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年年末,劉備在漢中見到了馬超。
對於馬兒棄父的行為時人素來不齒,如楊阜說他“強而無義”,薑敘之母說他“背父逆子,殺君桀賊”,王商說他“勇而不仁,見不思義”。
就連張魯的幕僚謀士閻圃都鄙夷馬超為人,說他“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可見他的風評之差。
不過劉備並未因馬超為自立為王害死父親家人的惡跡而嫌棄。
他顛沛流離半生,早已經成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知道沒有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國家利益,所以除非關羽張飛沉晨諸葛亮等人被敵人害死,否則鮮有意氣用事。
到了漢中之後,劉備親自接見了馬超,誇他“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有虓虎之勇”,並且任命他為平西將軍,都督臨沮。
臨沮在哪裡?
荊州。
所以這所謂督臨沮自然也就是虛的。
包括這平西將軍也是虛的。
因為沒給他兵權。
劉備對馬超的誇耀讚不絕口,可除了給他高位以外,就是不給實際的東西。
不是劉備吝嗇,而是他知道馬超為了自立為王,割據一方,連父親家人都不要了,可見他的野心。
當年在呂布身上已經栽過一次跟頭,馬超的行為比呂布還要惡劣,呂布最多殺義父,馬超害親爹親兄弟,他也不敢對馬超真委以重任。
像曆史上劉備也隻給馬超高位而不敢重用便是原因於此。
因此隻能給高位而不給實權。
而馬超敗軍之將前來投奔,自然也不敢說什麼,跟著劉備在漢中過了年後,於建安二十一年年初,總算是有了新的任務。
劉備派遣張飛、吳蘭、雷銅等人駐紮於河池縣,又令馬超龐德隨軍,利用馬超威望得武都。
其實現在劉備已經占據了半個武都郡,因為當時的陳倉道就在武都境內,北連陳倉,往南至河池,也就是後世甘肅省隴南市的徽縣。
之後在河池以東可以走連雲道進入褒斜道入漢中,又或者從河池以南繼續走陳倉道進入略陽,到漢中陽平關前。
劉備得到漢中的時候,曹操的勢力還尚未進入關中,韓遂馬超又不敢來打,所以被他先行搶占了漢中通往關中四道最好走的陳倉道和褒斜道兩條戰略道路,扼住了散關和斜峪關關隘。
而從河池縣往西便是武都郡的治所下辯,也就是曆史上著名的武街,從武街出兵往東可以直抵河池,控製住陳倉要道,南下便可以寇略漢中陽平關。
如果劉備選擇從陳倉道出兵進攻關中,此時在西涼平亂的夏侯淵突然南下至武都,配合陳倉前線的曹軍主力,從下辯半路殺出,截斷劉備軍退路,那麼劉備就要在陳倉道受兩麵夾擊的危險。
雖然劉備也可以從陳倉道中間的連雲道退至褒斜道,但這無疑在戰略上要處於被動,他的防守方麵就會變成守連雲道、褒斜道以及漢中西麵的陽平關三處地方,嚴重分散兵力,且失去陳倉道出口,還會處於被動挨打的姿態。
所以曆史上諸葛亮第三次出北伐的時候,為了改變這樣的防禦被動,就出兵占據了這裡,極大地改善了漢中的防禦形勢。不僅奪回了陳倉道的控製權,還可以從武都郡出兵,反攻西涼,為第四次北伐做準備。
不過曹操也料到了這一點,他知道武都距離太遠,魏兵來不及救,因此早就把武都五餘萬落羌漢遷走,隻留下個空郡。使得諸葛亮即便占據了此地,也隻能改變國防形勢,而不能有人口補充。
如今卻大大不同。
由於劉備得西川的時候曹操還未涉及關中,讓他沒辦法遷移武都、陰平二郡人口,所以現在二郡棲息的羌人、氐人有五六萬落。
注意是落,而不是戶或者口。
漢朝一個家庭往往以戶為單位,一戶丁口為四到五人左右。
而羌族、烏桓、鮮卑、蠻人、夷人、越人等少數民族采取的是部落為單位,跟漢人的戶不同,一落人口往往在五人以上,有的時候能達到十多人。
如曹操遷南匈奴,共三萬餘落,人口近二十萬。遷烏桓萬餘部落,人口二十萬。之後又有羌、氐、賨、巴數萬戶,數十萬人,分彆安置在洛陽、關中、河東等地。
五胡之亂的始作俑者雖然是愚蠢的西晉王室,但早在魏初的時候,曹操就埋下了禍根,把胡人紛紛遷至長城以內,以至於後來胡人漢化造反開始建立政權。
然而這個時候因曹操沒有遷移羌、氐,使得目前武都郡羌、氐人口二三十萬,各部落大的像雷定、竇茂等部人口數萬,兵丁上萬,小的有楊駒、阿貴、苻健人口一兩萬餘,兵丁數千。
劉備目前也隻占據了半個武都郡,夏侯淵則占據了漢陽郡和隴西郡,目前正在攻打金城郡的韓遂,另外半個武都郡屬於無主之地,此時不占更待何時?
於是劉備派張飛出兵,馬超龐德親往武都,征召羌人氐人入伍。
“神威天將軍”的名號在羌人與氐人當中威望極高,一時間武都羌人氐人紛紛歸附,各地大大小小的羌王氐王前來投奔,一夜間得兵馬數萬,聲勢浩大。
此時恰逢曹操回來。
去歲年末曹操準備回鄴城平叛,沒想到才到洛陽冀州叛亂和合肥之圍就被解除了,於是又回關中,令鐘繇坐鎮長安,自己親征西涼。
劉備自漢中出兵,帶張飛部一萬精銳騎兵,又令賨人首領李黑、王貴為將,領一萬賨人,自己帶上馬超龐德率領一萬精銳,總計三萬人,兵出武都郡,一路上收攏羌氐部落數十,得兵馬五六萬之眾,近十萬大軍奔赴西縣。
這西縣位於後世甘肅省隴南市西北,它另外一個稱呼便是鼎鼎大名的鹵城。諸葛亮二出祁山的時候,割麥於上邽,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外,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
現在這形勢基本上跟曆史上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差不多了。
關羽據褒斜道,如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趙雲據箕穀,劉備出祁山,便是諸葛亮出祁山。得到了西縣,便要北上至街亭,搶占隴關道,截斷夏侯淵的退路。
從後世地圖上看,關中去西涼有一條近路,名叫陳倉渭水道或陳倉狹道,從渭河西去直奔上遊,便是甘肅天水市。
但此道兩岸山高林密,沿途一路都是隴山的懸崖峭壁,渭水上遊又河流湍急、河道狹窄難以行船,隻能派小股部隊,而不能大規模行軍。
所以自秦漢唐以來,從關中進入涼州,最好的道路邊是道寬路平的隴關。其次則是蕭關道,最次為陳倉狹道。
隻是隴關道雖好,卻要繞一個大圈,繞過隴山才能進入涼州。
因此在形勢上對曹操不利。
當曹操從洛陽回關中的時候,劉備已經攻占了西縣,北上至天水,包圍了這個後來被曹魏稱為“上邽”的城池。
建安二十年正月,曹操出隴關道救援天水,雙方於段穀對峙。
兩邊兵馬都是十萬左右。
關羽五萬人在褒斜道牽製了夏侯惇、於禁的六萬人。
曹操自己主力帶了五萬,加上南匈奴和一部分烏桓騎兵,以及涼州歸附的楊阜、薑隱等當地豪族數萬,合計十二萬左右。
而劉備軍則是自己主力三萬,羌人氐人五六萬,總共八九萬人,曹軍兵馬還要多於劉備軍。
但雙方僅僅對峙了十多天,就以劉備兵退回下辯而告終。
後勤壓力大呀。
劉備不缺糧食,缺的是如何有效把糧草運至前線。
成都平原沃野千裡,這些年來諸葛亮龐統治蜀,開挖水渠,修建堤壩,勤耕農事,甚至還推廣桑麻等經濟作物,以至於巴蜀民生富饒,百姓豐衣足食。
除此之外,荊州推廣漚肥技術和占城稻,水稻自此一年雙熟,生產力大大提升,荊州和益州府庫存糧不計其數,都快發黴了。
然而後方不缺糧食不代表前線不缺。
不管是從成都、江州亦或者荊州運糧到漢中前線,都要經過秦嶺、巫山、巴山,沿途全是崇山峻嶺,道路無比艱難。
再從漢中走祁山道至劉備所在的武都前線,又要穿過隴山、祁山、秦嶺,同樣也都是大山脈。
可以說從後方成都運糧至前線,運糧道路百分之八十以上全都是險峻山林。
而且路途也很遙遠,從成都到天水直線距離都有五百多公裡了,再走金牛道北上至祁山道,彎彎繞繞足足七八百多公裡,換算成漢裡將近兩千裡路。
曆史上諸葛亮就因後勤壓力太大,造木牛流馬運糧,可見道路艱難。
所以劉備雖然在漢中準備多年,囤積大量糧草,但如今陡然又多了數萬大軍,人吃馬嚼,消耗巨大,以至於被迫撤兵。
他一撤,曹操鬆了口氣,亦收攏兵力,據守天水、冀縣一帶,不再出兵進攻韓遂。
劉備後勤壓力大,他的後勤壓力也大。
隻不過劉備的困難在於沿途山嶺太多,道路崎區難行,他的困難就是路途太遙遠。
曹軍從鄴城運糧到長安,再從長安運糧到天水,得走兩千六百漢裡。
當然。
即便如此也比劉備要好很多。
除了從鄴城運送糧食過太行山,從關中運糧到天水要過隴山以外,其它地方幾乎全都是道路平坦的平原地區,運糧速度和規模比劉備要強不少。
隻是遠途運糧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所以劉備撤兵後,曹操便穩固天水基本盤,開始清掃後方。
西涼總共十二郡九十八邑,漢人人口在二十多萬戶,約百萬丁口,羌、氐人口遠多於漢族,雖不知道具體數量,但至少在三四百萬以上。
現在劉備占據涼州武都郡,韓遂占據金城郡,刨除靠近西域的敦煌郡、酒泉郡、張掖郡,以及過於偏北的武威郡以外,曹操又寇略隴西郡、安定郡和北地郡,開始大規模遷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