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六年八月,劉備登基為帝,昭告天下,引發南北劇烈動蕩。
首先是輿論戰。
在法理上,曹魏宣稱曹丕的皇位來源於劉協禪讓,乃是合法繼承了漢室,劉備屬於僭越行為,乃是亂臣賊子。
但劉備那邊則宣稱曹丕篡漢,可謂當代王莽,天下人應共討之。他效彷光武皇帝在南方繼承大統,便是要受命於天,三興炎漢,容不得任何質疑。
雙方互相發詔書、廣散輿論,弄得朝野上下各種消息滿天飛,流言蜚語,互相指責對方為偽朝。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曹魏是正統無疑。
主要原因在於曹魏是被西晉給篡位了,而西晉最終一統全國,那麼司馬家如果想要將皇位合法化的話,就必須把曹魏篡漢的過程合法化,才能將司馬家篡魏的過程洗白。
因此《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就隻能把魏國作為正統,包括後世的官方正史中,也並沒有三國這個時期記載。
曆朝曆代對於中原華夏正統王朝的順序一直是——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樣劃分,季漢與東吳並不在正統王朝順序中。
然而現在不同。
因為還沒有到西晉時期嘛,漢魏南北朝誰會成為贏家誰又知道呢?
何況大漢到如今已經經曆了兩朝,西漢東漢四百年的影響絕不是曹操掌控北方區區二十多年能夠消散。
再加上曹丕篡漢以及劉備在南方繼位的劇情讓很多人看著眼熟,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莽篡漢以及光武帝在河北繼位,然後一騎絕塵,開啟複興漢室的道路。
兩相對比,自然會有人覺得這一幕我見過,因此便會本能把曹丕與王莽聯係起來,劉秀與劉備聯係起來,從而更加加深對南漢的共情感。
結果就是雙方輿論戰,曹魏那邊很不好受。
北方很多受到世家、權貴以及朝廷剝削壓迫起義造反的百姓,都是打著響應南方漢朝旗號發起叛亂,引得北方叛亂四起。
要不是曹丕已經徹底掌控了朝廷,又利用九品中正製大大緩和了曹魏集團與中小世家以及寒門地主階級的矛盾,北方世家皆是魏臣,恐怕現在整個北方都已經動蕩不安了。
而輿論戰之後就是軍事。
雙方都陳兵於邊界,除了關中和淮南地廣人稀,曹魏隻派了少量人以外,河南南陽等地,兩邊可謂都是重兵把守。
曆史已經證明,南方很難北伐成功,除了一個朱元章之外,沒有一個人可以成功。
但那是隋唐之後。
南北朝時期,祖逖北伐、桓溫北伐、劉裕北伐都取得了巨大的戰果,特彆是劉裕,光複長安洛陽,要不是後院起火,差點一統天下。
因此雖然後來的朝代僅有朱元章一人北伐成功,不代表現在不行。
此刻劉備掌握了整個南方,加上西涼在手,實力不可謂不強大,比之曆史上的劉裕都強得多,未嘗不能成為第一個北伐成功者。
所以劉備在稱帝之後,定都於襄陽,本人親自坐鎮前線,大軍陳兵於南陽邊境,與十數萬魏軍對壘。
目前河南南陽是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地方,漢魏皆陳兵有十餘萬眾。
兩邊打了幾個月的口水仗,又在邊境增設兵馬,氣氛倒是弄得十足,卻一直沒有打起來。
曹丕在虛張聲勢,劉備又何嘗不是在抓緊時間休養生息呢?
雙方現在是依靠南陽盆地和河南平原就近供養前線糧草。劉備軍主力駐紮於葉城、犨縣、魯陽、堵陽、卷城以及舞陰、比陽一帶。
曹魏軍則是駐紮於昆陽、舞陽、西平、定陵、吳房、朗陵、陽安等地,最前線的地方相距僅僅隻有三十多公裡。
除此之外劉備軍也控製了武關,從兩麵對長安形成威脅。
這就是目前雙方對壘的軍事情況。
總結來說,就是嘴仗沒停過。但由於曹魏內部情況不穩,劉備才剛定了南方,地盤大不好管理,加上需要休養生息,所以兩邊現在都沒有開戰的想法,暫時進入休戰期。
而在這期間,劉備登基之後,便馬上開啟了一係列的內部安穩措施,比如宣布明年開始第一次科舉取士製度,封賞大量散官、勳官。
同時征召很多世家權貴子弟入仕,又派遣揚州籍官員入蜀,讓蜀地官員在荊州,荊州官員則往江東去。
還有涼州。
現在涼州的情況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因為劉備也隻得了隴右幾郡,北地郡和安定郡的人口遭到了曹操的遷徙,變得地廣人稀。
因此劉備實際控製區域為金城郡、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以及武威郡的一部分,大概範圍是西至後世青海西寧市,北至甘肅白銀市,東至甘肅天水市,南至甘肅隴南市。
包括漢時的金城縣,後世的蘭州市也在他的控製範圍,傳統的隴右地區基本為劉備所得,現在也就隻有北麵的武威郡尚沒有被他所取。
雖然有馬超在,但涼州羌人部落上百,有人奉馬超為天神,也有人對馬超不感冒,所以沒那麼快得到。
但張飛捷報頻傳,攻破了大量反叛的羌人,虎步關隴,威震涼州,使得漸漸南方的官員也能夠順利入西涼控製各郡各縣,開始向北方武威郡進發,大有收複整個西涼的趨勢。
到章武元年年末,襄陽下起了小雪,窸窸窣窣的雪花將大街小道染成一片雪白,但在熱鬨的商市中很快又融化成了濕漉漉的水跡。
襄陽人習慣了潮濕,因此對於冬天炭火的需求很大。
官府三令五申燒炭時一定要開窗通風,今年應少了很多因燒炭中毒而死的人。
沉晨的馬車是在上午食時三刻進的丞相府,今日他穿了一身便服,下了馬車後在雇仆的帶領下進入了後庭。
諸葛亮府邸的仆人都是雇傭的,沒有奴仆。
但即便沉晨身邊很多人都以身作則,雇傭仆人而不是奴役仆人,可對於南方世家來說,還是做不到這一點。
宋朝能做到是它的商品經濟極為發達,城市商業貿易活躍,以至於很多人不去種地,選擇進城打工,跟後世改革開放之後的情況有點類似。
地主很難做到通過奴隸製度存留人口,奴隸製度在宋朝本身就違法,強製把人變成奴隸,人家一可以逃跑,二可以告官,地方興許有官員保護地主的個例,卻很難做到舉國如此。
因此宋朝的地主階級就隻能通過雇傭來完成土地耕種,這就是雇農的出現。
然而此時劉備創建的季漢才剛剛穩定,商業才剛剛複蘇,貨幣政策雖然已經發行,可偏遠山區太多,以物換物的情況依舊存在。
哪怕大量耕地無人耕種,可對於底層百姓來說,跟著世家大族混,即便是災年也好歹有口飯吃,加上不用服徭役,納稅務,在生存這件事上稍微穩定一些。
所以為了能夠生存下去,還是有很多人自願成為世家地主階級庇護下的隱戶,即使官府分田地給他們都不一定能吸引這些人。
不過沉晨知道這種情況會隨著生產力的提升,物價的穩定以及經濟繁榮漸漸消散。
畢竟沒有人天生想當彆人的奴隸。
隻要劉備集團穩定下來,輕徭役減賦稅,把土地分配下去,還是會有大量的黔首願意從隱戶中走出來,變成入籍百姓。
像從去年開始,劉備就已經遣使與山越人溝通,安撫山越民眾,邀請他們加入到季漢陣營裡來。
同時封賞拉攏山越首領,賜予他們官職,減免他們的賦稅和徭役,幫助他們提高生產力等等。
官府的存在就是為了維持秩序和穩定。
越人也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在東南丘陵大山中討一口吃食本就不容易。
有的時候山越與山越之間也會互相攻打,為了爭一處水源,搶一塊能耕種的土地,互相鬥得你死我活。
而且內部傾軋也比較嚴重,上層山越首領能夠輕易決定底層生死。
所以渴望有秩序、和平、安穩就成為了山越底層百姓的願望。
劉備就能夠給他們帶來這些東西,自然讓他們願意加入。
沉晨進入丞相府後廳書房的時候,第一眼看的不是正在桌桉邊看公文的諸葛亮,而是他背後牆上掛的那把劍。
那劍三尺六寸,製式古樸,劍鞘的顏色是白色,劍柄上掛著穗子,在微風中輕輕飄蕩。
“陛下偏心,兄長這劍比我的那把好看。”
沉晨進來就說道。
諸葛亮放下手中的公文,笑著抬起頭道:“曉卿若是喜歡,自拿去便是,用你的來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