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生孩子被稱為“鬼門關”毫不為過。
有50年代的衛生會議報告顯示,建國前“婦女生育絕大多數尚操之於舊接生婆之手,造成了40左右的嬰兒死亡率”。
這還是20世紀上半葉,在古代,這一數字更是難以估量。哪怕貴為皇帝,其子女很多都活不到成年,甚至不足月便夭折。
如康熙35子20女中僅27人成年,雍正10子4女中僅5人成年,乾隆17子10女中15人成年。
至於民間,單一個臍風,霍禍的嬰兒便數不勝數。
想想吧,剪刀常年不清洗,甚至可能遍布鐵鏽,許多穩婆甚至覺得剪刀用的時間越長,越能子孫滿堂。
如此荒唐,許多嬰兒乃至產婦被感染,也就不難理解了。
更何況,許多生產就在土炕上,接生婆手都未必會洗,能想到的消毒模式隻有草木灰,甚至還用尿盆洗小孩等等。
因為沒有細菌病毒的概念,古代孩子能平安長大可謂命大……
袁彬的方法,自然是消毒。
但如何將道理講給這些人聽,也是一件麻煩事。
“或許大家很難理解,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生靈。”
“它們會讓食物發黴腐爛,會讓人害病,會讓傷口流膿。”
“當然,也會讓嬰兒早夭……”
“啊?”
眾人疑惑不解。
“雖然看不到,但我們有對付它們的方法。”
“那就是消毒。”
“今日所飲之烈酒,便是其法。”
“海防所釀之醫用酒精,其味甚烈,我軍將士受創,均以此物消毒。”
“哪怕是背疽,隻要發現彆太晚,也能從鬼門關拉回來。”
“當然,酒精刺激性太強,其中滋味肯定不好受。”
“但能活命。這就夠了。”
“因此,在下的計策,是從廣西開始,所有穩婆強製培訓!”
“培訓?”
眾人大眼看小眼。
“不錯。”
“楊將軍可知會地方州府,讓裡長、甲長將轄區內穩婆拉到縣城,我方派遣醫官統一培訓。”
“首先是剪臍帶的剪刀,不能生鏽,每次使用需開水煮沸一刻鐘,再用酒精消毒。”
“其次是穩婆的雙手,與酒精一同下發的,還有我海防所產之肥皂。穩婆接生需認真清洗雙手,後用酒精消毒。”
“第三為被褥,所有被褥需開水煮沸……”
“這樣一來,嬰兒夭折率將大大降低,人口至少能憑空多出近五成!”
袁彬信誓旦旦說道。
“什麼?”
“五成?”
眾人震驚,大殿之內,所有明軍軍官都在議論紛紛。
良久,聲音漸歇,楊傑看了眼眾人,起身拱手道:
“袁大人好生之德,我等敬仰,此法一旦推廣,早夭之殤這一人倫悲劇將大大減少,天下百姓將無不感念大人大恩大德。”
楊傑叩拜,屬下皆景從。
反複三次。
楊傑繼續道:“可是嬰兒從出生到成人,終究要十五六年光陰。種一棵樹十多年後才結果,袁大人,是不是有點遠水難解近渴呀。”
楊傑這番話,讓眾人沉思。
是啊,十多年後,自己說不定都不在這裡了,那不是替他人做嫁衣嗎?
再說,這所謂蘭芳國,真有信心堅持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