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陰城外,西涼軍中叮叮當當的鳴金聲音響徹整個曠野。
士兵們倉皇失措,紛紛丟盔棄甲逃命。
顯然張繡對於自己的實力以及曹軍的實力有嚴重的錯估,造成了這場大敗的結局。
曠野上到處都是逃跑的西涼軍,漫山遍野,如果從高空俯瞰,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無數黑點,在向後方疾馳而去。
曹軍從三個方向對西涼軍進行絞殺包抄,張繡騎在馬背上,快速往後方逃跑,身後曹洪還在追擊。
“張繡小兒,跑什麼?再來與我大戰啊。”
曹洪大喊道。
張繡充耳不聞,駕駛著馬匹飛速逃跑,在他身邊還有數十名騎士掩護他撤退。
雙方一追一逃,跑了十多分鐘,曹洪的副將才喊道:“將軍,不要追了,後方傳來鳴金聲音,是司空下令撤兵。”
“可惡。”
曹洪也聽到了這個聲音,當即往回撤。
等他回到了舞陰城外,就看到曹操此時已經在整頓兵馬,城外三軍正迅速列陣,擺開陣型,似乎是要打大仗。
“子廉。”
見到曹洪回來,曹操招招手示意他過來。
曹洪問道:“大兄,怎麼鳴金了,我還差一點點就能追上那張繡。”
曹操皺眉道:“子孝和文謙一直沒有消息,我心中非常擔憂他們,張繡已是潰兵,追擊潰兵浪費時間,還不如整頓三軍,進攻宛城。”
“我們要重新打回宛城嗎?”
曹洪問。
曹操點點頭道:“嗯,一是為了接應子孝和文謙,二是拿下宛城之後,也能尋回典韋和子脩安民他們的屍首。”
“我明白了。”
曹洪點點頭,立即來到自己部將方陣,整頓好隊伍準備出發。
三軍出動自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如果任憑剛才大部隊肆意追趕張繡的話,容易造成部隊分散,重新集結可能要很長一段時間。
所以必須要鳴金收兵,進行整頓之後,以行軍的姿態前往宛城。
曹操在舞陰也待了幾日,典韋曹昂曹安民已經戰死不消說,那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曹仁和樂進一直沒什麼消息,這讓曹操很是擔心,所以決定重新集結隊伍,打回宛城去。
這一戰算是張繡幫忙,原本因為宛城之戰曹軍士氣消弭的厲害,軍中士卒個個垂頭喪氣,軍心不穩。
結果此戰之後,見張繡西涼軍不過如此,一時間士氣如虹。
在整頓了兵馬之後,曹操立即揮師西去,主力部隊殺往宛城,同時另外派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分兵前往棘陽,接應樂進的部隊。
到了下午,張繡收攏了一些潰散的士兵,八千多人還剩下六千餘眾,損失非常大,連夜往宛城的方向退去。
舞陰離宛城距離還是非常遠,相當於後世南陽市到社旗縣還要過去二十多公裡,總路程有一百四十多裡路,即便是按每天四十公裡行走,也得走兩天。
所以曹軍當天出發,晚上的時候於野外露營,位置大概在後世的社旗縣一帶。
而張繡被追得急迫,隻能選擇連夜逃遁。
等到天色快亮的時候,他就已經離宛城不足二十公裡,預計中午之前便可以回到宛城了。
結果遠處曠野之上,忽然出現了一支軍隊,嚇了張繡一跳。
不過很快斥候回報,說是甘寧的部隊。
這讓張繡鬆了一口氣。
過了約半個時辰,甘寧匆匆而來,此時他的身邊隻有將領婁發、沈彌和沈晨。
鄧洪回襄陽去了還沒有回來,在擊破樂進之後,甘寧就按照沈晨的意思,往北來接應張繡。
此刻在距離宛城不足二十公裡處的鄉亭相遇,雙方迅速靠攏過來。
“張將軍。”
“甘將軍。”
張繡命令大軍原地休整一會兒,自己帶了一些手下騎兵過來與之相聚。
他們目前所在的地方在後世叫做紅泥灣鎮,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地區,曠野上農田和村莊密布,唯有西麵有一條從淯水河中流淌的支流河岸,隆起一處丘陵。
眾人在丘陵下相會,甘寧見遠處西涼軍個個丟盔棄甲,疲憊不堪,便問道:“將軍進攻舞陰,怎地如此狼狽?”
張繡尷尬道:“本想趁勝追擊曹操,不料中伏慘敗。”
沈晨在一旁沉聲道:“將軍,之前我就提醒過你,曹操雖新敗,然實力不容小覷,進攻舞陰之事,應該慎重而行,怎麼能不聽良言規勸呢?”
張繡默然不語,這話其實讓人很不舒服,但沈晨又不是他的部將,他現在還依附於劉表,也沒辦法說什麼。
見他不說話,沈晨就又道:“現在曹軍恐怕要準備回頭攻打我們了。”
張繡便埋怨道:“當初讓你們跟我一起去進攻舞陰,你們不聽,現在怎麼還怪起我來了。若你們在,也不會出這等差錯。”
甘寧見他不高興,也不高興了,說道:“張將軍難道以為我們在觀望嗎?你不知道樂進和曹仁在後方?若非我們先破曹仁,又去棘南消滅了樂進,恐怕我們就要被曹操樂進前後夾擊,全軍覆沒了。”
“你們消滅了樂進?”
張繡十分驚訝。
“那是自然,他一半的部隊過了淯水,到了棘陽,棘陽離舞陰不過兩日路程,我們是在前日擊敗的他,要是沒有我們,今日將軍就不隻是敗退那麼簡單了。”
甘寧將事情原委說出來。
“唔......”
張繡又沉默下來,其實樂進和曹仁的事情他也知道,畢竟是從他的眼皮子底下去的安眾和湖陽。
但當時曹軍新敗,他追擊迫切,倒是忘了這茬。
現在想想,不由寒毛倒豎一身冷汗,如果不是甘寧擊破了樂進,樂進一定會堵住他的後方,到時候被曹操前後夾擊,恐怕不死也得丟半條命。
沈晨想了想說道:“不過這也並非將軍之錯,我聽聞將軍軍中有位智者,按理來說,連我都能看出來,他怎麼沒勸說將軍呢?”
張繡撓撓頭道:“伯父確實沒有勸我,還說可以追擊,催促我前行。”
“文和先生說可以追擊?”
沈晨臉色微變,腦中迅速思索起來,然後左右看看,對張繡道:“將軍,借一步說話。”
他翻身下馬,張繡雖然不明所以,但也下馬,二人走到旁邊山崖側麵。
“怎麼了?”
張繡問道。
沈晨說道:“將軍,若我所料不差,文和先生恐怕是讓將軍提防劉使君吧。”
張繡驚訝道:“伱是怎麼知道的?”
沈晨就道:“因為我知道文和先生其中一直想投靠曹操,之前將軍投降曹操的事情,應當也是他一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