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最為弱小的漁陽國的確找到了更好的辦法。
牠選擇向招娣國投誠。
這讓自以為看得通透的岐山國國君傻眼了。
氣得牠撕了密報,破口大罵:“叛徒!”
然而,漁陽國國君才不管這些。
牠此刻正忙著招待招娣國的使臣。
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和談書中,除了向招娣國稱臣,每年向招娣國進貢外,牠還主動提出會禪位給大女兒,並將男女平等作為國策進行推廣。
招娣國派出的使臣很滿意他的識時務。
雙方在友好歡快的氛圍中簽訂了和約。
這是招娣國建國以來,與外國簽訂的第一份合約,史稱“招陽之盟”。
這份合約的曆史意義巨大,昭示著招娣國變得更加自信開放。
昭示著,從今往後,這太平了太久的天下要變了。
話分兩頭。
漁陽這邊成功攀上招娣國的關係。
另一邊,岐山和百越帶著對漁陽國的鄙視,也順利完成結盟。
牠們迅速整合軍隊,趁著息、塞兩國攻打蒲甘國的軍隊尚未回國,夜襲息國邊境。
雖然少了漁陽國的加入,但兩國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牠們也沒想要一舉攻下息國。
隻是想趁亂攻打下幾座城,削弱一下息國的兵力,好保全自身罷了。
而息國的邊城城牆雖高,但城防年久失修。
為此,牠們特地拉來了他們引以為傲的幾座紅衣大炮。
然而,等牠們信心十足地兵臨城下時卻傻了眼。
紅衣大炮雖笨重,但三百米的射程和強大的威力,用來轟開城門足夠用了。
也如牠們所想,炮灰轟開了城門。
然而,當牠們得意地發起衝鋒時,卻遭遇到了滅頂之災。
息國士兵所持的火器,射程遠,威力強,更可怕的是能夠連發。
兩國士兵大驚失色,火槍牠們雖然見過,但那玩意兒每次使用都要填充火藥,射程短,準頭差不說,威力也不怎麼樣。
跟息國士兵手中拿的這種火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兩國士兵手中普通的輕質盾牌根本擋不住
一時間,衝鋒而上的兩國士兵死傷無數。
兩國將軍急忙下令,換上鐵皮包裹的重裝長盾,由盾牌兵在前麵排成一排,掩護大軍緩慢往前推進。
這招該說不說,確實有點東西。
然而,對方有不止一點東西。
息國竟也有火炮。
而且那火炮能夠隨意調整方向,
看見息國城牆上彈出黑洞洞的火炮時,岐山和百越的將軍就知道完了。
果然,對方隨便一炮便將牠們引以為傲的紅衣大炮給炸了個稀巴爛。
這下軍心徹底散了。
倉皇撤退的眾人心中都升起同一個念頭——難怪息、塞兩國聯軍隻兩天便推平了蒲甘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