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鼎盛時期的劉表_三國之銀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銀狐 > 第二十章 鼎盛時期的劉表

第二十章 鼎盛時期的劉表(1 / 2)

建安七年年底,江夏水軍的實力就開始暴增了。

劉表的軍隊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襄陽軍隊,分布於南陽、章陵、南郡等地。

第二部分為長江水師,這部分兵馬較少,遊弋於江陵、秭歸一帶,主要是為了防備劉璋從長江上遊進攻。

第三部分則為江夏水師,黃祖與孫家父子三人都是老朋友了,跟他們打了十多年,不止屢次抵擋住了孫策孫權的進攻,還偶爾反擊殺入豫章郡。

南人本就擅長於水戰不擅長步戰,劉表為黃祖增兵,擁眾已經達到了六萬,讓他儘快訓練水師,準備為討伐孫權做好準備。

雖然賈詡為其定製的戰略是稱霸南方,但也有個先後順序。

江東在長江下遊,順江而下進攻顯然要比逆流而上進攻要強,因此劉表決定主力部隊進攻孫權,讓蔡瑁統領長江水師防備劉璋,采取先東後西的策略。

不止是江夏的黃祖,還有長沙的劉磐,亦是增兵到了兩萬。

在西守東擊的戰略影響下,東麵的江夏、長沙乃至桂陽,已經陳兵近十萬。而秭歸、巫山等地則隻有兩萬人,畢竟這些地方都非常險要,兩萬人足以擋住劉璋數萬大軍。

南方此時就像是陷入了一場軍備競賽,在三方都想奪南方二分天下的戰略影響下,每個人都在快速整頓兵馬,訓練士卒,為來年大戰做準備。

反倒是北方一片寧靜祥和,袁紹和曹操隔著黃河南北對峙,雙方儼然開始了五穀豐登,都進入到了休養生息的階段。

袁紹雖然家大業大,可再家大業大也不可能這麼敗,兩次失利,損失的兵馬達到了十萬,且烏巢一把火,多年積攢的糧草毀於一旦,那是真的傷筋動骨,對他的打擊很大,必須調養一番。

而曹操也是如此,雖然他贏了,但河南本就殘破不堪,大量人口遷移外流,導致他治下人口稀少,關中又時常叛亂,現在也就勉強占據豫州兗州徐州等地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就必須遠離南方的戰爭泥潭,專心從事生產,發展農業。於是在建安七年四月回許都之後,曹操與荀彧商議了遷都。

作為東漢最頂尖的戰略家之一,荀彧也認為確實應該遷都,戰略方向應以消滅北方袁紹為主,避免和劉表糾纏過深。

隻是唯一的問題就是應該遷哪裡。

洛陽?

董卓一把火燒光,殘破不堪,現在已是四麵漏風。

河內?

河內田地確實很多,而且有黑山軍,張燕曾經上書朝廷,願意投靠,如果有張燕加入,曹操的實力會大漲。

但河內郡離冀州實在是太近了,有點像是戰國時期,韓國首都陽翟與魏國首都大梁之間的距離,可謂是近在咫尺。

雙方一旦開戰,就跟南陽隨時可以偷襲許都一樣,袁軍將會在新的都城附近與曹軍戰鬥,毀壞周圍的田地,不利於屯田。

那麼剩下可以選的地方就隻有開封、睢陽、昌邑這三地。

這三地的地理優勢比較明顯,一是離南陽比較遠,三地到襄陽的平均距離都在四百公裡以上,劉表想北上攻打曹操,就必須長途跋涉千裡,不利於進攻。

二是離鄴城的距離比較適中,三地到鄴城平均大概在二百多公裡,曹操如果想要與袁紹打仗的話,補給線不會拉太長,也更容易利用黃河阻攔敵人。

三是三地周圍都有大量平原地形,可開墾的田地無數,且位於河南腹地,河流湖泊眾多,甚至昌邑臨近大野澤,絕對不會懼怕乾旱無水澆灌田土。

所以這三地的條件都比較合適。

但首先排除了梁國睢陽。

因為曹操手底下有潁川派支持開封,兗州派支持則支持昌邑。

當初曹操遷都許昌,就是因為得到了潁川世家的支持,這才以遷都許昌為利益交換,現在雖然因為戰略需要重新遷都,但也必須照顧潁川派的利益。

開封不在潁川,在河南,但離潁川非常近,潁川派世家大族不想離開本土那麼遠,自然希望把新的都城放在更近的地方。

而兗州派像程昱、毛玠、李典、於禁等人則肯定想照顧家鄉的利益,這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

最後曹操權衡利弊,與荀彧商議過後,決定既不放在開封,也不放在昌邑,而是將新的都城遷移至了陳留。

陳留的地理環境不如開封和昌邑,周邊的土地會比較少,它處於兩條河流包夾之間,像一個三角形上端的一個角裡,土地基本都在三角形的下方。

但有個好處就在於它位於兗州境內,又離潁川較近,既可以平衡潁川派的利益,也可以保證兗州派的利益,算是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於是到了建安七年五月,收割了潁川的新麥之後,許都朝廷就再次浩浩蕩蕩地遷都北上,遷移到了一百多公裡外的陳留郡內。

這樣新的朝廷陳都就離南陽門戶達到了二百多公裡,離襄陽四百多公裡,隻需要在潁川、汝南境內多設置烽火台、崗哨。南人就很難再像沈晨那樣,一雙鐵腳板在兩天之內殺到許都城下。

忙忙碌碌遷移了朝廷,又遷移了大量屯田百姓,曹操派人將沛國、汝南、潁川一帶的百姓大量往北遷移,集中在梁國、陳國、沛國北部、汝南北部、潁川北部一帶,再加上河南郡,於陳留周邊聚集二百萬以上人口。

同時僅在汝南、潁川周邊布置少量兵馬,主力部隊則屯兵於北方東郡黃河沿線。這樣由於南陽方向離陳留較遠,而黃河沿線很近,即便南方再來攻打他,想要迅速回防也僅僅隻需要在一日之內就能抵達。

建安七年就在這種南方備戰,北方休養生息之中度過。

建安八年正式到來。

二月,孫權還在準備備戰期間,黃祖忽遣部將鄧碩、張虎、陳生等人一萬五千人,突襲了柴桑。

柴桑烽火狼煙,在他們還未來之前,周瑜就知道了消息,立即防禦。

浩浩蕩蕩數百條船隻出行在了江麵上,江東水師亦是同時迎戰,在彭蠡澤中,雙方激戰在一起,戰鬥持續了一天,這才各自罷兵。

當時周瑜有兵兩萬,江東此時的兵力不算充足,約五六萬人馬,孫權急需要時間來補充兵力,訓練士卒。

畢竟他不像劉表有南陽盆地幾十萬屯田戶幫他種糧食,又有大量北方流民居於南陽,可以隨時隨地招募新兵,江東的每一位子弟兵,都非常珍貴。

到五月份,黃祖對江東就已經發起了數次試探性進攻。

他的家底太厚,之前其實他隻有一兩萬人,劉表直接給他增兵到了六萬。新兵訓練了一年有餘,需要實戰,所以才開始老帶新。

要知道作為荊州第一大將,黃祖的水軍實力並不弱於江東。從前被孫策幾次差點擊敗,都是因為他的兵力遠少於孫策。

劉表因為要防備北方的曹操和西麵的劉璋,給予他的支持很少,所以黃祖幾乎是以一郡之力在硬抗江東六郡。


最新小说: 騎士學院:雙生狼 那個死了十年的兄弟,他回來了 戀綜打賞返現,開局六個神豪大佬 吸收火焰的我隻能夠無限登階 偷窺之蝴蝶效應 重生之為逸而來 說好星空爽遊,開局無期什麼鬼 天賦掠奪:我能提取萬物詞條 末世:獎勵翻倍,開局拿下冰山女神 難道我們不是宿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