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不敢打包票。
雖說他與賨人做生意,但生意歸生意,交情歸交情,以往也不是沒有乾過低買高賣的事情。
商人嘛,這種操作很正常。
但賨人因為沒有售賣渠道而被迫低價把東西賣給他,肯定心裡不爽。
所以人家不一定會賣他麵子。
周群卻忽然說道:“我上月見有明堂暗淡,恐有凶險,若出偏軍,必不利,當戒慎之。”
“哦?”
劉備詫異地看向周群道:“先生剛才還說張魯可能會失其地,為何此行有凶險?”
周群解釋道:“星象並非一成不變,且它可能預示著未來很長的情況,張魯失其地,也許並非是現在,而是在將來。”
“將來?”
劉備不解道:“如今天下,除了我以外,還有誰能讓張魯失其地呢?”
周群說道:“前番見東方紫微垣暗而三公星亮,恐北方有變。”
劉備臉色微變道:“伱的意思是,將來會是曹操讓西方諸侯失去他們的土地?”
周群搖搖頭道:“我隻是根據星象顯示而推論,因為我沒有看到在外的太陽守驟亮,所以才覺得此變在三公而非太陽守。”
古代星象之說都有其對應,比如紫微星對應的就是天子皇帝,北極五星,分彆為太子、帝、庶子、後宮、天樞。三公星說的是獵戶座的三顆星星,指太尉、司徒、司空。
其中太陽守說的是輔佐皇帝的大臣或者大將。
在周群眼裡,現在代表天子劉協的帝星暗淡,西方五諸侯星係又有彗星劃過,南方的太陽守並不明亮,反而是代表三公的星星綻放光芒。
至少曹操現在還沒有自稱丞相,在北方未收複之前,他還是司空,因此周群才會覺得,天象可能應在曹操身上。
但劉備記得周群說過五帝座高懸的事情,於是連忙問道:“那五帝座又是怎麼回事?”
周群答道:“五帝座當時高懸,有星孛於其中。但之後又因三公星綻放而暗淡,唯有西方白帝招拒星依舊璀璨,也許這白帝便應在左將軍身上,隻是招拒星如今亦是沉寂下去。”
白帝招拒星?
公孫述?
劉備心中想起了這個名字。
當年公孫述據蜀,於魚複縣鑄造城池。
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宛如白龍,便借此自號白帝,並名此城為白帝城。
但不管在星宿上還是現實裡,白帝可都不是什麼好稱呼。
星宿上白帝隻是五帝之一,非中央天帝。
現實裡公孫述隻是割據西南,很快就被光武帝劉秀消滅,並沒有建立帝國。
所以劉備隻是在腦海中閃過了這個念頭,便沉聲說道:“我非白帝,亦非太陽守。我乃天子輔臣,奉天子名詔征討四方賊寇,總有一天要消滅曹操,拯救大漢於危難。若張魯擋在我麵前,我就消滅張魯,若曹操來了,我也照樣打敗他。”
周群驚訝道:“左將軍有如此雄心壯誌自然是好的,但天象如此,若是強行征討,乃是逆天行事,豈能強求?”
“非我逆天。”
劉備環視眾人說道:“而是祖宗基業背負在我身上,不得不行。此戰是我最後得到漢中和益州的機會,若讓張魯得了西川,以他北有漢中,南有益州之地,短短數年間,便能起雄兵數十萬,我決不能令他得勢。”
“大兄說得不錯。”
張飛也嚷嚷著說道:“要真逆天,就撕了這天。我大兄出身宗室,南征北戰多年,若天命不能讓大漢延續,大兄豈能有今日之勢,這說明天命本就在變化,最終肯定會應在我大兄身上!”
“哦?”
張飛的一番話倒是讓關羽刮目相看,說道:“三弟之言甚為有理,古者《春秋》大義,“以人隨君,以君隨天”。然今君卻隨人,曹操非天,我兄長便是以為天下儀表,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
天天讀《春秋》還是有效果的,至少關羽一番言論,可謂字字珠璣,很有道理。
周群本想還說點什麼,但周林卻製止了他,向劉備拱手說道:“左將軍,這天命本就無常。不然天命在周,又何歸於漢?因而即便有些許星象,不足為奇。我願意出使賨人,向他們轉達左將軍的意願。”
劉備非常高興,問道:“不知閬中周氏可願意出仕?我想征召二位為官可好?”
“願效犬馬之勞。”
周林順從答道。
現在荊州已經歸屬劉備。
這一戰如果順利的話,益州也要歸屬他。
將來大半個長江都在劉備統治下,周家作為依靠長江通商發達的商賈世家大族,在劉備手底下出仕一定不是壞事。
周群見周林答應,也就沒有拒絕,亦是拱手說道:“群也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大喜道:“好,仲直博覽群書,又觀望天象,可謂儒林表率。我任你為儒林校尉,掌管天象事宜。季直雖為商賈,卻有忠於國家之心,我任你為左將軍從事中郎。”
“多謝將軍!”
二人拱手謝禮。
劉備站起身,朗聲說道:“季直既是我部下從事,如今要去宕渠見七姓夷王,我豈能讓你孤身犯險?此行我亦隨之,親自前往檬頭。”
周林忙道:“左將軍坐鎮江州即可。”
“無妨。”
劉備擺擺手,說道:“我縱橫南北多年,大小戰役不知道多少此,此次前往檬頭與七姓夷王相會,一者是讓他們見見我的誠意,二來也是親自麵談,方能讓他們放心,若我不敢前去,又如何能讓他們知道我對他們的重視呢?”
關羽也說道:“大兄要去,那我也去。”
“我也去。”
張飛也嚷嚷著。
劉關張乾大事可不能分散。
劉備笑著點點頭道:“好,那咱們三兄弟一同前往,二位軍師,勞你們坐鎮江州。我親自前往檬頭,說服七姓夷王讓開道路。”
“這”
龐統和徐庶對視一眼,頗為遲疑。
不過劉備已經決定,他們也就隻好說道:“唯。”
當下,劉備也沒有遲疑。
第二日,他就隻帶了陳到不過一千親衛軍,浩浩蕩蕩北上。
劉關張三刀赴會,親往瓦口隘說降賨人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