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認為,袁軍肯定也不會在水裡與他們戰鬥,所以必然會把主要進攻方向放在右營,左營隻需要安排少量守軍即可,防禦重心全放在右營即可。
不過為了防止袁軍忽然在上遊處臨時堵塞住河道,然後等水流被曹營的引水渠放乾之後立即攻打曹軍左營,他們還是在主營布置了一萬多人馬,方便隨時支援左營。
與此同時,就在曹軍緊張集結隊伍的時候,袁紹大軍已經幾乎是傾巢而動,除了在營寨留守的一萬多人以外,七萬大軍鋪天蓋地,如洪水向著南方而去。
袁尚此時騎在馬上,他的左手方向,也是曹軍的右手方,地平線上隱約能見到一座城池。
那是蒲城,蒲城離匡城近在咫尺,兩城之間基本就是曹軍沿線營寨。
不過說是城池,其實就是一片殘垣斷壁。
黃巾之亂到董卓之亂再到諸侯爭霸,到如今已過去了二十多年。
蒲城匡城早就破敗,留下一堆殘缺的城牆被曹軍豎成了寨牆,勉強修了營寨做布置。
匡城那邊成了曹軍左營寨子,蒲城則變成了右營寨子,現在也沒留下幾分城池的樣貌,隻有一段段斑駁的寨牆還殘存著幾絲歲月留下的痕跡。
袁尚目光掃視,視野過處,又看到了在曠野道路上一片林子口滿地屍體。
那是曹軍斥候與袁軍斥候廝殺後的場景。
袁紹和曹操互相之間派出去的斥候不計其數,初時因袁紹馬匹多,斥候也多,因而占據了上風。
但後來曹操設計埋伏殺了一批袁軍斥候,導致袁紹斥候收縮了回去。
上個月河南戰事吃緊,曹操親至河南之後,袁軍的斥候再次鋪灑出去,將曹軍的斥候往前壓,讓他們的偵查範圍減少了很多。
這次全麵進攻,就是在曹軍斥候再次被壓縮至曹營七八裡處的時候展開,此時忽然猛攻,曹軍肯定反應不過來。
隻是即便是策劃如此周密,還是出了意外。有一隊曹軍斥候不知道什麼原因到了韋鄉一帶,袁軍斥候追殺不及,逃出去一人,導致計劃泄露,曹軍已經開始集結。
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大事,袁尚覺得,在曹軍士氣衰敗,且軍中無主將的情況下,他們八萬精銳齊出,擊敗曹軍也是遲早的事情。
日昳三刻,今日的太陽並不算毒辣,三萬先鋒袁軍浩浩蕩蕩地抵達了蒲城前線,如奔湧的洪水一樣鋪開。
袁尚騎馬立於一處小丘陵山坡上,遠眺南方,就看到此時曹營現在進進出出的曹軍士兵無數,大量的軍士如黑色螞蟻般在營寨的北麵集結,招展的旌旗飄動,臨時排列成無數方陣,向著他們迎擊而來。
這些士兵其實就是最先反應過來的曹軍右營的張遼李典部,張郃、朱靈、王圖、劉柱、路招、馮楷、薛洪、張熹等十多名中下級軍官,各自召集了部將前來集合。
而更遠的方向,曹軍的左營徐晃曹純部還處於轉移當中,所以眼下這些曹軍即便是已經就緒,士兵人數也遠少於袁尚。
“公子,你看。”
袁尚部將蘇由指著東南方曹軍左營的方向。
此刻正有大批曹軍從那如同湖泊沼澤般的左營往右營遷徙,前頭諸多營盤已經換了主人,現在勉強承擔著防衛任務,後營則大多數還空著,曹軍想短時間內完成轉移也沒那麼迅速。
另外一旁的部將尹楷說道:“公子,趁著這個機會,或許我們應該即刻發起進攻,如果能夠擊潰這部分曹軍,就能夠占據他們的營寨了。”
“唔。”
袁尚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大手一揮道:“進攻。”
“進攻!”
一聲令下,悠悠的號角長鳴震動曠野。
無數旌旗搖動。
銅鑼大鼓轟鳴作響,一列列用於攻城的衝車、木幔、巢車被推到了陣前。
袁尚三萬大軍排列整齊,踩著同樣的步伐,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緩緩向著曹軍的方向走去。
他們其實離曹軍還有一段距離,約三四裡的樣子,但三萬人仿佛無邊無沿一樣,給予遠方的曹軍以巨大的壓迫感。
張遼騎在馬上,手中握緊了大刀,他能夠感覺到胯下馬匹踩在地麵的腳蹄傳來的震動聲,這不是地震了,而是敵人三萬多人馬同時走路發出的動靜。
除了步卒以外,袁軍左右兩翼還有騎兵護衛。
袁尚的大纛聳立在軍陣最中央,前排的袁軍數量不計其數,裡三層外三層將袁尚團團護衛。
這種情況下彆說張遼,就算是有赤兔馬的關羽都不一定殺得進去。
李典湊了過來,問張遼說道:“張將軍,夏侯將軍那邊還沒有傳達命令過來,我們是否要暫時撤入營寨內?”
現在營寨後方大部分還是空的,立即撤回去還能夠憑借營寨自守。
張遼卻說道:“不可,夏侯將軍正在讓左營的人過來,此時我們退入進去,左營的人再擁擠進來,會造成營寨混亂,我們必須阻攔他們。”
“可我軍人少,敵人倍於我們。”
李典皺眉,他和張遼意見不一,最保險的難道不是先退回去入營寨自守嗎?難道還在野外與人數多自己一倍的敵人野戰?
張遼瞥了他一眼:“你若膽小自己離去,我為中堅將軍,這裡由我指揮!”
李典大怒。
但現在也不是發脾氣的時候,隻好默然不語。
其實張遼剛剛進曹營的時候職位很低,就是個中郎將和關內侯,張郃投降的時候還是偏將軍和亭侯呢。
當時曹操重新排序了官職,中郎將僅僅比校尉高一級,次於裨將和偏將。
可後來張遼跟著曹操屢立戰功,官渡之戰後張遼就被提為了中堅將軍,雖然屬於雜號將軍,但也是正牌將軍,位在裨將和偏將之上。
現在論起官職李典也隻是裨將軍,曆史上要在明年他和已經死去樂進攻破管承之後,才能升為捕虜將軍,所以至少目前來說,他確實沒辦法和張遼叫板。
張遼喝退了李典之後,遠遠眺望,召來張郃、朱靈、王圖、劉柱等部將說道:“我軍正在轉移營地,袁軍攻勢迅猛,必須要把他們攔下來,我親自領死士往東襲擊他們的右翼,你們堅守此地,由李將軍指揮!”
“唯!”
眾將士轟然應允。
漢朝將軍的副職稱為偏裨,官職上李典和張郃一樣大,但李典又有個督軍的頭銜,所以算是二把手。
張遼現在要親自突襲,隻能由李典指揮。
而一旁李典聽到這句話,還是很意外地看了張遼一眼,沒想到他居然沒有趁機將兵權奪走,而是給了他臨陣指揮權。
要知道二人意見不一,李典主張入營寨自守,張遼則認為必須要把敵人攔在營外。
現在又把指揮權交到了李典身上,如果他在對戰的時候,忽然選擇撤入營寨的話,那就相當於是把張遼給賣了。
到時候張遼孤軍在外,形勢就會非常危險。
可以說張遼是把自己的性命交在了與自己意見不合的李典身上,一旦李典心中叵測,那張遼必死無疑。
“張將軍。”
李典上前說道:“你確定由我指揮嗎?”
張遼認真地看著他:“李將軍,雖然你我意見不一,但我相信你。”
“多謝。”
李典拱手沉聲道:“不過我還是相信我的判斷,若事情有變,我會毫不猶豫下令撤退。”
“那就這樣吧。”
張遼一揮手,喝道:“我本部人馬跟我來!”
身後三千張遼的本部將士追隨著他,列出陣外,然後向著東麵的曠野奔馳而去。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李典漠然地喝令道:“傳令,前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