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暮昂起腦袋,冷冷回道:“造謠誰不會啊,你當初放過張讓,我明天就去放出消息,說是你與張讓達成交易,此策也是你獻的。你看那些世家是相信我這個與人和善之輩,還是相信你這個身為黨人,卻放過張讓之輩。”
荀和有點懵,說道:“你就不怕群臣去找陛下對峙?”
陳暮輕笑道:“陛下和張讓都隻認錢,你信不信,我隻要交一筆錢給陛下與張讓,明天全天下人都會知道是你獻策給陛下的,這等名留青史的好事,公舒先生可不要推辭,也不要謝我,都是我該做的。”
漢靈帝和張讓這兩人,是真的可以用錢擺平。
何皇後毒殺了漢獻帝劉協的母親王美人,要知道王美人可是漢靈帝最寵愛的妃子,當時漢靈帝差點沒氣炸,準備將何皇後給廢掉。
結果何進與宦官們一起湊了一筆錢,居然把這事給揭過了,彆說廢後,連一點懲罰都沒有。
還有張讓,隻要你出得起價,他的尊嚴都能買。
張讓權勢最頂天的時候,每天門口停著數百輛車子,上門的人數以千計。
結果孟佗花錢,不僅張讓親自迎接,還讓張讓府邸中的監奴抬著他的車子進門,走的時候也是張讓親自送到門外,可見隻要花錢,就沒有漢靈帝和張讓不能辦的事。
把鍋甩給荀和,對於陳暮來說,還真不是難事。
畢竟荀和要想造謠,哪有皇帝一道旨意那麼快,隻需要一道嘉獎令,保證荀和成為天下豪強人人嫉恨的眾矢之的。
“你!”
荀和都快被陳暮的無恥給驚呆了。
真的。
作為一個正直的黨人。
他是真沒見過這麼厚顏無恥之人。
不過陳暮倒有分寸,知道不能再刺激荀和了,說不好荀和真會跟他同歸於儘,便喝了一口茶,平複心情道:“公舒先生,今日上門,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吧。”
荀和跟荀彧上門來,倒不是替那些豪強世家地主出頭,而是漢靈帝忽然來這麼一出,破壞了荀和原本的計劃,讓他有些煩惱。
見陳暮轉移話題,荀和這才強忍掐死他的心情對荀彧說道:“文若,你去門外等候片刻。”
荀彧知道可能有些話他不能聽,點點頭道:“嗯。”
等他出去,荀和才咬牙道:“陳子歸,你到底什麼意思,你可知道,陛下這麼做,是在為自己掘墓?”
陳暮笑了笑:“公舒先生,這裡沒有外人,你我也該知道,明年陛下就要龍殯歸天。陛下年末收稅,必然無數豪強不滿,天子在的時候應當還無事,一旦陛下出事,則萬事休矣。”
“既然你知道,為何還不勸住?”
荀和也是個智力最少80的猛人,也隱隱能明白天子收稅意味著什麼。
陳暮歎道:“勸不動啊,陛下那掉進錢眼的性格......”
說真的,陳暮也是讀過史書的人,上下五千年,就沒有見過比漢靈帝更貪財的皇帝。
後來他曾經閒得無聊,還某度搜過“最貪財的皇帝”,結果文章全是他.....
當時陳暮還無語,怎麼當皇帝還這麼貪財。
後來才知道,漢靈帝小門小戶出身,小時候窮怕了。
再加上他那母親也是個吸血鬼,童年不信加上母親教唆,養成了現在視錢如命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又貪財又懶惰又喜歡享樂喜歡女人,雖有權術,但命不長。
頂多算是個短命版的嘉靖帝,這怎麼扶得起來嘛。
聽到陳暮的話,荀和也是無奈,屋內陷入沉默,過了片刻他才緩緩開口道:“陛下明年真的會死嗎?”
在這一瞬間,荀和都有些不希望漢靈帝會死了。
不要以為荀和是壞人,他是擁護大漢的,如果不擁護的話,也不會想著除掉宦官,希望天子賢明。
所以他很清楚,如果天子明年死了的話,那天下就會大亂,江山社稷瞬間崩塌。
倒不是說荀和智力已經高得嚇人,能算到這一幕。
而是他站在知道漢靈帝會死這一角度去思考問題,不然就算再聰明的人,也隻能估算,天子這麼收稅會引起動亂,亂子多大,到什麼地步,那就非人力所能清楚的了。
陳暮搖搖頭:“除非現在陛下就開始養護身體,不再吃虎狼之藥,也不再貪圖享受,每日像我這樣勤奮鍛煉,修習五禽戲,多養生,不然的話......”
“那......”
荀和臉色更難看了,說道:“如今我應當如何?”
陳暮輕笑道:“公舒先生不是早有打算了嗎?為何還來問我?”
荀和翻了個白眼,當初陳暮是建議他等漢靈帝一死,就立即擁護劉辯登基,然後讓何進派兵進宮誅殺宦官,消滅宦官勢力。
到時候黨人就可以通過控製何進來控製年幼的皇帝,他們這些清明之人就能順利施政,還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可現在天下都要大亂了,他們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天下,可不是一個亂七八糟的天下。
所以荀和今日來找陳暮,也是希望能從他身上得一個好辦法。
畢竟陳暮自己看不出來,但在外人眼裡,他是真的猛。
滅黃巾,剿叛亂,治理青州,坐鎮尚書台,將天下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簡直是蕭何張良陳平在世。
這樣的一個人才,包括荀和自己,以後如果何進掌權,也是打算向何進舉薦陳暮的。
因此這才找上門來問計。
見陳暮頗有點打太極的意思,荀和不滿道:“陳子歸,我之計策已被陛下打亂,且都是因你之故,不要再裝糊塗,趕緊說說。”
“這個嘛......”
陳暮遲疑道:“破局之法,倒也不是沒有。”
荀和忙道:“是何良策?”
“隻是......”
陳暮吞吞吐吐,一點都不痛快。
荀和有點生氣了,將腰間的劍抽出來,往旁邊一擺:“陳子歸,再不說句痛快話,休怪老夫無禮,大不了同歸於儘。”
靠。
漢朝的士人怎麼個個都這樣,王朗就算了,隨便一個荀家人也是喊打喊殺的,都是讀書人,就不能文明點?
陳暮心中腹誹,但考慮到自己那可憐兮兮的武力值,隻能無奈道:“此法便是順應天下之法。”
“如何順應?”
荀和問。
陳暮看著他的眼睛,一字一頓,從牙縫裡擠出三個字來:“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