋著草席;
孫女紅跟在後麵,懷裡的竹籃裡碼著黃精苗,葉片上還凝著水珠。
“昨兒你說要做水實驗,“陳默把藍布包攤開,露出幾支刻著刻度的玻璃管。
“我找張鐵匠熔了舊懷表的玻璃,做了量杯。“陳默推眼鏡的手還帶著昨夜趕工的溫度。
林英指了指院角的青石板:“把甕擺這兒。“
老陶彎腰放甕時,粗糲的指腹蹭過甕壁,發出沙沙的響:“這甕是新燒的,陶土摻了山澗泥,保水。“
孫女紅已經蹲在地上分苗,三根黃精苗根須上的土被她細心拍淨:“英姐,我按你說的,挑了三株最像的。“
林英接過孫女紅遞來的玉髓泉水,分彆倒進三隻甕裡。
第一隻甕直接澆在黃精苗根上;
第二隻甕蓋上木蓋,放在陰涼處;
第三隻甕邊擱了根竹片,“每半日攪一次。
“她轉頭對陳默道,“記好每天的苗高。“
三日後的清晨,院角的青石板上圍了一圈人。
陳默舉著量杯,聲音發顫:“第一株高三寸,第二株兩寸半,第三株......四寸!“
他推眼鏡的手重重磕在量杯上,“流動的水養的苗最壯!“
老陶蹲在第三隻甕前,指甲刮過水麵蕩起的漣漪:
“怪不得地底下的泉眼要流,原來水也得"動"著才有效。“
林英彎腰捏了捏第三株黃精的葉片,脆生生的響:“我們要造會走的泉。“
她從衣襟裡取出玉墜,月光下潭底的符紋在玉麵流轉,“把寒潭的氣,刻進甕裡。“
老陶接過她遞來的薄絹,上麵拓著細密的紋路,像山澗的溪流打了個旋:“這紋要刻在甕內壁?“
他用指節敲了敲甕身,“雙層陶壁夾空,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