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自己在固山亭慘敗的原因是因為身邊沒有一個靠譜的軍師為自己出謀劃策所致。
誘敵深入這個計策是他自己布置的,對付普通人還行,但對付曹操這樣的人,一般的計策不會生效,反而會被曹操識破,並且反製。
所以他需要一位有智謀的軍師隨軍幫忙做參考。
但此時他的主要謀士都不在身邊。
諸葛亮坐鎮江州,處理荊州和益州兩地公務。龐統坐鎮蜀郡,法正賈詡坐鎮襄陽,徐庶則跟著關羽在褒斜道前線和夏侯惇於禁對壘,都抽不出身來。
最後他書信給諸葛亮詢問這件事情,諸葛亮建議他把法正和賈詡調往漢中去。
因為荊州已經治理得差不多,該殺的殺了,該收繳的田地已經收了,人口也進行了大解放,再把法正賈詡留在荊州沒什麼意義。
而且他們走了還能讓孫權高興。
畢竟孫權一直很忌憚他們,雖然孫權最忌憚的肯定是沉晨,但沉晨在南陽被牽製著,法正和賈詡一走,南郡就無人坐鎮,孫權要襲擊南郡,肯定樂意見到這一幕。
劉備覺得諸葛亮說得有道理,於是在建安二十一年年底,召法正和賈詡入益州,跟著他一起對抗曹操。
建安二十二年年初,夏侯惇和於禁兵進斜峪關。
關羽在斜峪關後方連營數十裡,與二人展開血戰,最後用徐庶的計策,大敗夏侯惇和於禁,二人退至郿縣,一時間劉備軍聲威大震。
二月,曹操親至郿縣,領兵急攻。
關羽不敵,退至箕穀堅守,曹軍因為屢攻不下,曹操又擔心自己過於深入,天水那邊為劉備所迫,因此退兵回去。
】
雙方依舊保持著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的形勢,兩路對峙。
不過挾固山亭和斜峪關的兩次小勝,把劉備的兵馬打得龜縮防守,已經讓曹軍取得了不小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陳都朝廷開始為其造勢。
曹操在朝中黨羽紛紛上書請求皇帝進位王爵。
劉協無可奈何,於建安二十二年四月底,派宗正劉艾使持節,行禦史大夫,前往長安,拜曹操為魏王。
同時劉協又準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賜十二旒王冕,乘金根車,駕六馬。
自此曹操出行和規製,已經與天子無異,隻差篡位了而已。
劉備得知此時,勃然大怒,譴責曹操違背白馬之盟,欲謀權篡位,親領大軍,二出祁山,攻打天水。
曹操親至與他交戰,雙方再次對壘。
恰逢建安二十二年天下大疫,尤其是北方極為嚴重。
建安七子除了早就被殺的孔融以及早逝的阮瑀以外,其餘五人全部被團滅。
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因為深入疫區視察疫情,感染疫病而死。
魯肅得瘟疫去世。
淩統去世。
霍峻去世。
太史慈去世整個天下都因為瘟疫肆掠而變得悲涼起來。
就連多活了十年的太史慈也沒有扛過去,在這種大疫中最終病死。
嚴格來說,曆史上這場瘟疫席卷的是曹操所在的北方、孫權所在的淮南以及劉備所在的荊州。
對於巴蜀地區沒什麼太大影響。
但如今因為曹操和劉備在關中和西涼大戰,死傷不少人,再加上關東和南方不斷調撥糧草,感染者四處傳播,漸漸流行於軍隊。
這種情況下弄得劉備軍和曹操軍都出現了大規模疫情爆發,雙方最終是一個撤回關中長安,一個撤回漢中盆地。
而此時天下疫情還在肆掠,北方、西涼、關中、漢中、淮南以及河南成為重災區。
反倒是南陽盆地感染不多。
沉晨當然不知道曆史上會在今年發生一場席卷天下的瘟疫,但他知道該怎麼預防瘟疫。
所以在知道北方出現大規模疫情之後,就立即頒布了大量政策。
如病患隔離,勤洗手多通風,喝水燒開了喝,不要大規模聚集在外,軍隊全部駐紮在營中進行封閉式管理,人與人儘量少接觸等等。
雖然沒有口罩,但這樣至少能預防百分之八十以上感染。
最後就是張仲景的出現。
張仲景的家族早年就因為瘟疫而幾乎家破人亡,因此立誌學醫,常居住在荊南或者嶺南等地尋找藥材,研習治療方法。
此時的張仲景已經到了晚年,終於寫出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得知瘟疫再行,於是親赴襄陽,把這本著作交予官府,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幫助。
沉晨得知此事,連忙請張仲景相助,他曾經派人收買了獄卒,得到了華佗一生著作《青囊書》,裡麵也有一些對付瘟疫的辦法。
張仲景看完了《青囊書》之後,便加上自己的《傷寒雜病論》,又研習出了對症藥方。
一時間荊州瘟疫儘除。
同年沉晨又遣人前往巴蜀,派了不少荊州經驗豐富的醫師尋諸葛亮。
諸葛亮和龐統立即調撥醫師和大量對症的藥材送往前線,幫助劉備解決軍中瘟疫橫行的問題。
等到建安二十二年年底的時候,荊州和益州的瘟疫基本上就已經消除乾淨,波及的人口和範圍,也僅僅隻有數十萬人而已。
而北方就沒那麼幸運,瘟疫造成的影響就極為嚴重,波及範圍遍布曹操治下所有地方,病死之人不計其數,家家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特彆是底層百姓,一個人感染全家遭殃,有的時候瘟疫一來就是滅門滅族,甚至往往一個鄉亭一個縣城的死人。
如張仲景自己家族二百餘口,死得十不足一,傳染極為迅猛,便是瘟疫的可怕之處。
曹植親眼見到了瘟疫帶來的傷害,寫下了《說疫氣》。
隨著這場瘟疫,北方的人口驟降,揚州的人口也下滑了不少,隻有荊州和益州迅速控製住了疫情蔓延,及時止損,才沒有讓疫情擴大。
之後張仲景不忍北方百姓受苦,求沉晨將《傷寒雜病論》以及《青囊書》印刷成冊,救治北方。
那個時候疫情來勢凶猛,短短數月間席卷了整個大漢,荊州和益州也疫情嚴重,沉晨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平定。
在救治北方這件事上,即便他有那聖人心思,選擇幫助敵人治下百姓,當時他也是有心無力。
但等到年底好不容易把荊州益州的疫情控製住,聽到張仲景的請求,沉晨也是沒有猶豫,選擇了大量印刷這些書籍,派人送去北方販賣。
這樣一來是控製北方疫情,防止北方百姓再遭劫難。
二來也是為了自己。
由於疫情蔓延,河南民間出現了大量死難患者。
因為南陽被沉晨的疫情條例政策暫時控製住,情況比較輕微,使得很多人以為南陽可以救治,於是大量百姓拖家帶口選擇跑到南陽去。
曹洪那個時候自己也被軍中橫行的瘟疫困擾,得知百姓大批遷移南陽,並沒有阻止。
首先是無力阻止。
其次是讓疫病者去敵占區也不是一件壞事。
於是默認了此事,甚至開關放閘,以至於至少有十萬以上百姓遷移至南方。
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後來張仲景出手相助,讓沉晨勉強控製住了南陽疫情蔓延的問題,也會因為不斷有新的病患過來而繼續造成大規模傳染。
他又不可能屠殺患病百姓。
所以讓治療疫情的方法傳播到北方去,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這一點上沉晨發揮了自己的優點,與周不疑進行了多次分析,研究其中利弊。
從理性和實際利益的角度上考慮,北方疫情越嚴重自然越好。
反正南方疫情已經控製住,即便不斷有新的疫情蔓延過來,他遭受的損失一定會比曹操小很多。
如果能以損失荊州益州一百萬人口的代價,換取曹操治下失去五百萬人口,那麼對於將來南北對立,季漢收複北方,將少了太多阻礙。
但從感性和預計利益考慮的話,他應該出手幫忙。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天下百姓皆苦,大家終究都為漢人,又何必因你是敵占區百姓而視如仇寇呢?
而控製北方疫情蔓延,也能幫助南方疫情不再次複發。
所以這是一件好事。
最重要的是趁著這次機會,沉晨可以在北方民間大肆進行文化宣傳。
他本身就是當世大儒,著作有《諸子言》《沉氏經集》。
前者是徐庶編寫,記錄了以沉晨為主角,他與諸葛亮、龐統、徐庶、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的對話。
其中包括了對漢朝弊病的分析,對人性的講述,以及“知行合一”的理念等等。
後者是沉晨以及諸多弟子一起編寫,記錄了沉晨教育弟子的經義。
兩本書經過印刷,傳遍天下,世家門閥無不收藏,連曹操自己都在看,本身沉晨在北方學術界就有一定地位。
此時再幫忙治理瘟疫,正好可以進行一場文化入侵,收攏民心,為將來平定北方做鋪墊。
隻是這種民心利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遠不如北方少了大量人口這種利益來的實際,所以才說是預計利益,而非實際利益。
但當張仲景讓他幫忙的時候,沉晨的選擇是沒有任何猶豫,這些利益和感性理性分析,也是他事後與周不疑商議的時候複盤出來的結果。
因為沉晨本就是一個有良心的人,哪怕出手相助沒有任何好處,隻要是他能力範圍內,該幫還是得幫,該救依舊還是要救。
淋過雨的孩子,終究會為他人撐起一把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