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論仁_三國之謀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謀伐 > 第二十九章 論仁

第二十九章 論仁(1 / 2)

胡誌離開後,陳暮皺起眉頭:“大哥,你真要收留那孩子?”

劉備歎氣道:“那孩子內無親人,外無宗族,若是不讓胡誌收留,很快就會餓死。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吧。”

“可是他的父母皆是在易陽大火中喪生,火攻是我等定下的策略。此子若是知道,將來必然視我等為仇寇。此乃引狼入室也,不斬草除根便算好的,怎麼可以收養仇人?”

陳暮這話堪稱冷血,但他本身為人就非常自私,投奔劉備也純粹是為了在這亂世能夠自保,他可不希望自己身邊有什麼不穩定因素出現。

孔子還有因學術糾紛而誅殺少正卯的時候,更何況自己殺父殺母的仇人就在身邊,誰能保證他哪一天會偷偷摸進劉關張陳四人的營帳,趁他們睡覺的時候,學範強張達二人把他們給殺了?

劉備搖搖頭:“師君曾經跟我說過,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我殺他的父母,是因為我們之間的身份對立。他的父母是反賊,我是官軍,互相殘殺,天經地義。但他一個孩子,與我們沒有仇怨,我應該贍養他以成全我心中的仁義道德準則。”

嗬,跟我說仁義道德了?

陳暮冷冷道:“子夏問於孔子:“居父母之仇,如知何?”夫子曰:“寢霑枕乾,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武旬雖不是反賊,卻因父母從賊而得以活。“父母之仇,子不複,非子也。”他不是我們的仇人,我們卻是他的仇人。僅僅為了成全大哥的仁義,而讓一個可能對我們有威脅的人存在我們的身邊,那又是不是真正的仁義呢?司馬公做《史記》,曾言:“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真正的仁義是無私的品德,大哥隻見到了這個孩子可憐,卻沒有想過將來他會不會殺了我們以成全他自己的孝義,這恐怕有違儒家仁義。”

劉備驚訝道:“四弟治的莫非是《公羊經》?”

“隻是學過一些。”

陳暮麵無表情,這其實就是原則問題。

早在先秦百家諸子時代,就已經闡明。孔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殺了孔子的父母,不管是站在什麼立場上殺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被孔子帶著三千門徒追殺到天涯海角。

雖然儒家也有仁義,寬恕的說法。但這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比如兩國交戰,本身沒有仇怨,那麼這就是一場不正確的戰爭,可以進行寬恕。

如果一個國家坑害了另外一個國家,如紀國的國君害得齊哀公被烹殺,這就是九世之仇,猶可報也。所以齊國攻打紀國,就是一場義戰。

但國家仇恨之間的義戰不容寬恕,父母之仇同樣也不能寬恕。

如今劉備陳暮作為官軍,殺死了武旬的父母,二者之間雖然沒有仇怨,但卻有大義在,一方為正統代表,另外一方為反賊代表。

哪怕這些反賊都是活不下去,被迫隻能造反的人。可在當時人的世界觀裡,賊就是賊,官就是官。

官軍殺賊,天經地義。而子報父母之仇,同樣也是天經地義。

如果贍養一個有殺父之仇的人在身邊,那麼就猶如養了一頭隨時會反噬你的老虎,不可掌控。

這顯然有背於儒家的思想。

也許有人覺得這種理念很奇怪。

但這就是古代,不能用後世的價值觀套用在古人身上。

就算孔子來了,他也不會將仁義施展給反賊,甚至會進行痛斥。

比如盜蹠,盜蹠嚴格來說,和張角沒什麼區彆,都屬於起義軍領袖。但孔子依舊不認為他這麼做是正確的,從而否定了他的舉動。

統治階級禍害百姓,卻不許百姓奮起反抗?

看似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至少孔子的思想是如此。

彆看孔子向來主張仁政,但他認為為君者對百姓施展仁政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百姓不犯上作亂,不成為統治者的反抗者。

《子產論政寬猛》中孔子曾經說過:“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

意思是對待百姓要剛柔並進,一邊拿刀,一邊拿棗。

對待那些反賊,必須“糾之以猛”。

所以不管反抗統治者的人為什麼要反抗,在孔子眼裡,隻要你當了反賊,那就已經不是人,必須要處理掉。

陳暮就是以儒家關於“父母之仇”“反賊的定義”以及劉備的做法是否真的符合“仁義”準則三個方麵來對抗劉備關於自己的“仁義”理解。

這就是所謂的用魔法來打敗魔法。

你不是講仁義嗎?

那你對敵人的孩子仁義,是不是就對身邊的人殘忍了?

劉備聽了,忍不住誇讚道:“四弟真是博學多才,我不如也。”


最新小说: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 我撿回來的姐姐是病嬌? 他說不愛,卻糾纏不放手 惡毒值爆表後,五個大佬舔來了 天降橫財:被女總裁賴上後我無敵了 HP:晦澀長明 公主太惡劣?抱緊她大腿後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