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亮亮的!大大的玻璃!像水晶宮!燈光要暖暖的,照得香香皂像寶石!牆上要畫好大好大的花花和山!’
福寶的心聲充滿了超越時代的審美。
沈令寧被女兒描繪的景象觸動,這樣的店她在滬上見過,滬上曾經的高級名品店無一不是那樣的裝修。
但她立刻冷靜下來,這太出格了!
在這個灰藍綠為主色調的年代,如此“奢華”的裝修,極易被扣上“資產階級享樂主義”的帽子。
她耐心地對懷裡的福寶低語:“寶,你的想法很好。但我們不能太超前。玻璃窗可以有,但不能全是;燈光要明亮實用,但不能太炫目;
畫可以要,但不能太大太張揚...我們要的是乾淨、明亮、整潔,讓人看著舒服、覺得咱們的東西好,但不能讓人看了覺得紮眼、覺得我們浪費。”
最終的設計方案是沈令寧在時代限製與福寶前瞻性建議之間找到的精妙平衡:
臨街牆麵,大膽地采用了大麵積但不過分的玻璃窗,取代了常見的磚牆或小櫥窗,保證了充足的采光和產品展示性。
室內牆壁粉刷得雪白,牆上請美院的學生畫了雅致寫意的桂花枝椏和茶山遠眺圖,不是濃墨重彩,而是淡雅清新類似於工筆畫,透著文化氣息。
隻是牆邊采用七十年代的審美做了墨綠色的牆線,結合茶山和桂花的牆畫,整體風格統一又雅致。
燈光沒有用水晶吊燈,而是采用了光線柔和明亮的普通吊燈和壁燈組合,確保店內每一個角落都清晰明亮。
貨架是用好木料打製的,打磨得光滑,不上豔漆,保持原木色,顯得質樸又乾淨。
地麵是乾淨的水泥地,但清掃得一塵不染。
即便隻是這樣,在七十年代末的長安,這樣的店麵設計也已足夠震撼!
施工期間就引來無數路人駐足圍觀、議論紛紛。
“哎呦喂,這是要開啥店啊?這麼亮堂!”
“你看那牆上的畫,真好看!是桂花吧?”
“這得花多少錢啊?真是氣派!”
半個月後,門店落成。
開業前夜,沈令寧獨自站在店裡。
月光透過玻璃窗灑進來,照在嶄新的貨架和即將上架的產品上,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原木和石灰味。
她看著這間凝聚了自己和福寶心血、既符合時代又略顯超前的店鋪,心中充滿了期待與一絲不易察覺的忐忑。
“鬆濤溝軍民服務部長安門市部”開業當天,沒有鑼鼓喧天,沒有鞭炮齊鳴,隻在門口貼了一張紅紙寫的開業告示。
然而,聞訊而來的人們早已將門口圍得水泄不通。
明亮的玻璃窗、潔淨的環境、牆上雅致的畫、燈光下顯得格外誘人的金桂皂和紅茶罐子...一切都讓走進店門的人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奇和舒適感。
店內,沈令寧安排了兩位口齒伶俐、經過培訓的軍屬擔任售貨員,穿著統一的乾淨圍裙,臉上帶著自豪的微笑,耐心地向顧客介紹產品,講述背後的軍屬創業故事。
‘媽媽!好多人!錢錢!好多錢錢!’福寶被沈聿川抱著在門口看熱鬨,興奮的心聲在沈令寧腦中回蕩。
生意比預想的還要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