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內政改製_三國之謀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謀伐 > 第七章 內政改製

第七章 內政改製(2 / 2)

而司空則兼職新設立的民院院長,把將作大匠分配到他治下,相當於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管理建設、打造和戶籍。

同時九卿的職能也進行了適當變化。

太常原本負責祭祀,掌宗廟禮儀,現在又增加一份職能,就是原本屬於司徒的教化,相當於三省六部當中的禮部尚書以及後世的教育部部長,管國家祭祀權和全國教育事業。

衛尉原本是統率衛士守衛宮禁之官,現在改為刑事官員,相當於三省六部的刑部尚書以及後世公安部部長。

廷尉原本就是審判機構,所以職能不變,相當於大理寺和後世的最高法院。

光祿勳原本為負責宮門宿衛以及總領宮內事務的大臣,相當於大內總管,現在有領導都察院的職能,負責監督地方法製。

太仆是掌皇帝輿馬和馬政的官員,現在設置交通院,負責公路和水路建設,相當於交通部。

大鴻臚職責不變,相當於外交部。

少府職責強化,原本是管理皇室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現在改為全國財政機構,負責皇室財產和國庫財產,相當於財政部。

宗正職能不變,負責全國宗室管理,但也加強了對宗室的管轄權和人事變動權。

大司農削掉了財政職能,保留農業職能,依舊負責全國農業發展。

這就是目前陳暮對於內政方麵的改革,雖然機構和後世共和國那麼細分不能相比,但也初步有了唐朝三省六部的職能,完善了國家治理層麵的問題,解決了原本三公九卿過於混亂的職能機構。

而這些僅僅隻是內政,地方縣令、郡守、州牧也都被分掉了手中大量的權力,兵權、財政、刑事,現在隻留下民生治理的權力,他們的最高負責人就是皇帝。

劉備素來以民為本,所以民生治理對於他來說是一件大事,各地是不是風調雨順,百姓是不是安居樂業,都是他關心的事情。

因此削掉了地方官員一些職能後,就讓他們把重心都放到民生問題上,他們遇到問題就會上交到尚書台,由尚書令進行處置,實在處置不了,最後再交由皇帝處理。

至於兵權。

設立元帥府,增添軍銜製度,元帥由皇帝兼任,掌管全國兵權。

元帥這個詞在《左傳》當中就由,但它當時並不是官職專用名詞,隻是表示對“將帥之長”的稱呼,有些類似於都督這個臨時職務。

現在正式設立元帥職,職能相當於從前的太尉和大將軍,全國軍事部隊必須無條件服從元帥府的命令。

元帥之下,設立大將軍軍銜三名,分彆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以及衛將軍,官秩為秩萬石,稍次於三公,他們組成最高軍事會議,幫助皇帝統領全國軍事。

軍銜製度其實早在春秋就已經存在,當時已經劃分為將軍、校尉、司馬,對標的是後世將、校、尉三級。

隻是這個軍銜製度並沒有明確的概念,重號將軍、雜號將軍、重號校尉、雜號校尉十分複雜,體係並不明朗,所以現在陳暮隻是將這個製度由虛為實,將職權從模糊變得清晰。

在大將軍之下,又設置九名上將軍,前後左右中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在上將之下,設立十六名將軍銜,分彆為四征四鎮四安四平。

將軍銜之下,設立郎將軍,最後就是偏將軍。

同時校尉級、司馬級也重新改製,將司馬級官員取消,改為校級軍官和尉級軍官。

如果對標後世的話,元帥職務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大將軍相當於元帥,上將軍相當於大將,將軍相當於上將,郎將軍相當於中將,偏將軍相當於少將,校級軍官和尉級軍官同理。

這樣一來並不是新建立秩序,而是在原有的職務和官職名稱上重新明確了職責劃分。二來是把原本混亂的軍製變得清晰,明確上下尊卑,以及命令管理。

除此之外,又設立軍師部以及軍務部,軍師部不用多說,可以理解為參謀部,是軍隊長官的副手和戰略戰術布置者,其中軍師又分為大將軍軍師,上將軍軍師,將軍軍師,郎將軍軍師以及偏將軍軍師,負責與軍隊長官共同商量戰略戰術。

軍務部則是原來的軍隊協從機構,原來軍隊當中有主簿、曹吏、軍糧官、軍械官等等,這些人員安排也沒有明確劃分。所以現在統一歸軍務部,相當於後勤部門。

三名大將軍由關羽、張飛、陳暮擔任,九名上將軍,分彆為典韋、太史慈、臧霸、張遼、高順、黃忠、趙雲、牽招,以及化名徐正的徐榮。

這些人加入時間早,資曆深,戰功多,所以可以擔任上將,都擁有獨自領兵的權力。

而十六將軍則沒有獨自領軍的權力,目前有徐晃、管亥、武安國、韓浩、孫觀、蔡陽、張燕等,資曆和戰功都不如上將軍,但也基本都是從劉備討董前後時期加入,頗有戰功,因此可以勝任。

並且張燕還比較特殊,之前並沒有參與過劉備軍隊,但因為帶著幾十萬人口投靠,且之前就是朝廷的平難中郎將,如果降級會寒了眾心,因此列入十六將之列。

至於郎將軍和偏將軍,便是原來那一批校尉,如徐和、司馬俱、李波、管承、王丹、張饒、吳敦、尹禮、孫康、文謖、許褚、秦琪、羅顥、李蘭等,資曆和戰功都比較淺,很多都是黃巾或者敵方降將,現在差不多升任將軍。

如此就構成了軍隊體係。

至於沮授荀攸荀彧田豐等高級謀士,並沒有加入軍師部,讓他們去軍師部屬於屈才,所以陳暮又重新改製了漢朝的郎官顧問體係,將原本的中散大夫、諫議大夫、議郎、侍中等皇帝顧問官員,進行了統籌規劃。

設置內閣,增添內閣大臣,承旨出政,票擬本章,負責幫助皇帝處理天下政務。對標的是明朝內閣以及清朝軍機處,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統治。

包括陳暮沮授荀攸荀彧田豐等人,都是內閣大臣。將來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或許也會是。

這樣一來,陳暮就完成了在名稱不變的情況下,從漢朝製度到接近明清製度的飛躍改變,完成了文官集團和武官集團的職權劃分,同時三公九卿權力分明,再有內閣限製,然後由皇權統一管轄。各部門相互製約,相互監督,形成了一套高效率體係。

當然。

再完善的製度到後麵肯定也會變差。

唐朝藩鎮製度導致藩鎮割據;宋朝打壓武官製度導致武德衰敗;明朝內閣製度導致後期官員黨爭扯皮不斷,腐敗橫行;清朝軍機製度導致皇權過大,軍機大臣隻需要討好皇帝則權力通天。

所以從唐到清,都是一個製度不斷進化的過程而已。

隻不過漢朝製度實在太落後了,至少現在進行改製,效率和能力肯定會大大提升,遠比當前情況要好得多。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

製度本身就需要不斷順應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至少後人已經摸索出了經驗,唐朝三省六部製比漢朝三公九卿製要好,明清內閣和軍機處更能加強皇權,自然需要時時變通。

所以陳暮現在改製,對於眼下的大漢來說,肯定是利大於弊。

至於將來如果出現了宋明清那樣的弊端問題,也是一兩百年後的統治者要頭痛的事情,現在便這樣。

另外,陳暮也規定,告誡天下各官員,不要死抱著什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說法,拿商鞅變法的例子告訴大家,一旦某個製度出現僵化,成為了禍害人民百姓的壞政,就必須馬上進行改革。

而內閣最大的權力,就是擁有向皇帝提出改革的權力。

如此一來,陳暮從上到下,將朝廷變換一新。

各機構運轉效率大大增強,內政方麵,民生治理、農業耕種、修橋鋪路、戰後重建工作迅速展開。

軍事方麵,各將軍各司其職,在三大將軍的統籌之下,相互協作,明確上下等級。

同時軍隊數量、精銳變動、裁減人數和招募新兵,都有條不紊。

原本劉備大軍數量一直不太明確,青州在征兵,洛陽也在征兵,經過合理統籌安排之後,由軍務部裁撤大量老弱,安置田土,分配工作。

並且不斷征召年輕精壯,進行訓練,將軍隊數量維持在了三十萬左右,籌建三大集團軍,由三名大將負責管理,旗下又管轄著九名上將,號稱九虎上將,打造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當然。

這一切從章武元年也就是一個開始,剛剛進行改製的時候稍微有些混亂,需要時間開始整頓,所以這對於陳暮以及整個內閣來說,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最新小说: 諜戰:我有萬惡之王係統 克係腐潰邪神,從密大教授開始 冷婚三年,提離婚他卻跪了 穿成殘疾大佬的原配肥妻 救贖係統:開局魔術夾魔法 左右心室 我在末世活下去 死遁後師弟他過分粘人 上交係統帶飛祖國,全家哭求原諒 被搶人生,真千金被頂級豪門寵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