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木牛流馬,南中叛亂_三國之銀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國之銀狐 > 第十二章 木牛流馬,南中叛亂

第十二章 木牛流馬,南中叛亂(1 / 2)

騎兵的訓練成果令諸葛亮十分認可。

這些騎兵可不是簡單地在用稻草人進行模擬對戰,而是進行全方麵的戰術訓練。

他們本身就都是劉備當初在涼州漢中組建騎兵時的精銳騎士,以西北雍涼地區優秀的漢人騎士加上少數羌氐精銳組成。

在與曹操的關中之戰中,他們是有過精彩發揮的。

因此騎兵們都是百戰精銳,上過戰場。隻不過以往張飛馬超作為騎將打仗,根據自己的意圖來交戰,缺乏一定的戰術訓練和組織能力。

所以現在在這裡重新訓練,就是提高他們的戰術執行力,把他們從百戰精銳的老兵,凝聚成一群服從命令的強軍。

在這樣的刻苦訓練下,士兵們的凝聚力都加強得很快。沈晨又以很多門下弟子充任中下級軍官,做政治宣揚課程,告訴士兵們他們為何而戰。

結果就是底層士兵有了信仰,他們明白自己是在為了大漢百姓,為了自己的家鄉能夠和平,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妻兒家人奮力拚搏,因而戰心士氣頗高,訓練極為賣力。

諸葛亮在媯墟鄉軍營待了三天,走遍了全營,然後在沈晨和李嚴的陪同下,往北視察了褒斜道、陳倉道、儻駱道以及子午道,真正了解了漢中四道的艱難險阻。

到六月份,褒中縣縣衙府邸之內,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視察,諸葛亮兩次來往於陳倉道和褒斜道,今日上午,才剛剛從箕穀回來,就召開了運糧問題會議。

諸葛亮坐在主位,下方沈晨、黃忠、李嚴等人紛紛就坐,眾人到齊之後,諸葛亮才認真說道:“這三個月來,沿著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走了數次,吾以為,能運糧者,隻有陳倉和褒斜道。”

“是啊,兄長和我想的一樣。”

沈晨先是讚同,隨即又歎息道:“陳倉道道路寬敞,是開闊大道,元直做漢中太守的時候,就一直在休整道路,儘量保證所有路途近乎平坦。雖然當中有一些難行之處,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好走,甚至還有一部分西沔水可以船運,利用沔水能將部分糧草送至武興。唯一的問題就是,太遠了,要從南鄭運到陽平關,再從陽平關至河池,最後一路北上至陳倉,有一千二百裡,結結實實繞了一個大圈,以至於糧草運行極為緩慢,以牛車、駑馬車運糧,亦不過是日行二十裡,若是大軍出動,以陳倉道運糧,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駑馬和牛車,光用人力的話,又如何能支撐起整個北伐的糧道呢?”

大軍運糧並不是一次性把糧食運過去,而是源源不斷的運糧。按照《居延漢簡》的記載,漢人士兵一個月耗糧三石,不過那是以粟麥為標準,漢中現在是產稻區,因此一個士兵每月耗糧為兩斛,也就是兩石。

如果出兵十萬,一個月耗費的糧食就是二十萬石。然而這隻是基礎,人吃馬嚼,還有運糧的民夫和輔兵同樣也需要吃飯,即便打個對折,也得十萬石,更彆說還有食鹽、醃菜等。

也就是說,十萬大軍的總體消耗一個月要耗費三十萬石糧食以上,漢朝一石一百二十漢斤,一漢斤約223克,折今天約27公斤,大軍一月要吃810噸糧食。

《居延漢簡》還有記載,一輛牛車能拉25石粟,三十萬石得用一萬多輛牛車來拉。

坦白來說,就算有那麼多牛車,也隻能走陳倉道,一千二百裡,牛車每天走個三四十裡路,也得一個月的時間,再往返拉運,中間會有很長的空檔期,前線大軍都得餓死。

最重要的是這還隻是從漢中出關中這一段,出了關中之後再到長安還有四百多裡路呢,即便是出了陳倉後是一片平原區,不像山地那麼難走,速度會加快許多,但也會極大延長補給線和糧道線,加劇他們的糧草供養難度。

這也是為什麼沈晨覺得糧道問題棘手的緣故。

雖然他改進了鹿車,也就是獨輪車,但再怎麼改進獨輪車的載重還是遠不如牛車,要調動的民夫就更多,至少得七八萬以上的民夫不斷往返運糧,才能夠保證前線十萬大軍的糧食不斷供。

所以這事很難辦。

不過沈晨想起了他曾經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非常厲害,司馬懿曾經十分驚歎,一個牛車居然可以自己行走,載一歲之糧,日特行數十裡,群行二十裡,而人不大勞。

這說明一輛木牛流馬可以載重24石稻米,即便每天隻走二十裡路,多造點木牛流馬,每輛木牛流馬相當於半輛牛車,隻需要四五萬民夫,就能夠保證前線的運糧了。

另外他記得電視劇裡說過,木牛流馬走的是褒斜道。

褒斜道可太近了。

六百裡。

每天走二十裡,兩萬隻木牛流馬,二十五天的時間就能把五十萬石糧食送到前線,這還得了?

因此沈晨才急急忙忙找諸葛亮來搞定這個問題。

不過諸葛亮並沒有立即就給出答案,沈晨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馬,他也沒有馬上提出來,而是先問道:“曉卿,你之前自己有做過打算嗎?”

沈晨想了想道:“有,陳倉道適合大規模運糧,所以我曾經想過建造四輪車,四輪車載重更大,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不能轉向,靈活遠不如兩輪車。轉向軸我一直沒搞清楚該怎麼做,也許就算搞清楚了,木製轉向杆恐怕也不行,得用鐵器。”

華夏古代少有四輪車,不是有技術門檻造不出來,而是四輪車遠不如兩輪車那麼靈活。後世汽車用的轉向軸是用齒輪做的,沈晨是搞建築設計,不是搞汽車技術,對這一行純屬門外漢,隻能自己摸索。

“轉向四輪車?”

諸葛亮輕搖了一下羽扇,凝思了一會兒說道:“我記得曉卿以前跟我說過齒輪,這東西也許用齒輪可以做出來。”

“我也是這麼想的,其實做齒輪沒那麼麻煩,造個模具灌鐵水就行。問題是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把齒輪用到轉向上,唉,早知道當初學理”

最後那句話沈晨聲音小了許多。

諸葛亮詫異道:“什麼?”

“沒什麼。”

沈晨搖搖頭。

他是建築設計師,是學美術專業出身,當初也是學的文科。

而齒輪應用大抵得理科生才能搞定。

或者說,也沒那麼麻煩,初中物理的力學就能夠利用齒輪把轉向四輪車造出來。

偏偏沈晨都大學畢業不知道多少年了,初中那點知識早還給老師了。

所以他才覺得腦殼痛。

諸葛亮想了想道:“興許我有辦法,你讓工匠先把我要的齒輪造出來試試。”

“我有一些現成的。”

沈晨扭過頭對門外的單彝道:“懿德,派人去一趟媯墟,把所有的齒輪拿來。”

“是。”

單彝就去派人拿。

褒中到媯墟一百多裡,現在已是下午,即便快馬去取,也得明天才能到了,所以轉向四輪車的問題就先擱置一下。

諸葛亮沉聲說道:“我以為,陳倉道可以用大車運糧,轉向四輪車的事情待我之後再想想辦法。褒斜道則可以用小車運載,棧道往往是數十裡平行,上下有階梯,每數十裡紮一營據,用四輪小車上置方囊,把糧草運至營據,往返不斷,曉卿覺得如何?”

數十裡紮營據?

沈晨思索著,按照諸葛亮的理論,就是每多少裡搞一個小據點存放糧食。然後士兵就用超市那種小推車一樣的東西不斷從前後兩個營據往返,將後麵營地裡的糧草送到前麵營地,形成流水式作業,將大幅度縮減運糧時間和成本。

主要也是褒斜道基本以棧道為主,六百裡光棧道就有三四百裡之多,曆史上趙雲為斷後,燒毀棧道一百多裡,後世漢中市修複出來的石門棧道,就能夠一窺當年褒斜道棧道的風采。

所以諸葛亮提出用小推車在棧道上這樣往返運糧食,就不需要再擔心運糧車在棧道上遇到階梯沒辦法爬上去的問題,直接在階梯附近修據點,或者將糧食進行傳遞交換,把後麵的糧食送到前麵的空推車上,繼續往前運糧就行。

如此一來糧食就會源源不斷。

唯一的缺點就是運糧規模比較少,每次估計也就二三百斤,載重隻有大車的五分之一。但好處也很明顯,一個是運糧速度快,另外一個自然是成本低、效率高。

“嗯。”

沈晨覺得很有道理,點點頭道:“可以試一試。”

“那便如此。”

諸葛亮說道:“我先將圖紙以及物品畫出來,曉卿可去褒斜道先布置據點,待我把實物做出來之後,自可一試。”

“好。”


最新小说: 論大後期金手指的我怎麼苟過前期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 我撿回來的姐姐是病嬌? 他說不愛,卻糾纏不放手 惡毒值爆表後,五個大佬舔來了 天降橫財:被女總裁賴上後我無敵了 HP:晦澀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