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打通銷售渠道。
沈令寧通過趙家的關係,成功將產品打入了省城其他大商場。
外貿部門也傳來好消息,經過嚴格檢驗,她的茶籽皂和紅茶因其獨特的天然理念和優良品質,獲得了出口許可,首批訂單將發往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的華僑商店!
這意味著,“鬆濤溝”這個品牌,真正走出了秦北,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
事業蒸蒸日上,家庭也幸福美滿。
周衛國在新崗位上如魚得水,更加忙碌,但每天都會儘量抽時間回家吃飯,逗逗福寶,關心一下茶山的進展。
夫妻二人經曆了風風雨雨,感情愈發深厚默契。
福寶漸漸長大,越發聰明伶俐,那份奇異的“直覺”似乎也隨著成長變得更加清晰,有時甚至會冒出一些遠超年齡的、富有洞察力的話語。
讓沈令寧和周衛國暗暗稱奇,也更加注意保護和引導她。
時間很快來到了1974年,沈令寧經過一年時間在鬆濤溝基地不但紮下了根,還發出了新芽。
秦南的秋日,天高雲淡,風裡帶著乾燥的草木清香和隱約的桂花甜香。
鬆濤溝基地家屬院裡,比往常更熱鬨幾分。
石磨盤咕嚕嚕轉著,空氣中彌漫著新炒熟的麵粉和芝麻混合的焦香氣,甜膩的糖漿味兒勾得孩子們圍著院子裡臨時搭起來的烤爐、灶台直轉悠。
今年的中秋節格外不同。
趙長河、王秀蘭老兩口,帶著兒子趙向東來了;更讓人驚喜的是,沈聿川也把從滬上趕來探親的父母接了過來。
加上老倔頭這個常駐家人,沈令寧家的小院擠得滿滿當當,歡聲笑語幾乎要掀翻屋頂。
王秀蘭係著粗布圍裙,袖子挽得老高,正指揮著和麵拌餡兒,她是做秦省傳統五仁月餅的好手。
聽說沈令寧不會做北方的月餅,她立刻來了精神,手把手地教:“寧啊,你看這麵得這麼揉。
醒發好了才酥……這餡料,核桃、花生、芝麻、冰糖青紅絲,一樣不能少,油糖得足,才香!”
秋日的陽光暖融融地灑在小院裡,空氣中浮動著新麥粉的乾燥香氣和融化豬油特有的醇厚葷香。
麵盆裡,沈令寧正小心翼翼地對付著一團油潤光滑的麵團。
她學著乾媽王秀蘭的樣子,挽起袖子,露出白皙卻有力的手腕,從大麵團上揪下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小劑子。
她的動作略顯生疏,卻極其認真。
掌心蘸了點乾粉,將麵劑子攏在掌心,輕柔地、一圈圈地揉搓,直到它變成一個光滑圓潤的小球。
然後掌心向下,穩穩一按,一個厚薄適中、邊緣規整的圓形餅皮就初步成型了。
指尖能清晰感受到麵團的柔軟和微弱的彈性,以及豬油帶來的滑膩觸感。
為了這口地道的酥皮,這次和麵可謂下了“血本”,用的全是精白麵,豬油也放得足,和好的麵團油光鋥亮,散發著誘人的原始香氣。
這也就在鬆濤溝還能這麼吃了,擱其它地方,這麼多人,這麼多精白麵都湊不齊,更彆說黑芝麻、花生仁、紅棗、紅綠絲……這麼些好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