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站在赭圻城上遠眺江麵,心中充滿了煩悶以及各種複雜的情緒。
有後悔、有悲憤、有怨毒,唯獨沒有愧疚。
對於背刺盟友這種事情,也沒什麼好愧疚的,他本來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便是後悔,也是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成功,而是失敗了,僅此而已。
當關羽的船隊出現在江麵,馬超的軍隊出現在北岸的時候,濡須口以及赭圻城的江東軍,都是露出了恐懼的表情。
因為雙方實力差距太大了。
現在江東總兵力才五六萬人,但這些兵力並不都在前線。錢唐要駐守,建業也要駐守,還有沿岸江防都需要人。
這使得濡須口和赭圻城前線兵力滿打滿算不到四萬,有近兩萬人要防守其它地方。
而對麵呢?
劉備這次伐吳之戰僅僅出動了十萬兵馬,不到全國三分之一的部隊。
可光濡須口和赭圻城要麵臨的就是對麵水陸八萬士兵,密密麻麻的船隊鋪滿了江麵,遮天蔽日的旗幟以及連綿十餘裡的營寨將整個江北岸都占據。
光看著這一望無際的敵人軍旗,就足以令人膽寒。
孫權亦是愁苦不已,對身邊的闞澤說道:“張遼那邊還沒回信嗎?劉備都已經打到了濡須口了。”
闞澤答道:“張遼之前說魏王已經派都護將軍曹純在趕來的路上,他現在還在整頓兵馬,魏王剛剛平息國內動蕩,想要短時間內立即備好大軍,沒那麼容易,他們希望我們能至少抵擋一個月。”
“一個月?”
孫權沉吟道:“一個月之後援軍就會抵達?”
“應該是這樣。”
“那就好,如果隻是一個月的話.....”
孫權吐了口氣,說道:“一定要命令賀齊潘章和呂範他們,決不能出戰,堅守不出!”
現在江東的將領損失殆儘,連能成為都督的人選都已經沒了。
曆史上這個時期他選的是陸遜。
但如今的陸遜麵對這樣的局勢,也表示無能為力,因此他隻能以賀齊為主將,潘章呂範朱然他們鎮守北麵濡須口,他親自坐鎮赭圻城。
很快命令傳遞到江北的濡須口營寨,各營壘紛紛緊閉寨門,扼守住塢堡,無數弓弩手紛紛上塔樓防禦。
關羽抵達濡須口之後,並未立即展開進攻,而是親自坐船去營外觀望。
在那艘巨大的艦船之上,關羽和馬超遠眺東方。
就看到濡須口不愧為江東重地,塢堡縱橫連綿十餘裡,外圍已經不是普通的營寨,而是像水樓、堡壘、高牆一樣的城堡。
作為孫權建設了十多年的隘口,這裡外圍有柵欄,裡麵有內城,然後是校場、高櫓、土牆,靠近濡須水以及長江的部分還在江麵上建有水上塢堡。
同時它的整體內部環境裡三層外三層,猶如迷宮一樣,上下結構通道複雜,有高樓、水道、擋板、女牆,雖然整體構造是外圍夯土裡麵木質,但依舊堅如磐石,可謂比城池還要難打。
而對岸的赭圻城也不好攻,因為赭圻城建在後世的赭圻嶺上,是個小山頭上的城池,關羽軍強攻的話就得仰麵向上衝,那上麵的弓弩、滾石、檑木也絕不是吃素的。
所以除非不管打濡須口還是赭圻城,難度都非常高。
難怪曆史上曹操以及整個曹魏集團在濡須口四次進攻都铩羽而歸,這般重鎮,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夠打破。
關羽觀望過後,對馬超說道:“想要正麵強攻怕是不易,應當緩緩圖之。”
馬超也久經戰事,自然清楚,連連點頭道:“是的,這濡須口為孫權重鎮,經營十餘年,想強攻打破,確實沒那麼容易。”
“孟起有何建議?”
關羽問。
馬超想了想道:“應該修建浮橋,建造大型工程器械,從江北岸的陸地上攻打濡須口的北麵,這樣我們才能發揮出陸軍的優勢。”
“不錯。”
關羽讚同道:“現在濡須口在河對岸,如果光水軍強攻,確實發揮不出我們兵力多的優勢。”
一旁關平說道:“父親,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越過江麵,襲擾他們後方?”
關羽反問道:“坦之,你看到了江東的水軍嗎?”
江東水軍?
關平稍稍思索,頓時驚出一聲冷汗:“他們的水軍在埋伏我們?”
“嗯。”
關羽點點頭:“我們雖然此戰隻出兵三萬水軍,但江東水師已經被曉卿打殘了,所以肯定不敢與我們正麵在江上決戰,唯有埋伏起來,等我們自己露出破綻才會出擊。如果我們越過江麵,襲擾後方,就會被他們前後夾擊,到時候糧草跟不上,豈不是死路一條?”
關平後怕道:“幸好父親識破,否則我們就真以為江東徹底空虛了。”
關羽環顧左右說道:“孟起說得不錯,現在我們應該發揮出兵強馬壯的優勢,集中力量破一路就行。赭圻城在山上易守難攻,水軍上不去,陸軍也不好過來,那就先破濡須口,從他們的營寨北麵強攻。”
馬超有些擔憂道:“就怕他們的營壘堅固,普通的攻城器械難以打破。”
“哈哈哈哈哈。”
關羽撫須大笑道:“無妨,孔明與曉卿之前改良了發石車,將發石車從原來的拋擲改為了彈射,射程和威力大大增加,當以發石車打破他們的水樓塢堡!”
說罷他扭頭看向馬超道:“孟起。”
“末將在!”
馬超連忙拱手行禮。
“你即刻開始在濡須水上遊建造浮橋,領軍過河,我率領水師策應你。”
“唯。”
“趙累何在。”
“末將在。”
關羽帳下都督趙累出列道。
“你負責督造器械,多多建造發石車。”
“是。”
“甘寧何在。”
“末將在。”
“令你率水師策應馬超。”
“唯。”
眾人紛紛得令。
關羽視察濡須口之後,便在下午退兵離開。
常規強攻,確實不好打過去。
因此他必須要發揮出自己的優勢,水陸兩軍同時攻打濡須口,讓孫權付出敢於分兵把守兩岸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