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驗證真偽?”
百將有些恐慌,“末將不敢,恭喜範將軍再度出山。”
百將立刻示意手下的士卒放手……
看著範目一行人離開的身影,這位巴人少年楞在當場,久久未曾移動,直到石屋喊出他的名字。
巴人少年回到石屋,見母氣色燒好,臉上終於再次浮現笑容,此笑容明顯比逃奔時的那次要笑的開。
“兒,那醫者為何去而複返?”
“有位長者救濟。”
“兒,可知巴人男兒諺語?”
“有恩必報!”
“可,母……”
女人那有些憔悴的臉上卻溢出不容置疑的神情,那是一份剛毅,柔中帶剛的情緒。
“乃此次東伐楚之將。”
女人忽然明白,明白巴人少年的意思,欲報恩,必定不能行孝心。
女人思慮片刻,眼神中透著一份獨有的倔強,“恩孝不能兩全,為母願吾兒乃一知恩圖報之男兒。”
或許細想難以就此順服其子,便道,“若吳大嬸孤苦無依,將要至此,與母倒可為伴。”
軍營內不斷有男丁入伍,有領漢軍之服,有在領戈矛的,還有的在領乾糧,因為此次出征是乘船沿江漢而下,故而乾糧顯得尤為重要。
這些初入軍營的男子臉上還帶著複雜的情緒,有的懵懂,有的憧憬,更多的還是茫然。
不知道此去會不會將小命留在異國他鄉,茫然中帶著恐懼。
看著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範目駐足良久,直到身旁那名隨從提醒道,“將軍,範將軍?”
連叫幾聲,範目才回過神,欲繼續向前走,忽然想起什麼,“可知船隻集合處?”
隨從指指營地東方,一臉的詫異,“將軍為何不去中軍大帳?”
“大帳內不過幾張長案,屏風、沙盤而已,有何急著瞧,先去船舫。”
範目如此說著,邁步改變方向。
放眼望去,船隻多為漁民小船,大小不一,新舊不一,樣式不同,看到這裡範目眉頭微皺。
心中擔憂之色更重,如此大小不一,形式迥異的船隻漂流在江麵上如何形成十萬大軍東流而下的威勢。
看到這些範目更加堅定內心的想法,此次東征如無良將後果不堪設想,彼時彆言威懾江淮三王,恐有去無回,極有可能十萬大軍皆沉沒於江中。
範目自然知道巴蜀之地不算小,能人異士不在少數,或許他們隱藏在深山,藏匿於叢林,但目前至少沒有比他範目更強者。
如果沒有比他範目強的將來帶領,範目那心中便有一股不可忽視的情緒,十萬巴、蜀、漢中之人的命運絕不能有“濕”。
長時間帶領一部族的發展,久而久之會有割舍不掉的情感,這種情感讓範目本能的為這次將領的人選上心,這亦是征兵為何範目會出現的原因。
看到這一幕,範目開始下令將這些大小不一的船隻統一起來,選一標準,取大小相差不大的船隻保留,其餘統統歸還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