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禦氣經_萬千功法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紫霄禦氣經(1 / 2)

修行總訣

鴻蒙初判,乾坤始奠,紫霄浩渺,靈氣氤氳。《紫霄禦氣經》者,承天地之造化,融道家之淵理,為修行者開辟超凡入聖之途。此經源於上古道統,曆經無數高真大德揣摩印證,非根基深厚、道心堅定者,難以窺其堂奧。

修行伊始,先明心見性。心者,神之舍,如明鏡止水,不垢不淨。塵世紛擾,如亂麻纏心,貪嗔癡念,似烏雲蔽日。修行者需持如慧劍,斬儘諸般雜念,使心清如碧宇,方能感通天地靈機。雜念若風,心若磐石,不為所動,神思方能凝定,此為禦氣之基。

當靜室端坐,閉目內視,如觀心海。雜念湧起,不隨念走,不被念牽,以空靈之心,審視諸般妄念。如看天際流雲,自在飄蕩,卻不與之同流。如此久之,心漸澄澈,如清水見底,可納天地清氣。清氣入體,濁氣自口鼻而出,身心漸次清明,如雨後青山,煥然一新。

繼而調息煉氣。氣者,生命之根本,萬物之元精。呼吸之間,與天地相往來。以鼻納氣,徐徐如絲縷,綿綿入腹,下歸丹田。丹田者,氣之海,藏精聚炁之所,如深淵之藏龍,蘊育無儘生機。吸氣時,意守丹田,覺清氣如霧靄,緩緩彙聚;呼氣時,濁氣如陰霾,徐徐排出。如此反複,令氣息悠長、勻細、深沉,漸入胎息之境。

胎息者,似嬰兒在母腹之中,呼吸綿綿,不用口鼻,以臍為竅,通天地之元氣。此時,臍下如沸湯,氣機湧動,元氣彙聚。周身毛孔,亦若有呼吸,與天地靈氣相感應。天地靈氣,如潺潺溪流,源源不斷,注入體內,滋養臟腑經絡。

氣聚丹田後,便可行周天運轉。人身經脈,猶如山川脈絡,氣血循行其中。其中,督脈為陽脈之海,起於尾閭,沿脊柱上行,過玉枕,至百會;任脈為陰脈之海,起於會陰,沿腹部上行,至承漿。修行者以意念為引,使丹田之氣,自尾閭逆督脈而上,此為“進陽火”。

氣行至尾閭,尾閭處微微顫動,如蟄龍初醒。氣如蚯蚓蠕動,緩緩上行,過夾脊。夾脊之處,如關卡重重,真氣運行艱難,需凝神聚力,以意推動。此時,意如強弓,氣如利箭,以意引氣,衝關而過。氣至玉枕,玉枕如巨石阻擋,真氣衝擊,如浪拍礁石,需堅韌不拔,以強大意念衝擊,衝關而過,直入泥丸宮。

泥丸宮者,眾神所居,清氣彙聚,如日月照臨,智慧頓開。此時,泥丸宮中,光芒閃耀,真氣盤旋。而後,氣自泥丸順任脈而下,歸於丹田,此為“退陰符”。氣行任脈,如順水行舟,順暢而下,滋養五臟六腑。如此一逆一順,周而複始,如環無端,謂之周天運轉。

周天運轉之中,需契合人體經脈之規律。十二正經,對應人體臟腑,氣血運行各有時辰。子時一陽生,氣行於膽經;醜時氣注肝經;寅時肺經旺;卯時大腸經氣血盛;辰時胃經當令;巳時脾經運化;午時心經主事;未時小腸經分清泌濁;申時膀胱經氣血最旺;酉時腎經藏精納氣;戌時心包經代心受邪;亥時三焦經通調水道、運行元氣。

修行者應依時而煉,事半功倍。子時膽經當令,此時修行,可助陽氣生發。盤膝而坐,意守丹田,待氣聚丹田後,引氣沿督脈上行,可增強膽經功能,使膽氣充足,決斷有力。醜時肝經旺,引氣養肝,可使肝氣條達,目明神清。依此規律,每日按時修行,調和臟腑氣血,使身體康健,為修行打下堅實基礎。

又有五氣朝元之妙法。心屬火,其氣為赤;肝屬木,其氣為青;肺屬金,其氣為白;腎屬水,其氣為黑;脾屬土,其氣為黃。修行至一定境界,調動五臟之氣,使其分彆沿相應經脈上行,彙聚於泥丸宮,謂之五氣朝元。

此時,先觀想心中赤氣,如火焰升騰,沿心經上行至咽喉,再轉入任脈,上達泥丸宮。繼而觀想肝中青氣,如春樹抽芽,沿肝經上行至巔頂,彙入泥丸。接著觀想肺中白氣,如白雲飄蕩,沿肺經上行至鼻,再入泥丸。然後觀想腎中黑氣,如深淵之水,沿腎經上行至頂,融入泥丸。最後觀想脾中黃氣,如大地厚土,沿脾經上行至舌,注入泥丸。

五氣彙聚於泥丸宮,相互交融,化為先天真氣,滋養元神。此時,泥丸宮中,五彩光芒閃耀,元神受此滋養,愈發強大。修行者超凡脫俗,漸入聖境,感知敏銳,智慧大開,可洞察天地玄機。

修行之路,漫漫且修遠,需秉持恒心毅力,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其間,或遇心魔侵擾,或逢境界瓶頸,皆為修行之考驗。心魔者,內源於自身貪嗔癡念,外現於諸般誘惑。或見金銀財寶,心生貪念;或遇美色誘惑,意亂情迷;或逢他人詆毀,嗔怒頓生。此時,需堅守本心,以正念為盾,抵禦心魔。

境界瓶頸者,修行至一定階段,進步緩慢,甚至停滯不前。此時,不可急躁,應冷靜反思,是否修行方法有誤,或心性尚未達到相應境界。需調整修行方法,深化心性修養,突破瓶頸。以堅韌不拔之誌,衝破重重阻礙,方能領悟《紫霄禦氣經》之真諦,與道合真,逍遙於天地之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紫霄禦氣經二十四篇經文

第一篇:混元啟真

混沌未開,鴻蒙一片,太虛之中,有氣無形。此氣乃天地之根,萬物之源,為混元一氣。其彌漫於宇宙之間,無始無終,無邊無際。修行者於靜室之中,閉目凝神,摒棄雜念,如置身於鴻蒙之初,以心感氣,尋氣之跡。

身如太虛,心納萬象,於恍惚杳冥之中,覓混元一氣之真意。此時,心與氣合,神與道通,如種子入土,靜待萌發。初感之時,氣若遊絲,縹緲難尋。修行者需耐心專注,以細微之感知,捕捉氣之蹤跡。如暗夜尋光,雖微弱難辨,卻不放棄。

隨著感知深入,氣漸清晰,如薄霧彌漫周身。此時,不可操之過急,需以平和之心,與之相融。氣如靈動之精靈,感知修行者之心意,漸與心合。心之所向,氣之所往,初步建立與氣之聯係,為後續修行奠定基礎。

經脈運行圖注解:此時雖未正式引氣入體,但心之所感,氣已微動。周身經脈如沉睡之脈絡,略有氣機流轉之征兆。重點在於培養對氣的感知,為後續修行奠定基礎。經脈微微顫動,似有微弱電流通過,此為氣機萌動之象。但此時氣尚未在經脈中形成實質運行,僅為初步感應,如同春寒料峭中,大地初醒之生機。)

第二篇:清心淨意

心為氣之帥,意動氣則行。塵世紛擾,心易染垢,猶如明鏡蒙塵,難現清明。故需清心淨意,以還心靈之澄澈。修行者端坐靜室,焚香一柱,嫋嫋青煙,如思緒之引,引領修行者進入內觀之境。

閉目內視,觀心中雜念如浮雲飄蕩。雜念或為功名利祿之想,或為愛恨情仇之念,一一浮現。此時,不隨念走,不被念牽,以空靈之心,接納天地清氣。心清則氣純,意淨則神凝。

當雜念湧起,以旁觀者之姿態審視,不評判,不抗拒,任由其自生自滅。如觀流水落花,自然流逝。每摒棄一雜念,心便澄澈一分。清氣自口鼻而入,濁氣自毛孔而出,身心漸次清明。

隨著雜念減少,清氣在體內緩緩流動,主要作用於任督二脈,使其微微發熱,似有涓涓細流湧動,初步激活經脈氣機。任督二脈如沉睡之巨龍,被清氣喚醒,微微顫動,開始煥發生機。此時,身心輕盈,如脫卻重負,為進一步納氣修行創造良好條件。

經脈運行圖注解:清氣沿任督二脈滲透,如春雨潤物,悄然無聲。任脈自會陰上行,督脈自尾閭而起,二脈交彙處,氣機微微盤旋。氣之所至,經脈溫熱,氣血流通加速。但此時氣之力量尚弱,僅能初步激發經脈活力,如同星星之火,有待燎原。)

第三篇:納氣歸元

天地之間,靈氣充盈,如浩瀚海洋,取之不儘。修行者以鼻為竅,吸納清氣,緩緩下行,歸入丹田。吸氣之時,如聞幽蘭之香,清氣沁人心脾,沿咽喉而下,直達腹部。

意守丹田,覺清氣如甘露,滋潤丹田。丹田之處,溫暖如春,如冬日暖陽照耀。呼氣時,濁氣從口呼出,如吐出心頭陰霾,身心愈發輕盈。如此反複吸納,丹田之氣漸聚,如池蓄水,日益充盈。

初時,丹田之氣如涓涓細流,隨著吸納次數增多,細流彙聚成溪,再成江河。丹田內,氣機湧動,如沸水翻滾,能量不斷積聚。此時,修行者能明顯感覺到丹田的充實與溫暖,這是氣聚之象,為後續周天運轉提供充足能量。

經脈運行圖注解:清氣沿任脈下行至丹田,丹田處如漩渦中心,吸引清氣彙聚。任脈上,氣的運行順暢,如溪流順山勢而下。丹田區域形成氣之凝聚點,氣越聚越多,壓力逐漸增大,向外散發溫熱之感。此時,氣尚未開始周天循環,但丹田氣足是周天運轉的關鍵前提,如同水庫蓄水,水滿方可開閘引流。)

第四篇:意動周天

丹田氣足,以意念為引,開啟周天運轉。氣自尾閭逆督脈而上,尾閭處微微顫動,氣如蚯蚓蠕動,緩緩上行。此時,需全神貫注,以意念引導氣之運行,稍有分心,氣便易停滯不前。

過夾脊,此處如關卡重重,真氣運行艱難。夾脊兩側肌肉微微緊張,似在阻礙氣之通行。修行者需凝神聚力,以意推動。意如強弩,氣如利箭,集中精神,奮力衝擊。每前進一步,都需付出極大努力。

氣至玉枕,玉枕如巨石阻擋,真氣衝擊,如浪拍礁石,發出沉悶之聲。此處為周天運轉之難關,需以強大意念衝擊,衝破玉枕關,直入泥丸宮。泥丸宮中,清氣彙聚,如日月照臨,智慧頓開。此時,腦海中靈光一閃,對修行之理,又多一分領悟。

而後,氣自泥丸順任脈而下,回歸丹田。氣行任脈,如順水行舟,順暢而下。任脈溫潤,氣在其中流動,滋養沿途臟腑。如此一逆一順,周而複始,如環無端,謂之周天運轉。每次周天運轉,都使氣在經脈中運行得更加順暢,對身體的滋養作用更強。

經脈運行圖注解:詳細描繪督脈、任脈路徑上,氣的運行狀態。督脈上,氣克服重重阻礙,運行艱難但堅定。從尾閭開始,氣緩緩蠕動,到夾脊時,受肌肉和骨骼阻礙,需奮力突破。至玉枕,更是麵臨強大阻力,衝破玉枕後,氣如破竹之勢衝入泥丸。任脈上,氣如順水行舟,從泥丸輕鬆下行至丹田。整個周天運行,使任督二脈貫通,形成循環回路,氣在其中循環不息,如河流奔騰,為身體各部位輸送能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五篇:氣潤三田

三田者,上田泥丸宮,中田膻中穴,下田丹田。周天運轉之後,氣分三路,分彆滋養三田。上潤泥丸,使神明清靈。泥丸宮中,清氣彌漫,如雲霧繚繞,滋養元神。元神得養,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對天地之道,感悟更深。

中潤膻中,調和心肺之氣。膻中之處,氣之交彙,清氣至此,與心肺之氣融合,使心肺功能增強。呼吸順暢,氣息悠長,麵色紅潤,精神飽滿。下潤丹田,鞏固氣之根基。丹田為氣之海,氣回歸丹田,使其更加充盈穩固。丹田氣足,則全身氣旺,為修行提供源源不斷之動力。

三田得氣滋養,如春花沐雨,生機盎然。上田明亮,智慧開啟;中田舒暢,氣血調和;下田充實,根基穩固。三田之間,氣之流通順暢,形成良性循環,強化人體整體氣機,提升修行者身體素質與精神境界。

經脈運行圖注解:氣從泥丸宮分出一支下行至膻中,一支回歸丹田。在膻中,氣與心肺之氣交融,如同清水注入江河,使心肺之氣更加純淨、順暢。膻中部位微微發熱,氣血運行加速。在丹田,氣進一步充實其能量,丹田如熔爐,氣在其中不斷精煉,愈發醇厚。各田之間形成氣的流通與滋養關係,通過經脈相連,氣在其中循環往複,滋養著人體的上、中、下三部,使整體氣機協調統一。)

第六篇:五行初調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對應人體五臟肝心脾肺腎。修行者感知五臟之氣,使其各安其位,各歸其序。以意引導,使肝氣條達,如春風拂柳,柔和舒暢。肝主疏泄,肝氣順暢,則氣血調和,心情愉悅。

心氣平和,如暖陽照耀,溫暖而不熾熱。心主神明,心氣平和,則神誌清晰,思維敏捷。脾氣健運,如大地承載萬物,厚重堅實。脾主運化,脾氣健運,則能將水穀精微輸送至全身,滋養臟腑。

肺氣宣暢,如秋高氣爽,呼吸順暢。肺主氣司呼吸,肺氣宣暢,則清氣能順利吸入,濁氣能及時排出。腎氣充足,如深淵藏水,堅固深沉。腎主藏精,腎氣充足,則精力充沛,身體強健。

五行之氣相互滋生,如環無端。肝經之氣上行滋養心臟,心經之氣下行生脾,脾經之氣傳輸至肺,肺經之氣下達於腎,腎經之氣上濟於肝。通過調節五行之氣,使五臟功能協調,人體內部環境平衡穩定,為進一步修行打下堅實基礎。

經脈運行圖注解:每條經脈與相應臟腑相連,通過意念調節,使臟腑之氣沿經脈運行順暢。肝經之氣從肝臟出發,沿經絡上行至心臟,為心臟提供滋養,如同溪流彙入湖泊。心經之氣下行至脾,增強脾的運化功能。脾經之氣傳輸至肺,使肺的呼吸功能更強。肺經之氣下達於腎,滋養腎水。腎經之氣上濟於肝,使肝木得以滋養。整個五行相生的循環過程,在經脈中有序進行,各經脈之間氣的流動相互關聯,共同維持人體的生理平衡和能量循環。)

第七篇:陰陽交感

天地有陰陽,人身亦具陰陽。陽為剛健,陰為柔順。修行者使體內陰陽二氣交感融合。陽氣如日,光芒萬丈,充滿活力;陰氣如月,柔和靜謐,滋養萬物。

以意念引導,使陰陽二氣在丹田中相互激蕩,如天地交泰,萬物化生。陽氣從督脈下行,陰氣從任脈上行,二者在丹田相遇。相遇之時,如電光火石,產生強烈反應。陰陽二氣相互纏繞,相互交融,生出中和之氣。

此中和之氣,潤澤全身,滋養身心。身體得到中和之氣滋養,變得更加協調平衡。精神層麵,陰陽交感使心境平和,思維開闊,對道的領悟更深。陰陽交感是修行中的重要階段,使修行者體內能量發生質變,為後續修行打開新的局麵。

經脈運行圖注解:陽氣沿督脈下行,如烈日高懸,光芒灑下。陰氣沿任脈上行,如明月升空,清輝流淌。在丹田處,陰陽二氣交彙,形成一個強烈的能量漩渦。漩渦中,陰陽二氣相互碰撞、融合,產生新的中和之氣。中和之氣向全身經脈擴散,所到之處,經脈得到調和,陰陽平衡得以加強。身體各部位感受到一股溫潤的力量,如同沐浴在春日暖陽與輕柔月光之中,身心舒暢,能量充沛。)

第八篇:洗髓伐毛

氣足神旺之後,以氣洗髓,以氣伐毛。氣入骨髓,如清泉衝刷,滌蕩骨髓中的雜質,使其純淨如晶。骨髓為人體精髓所在,若骨髓純淨,則氣血充盈,身體強健。

氣透毛孔,排出毛發間的汙垢,使毛發潤澤光亮。全身煥然一新,體質得到極大提升。氣洗髓時,能感覺到一股清涼之氣,深入骨骼,骨髓中的雜質如灰塵被洗淨。氣伐毛時,毛孔微微張開,汙垢隨著氣息排出體外,毛發變得柔順光滑。

經過洗髓伐毛,身體的雜質被清除,氣在體內的運行更加順暢。身體對氣的吸納和轉化能力增強,為修行更高層次的功法創造條件。此時,修行者能明顯感覺到身體的輕盈和敏捷,精神狀態也更加飽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脈運行圖注解:氣從丹田出發,沿經絡滲透至骨骼,深入骨髓。在骨髓中,氣分解雜質並通過經絡排出體外。經脈如運輸通道,將骨髓中的雜質運往各個排泄出口,最終排出體外。同時,氣也從經脈發散至皮膚毛孔。在皮膚表麵,汙垢隨氣排出,使身體從內到外得到淨化。

此時,全身的經脈像是被重新梳理了一遍,變得更加通暢無阻。每一條經絡都煥發出新的活力,如同嶄新的河道,能更高效地輸送氣與養分。骨骼經過氣的洗禮,愈發堅韌,仿佛由凡鐵煆造成了精鋼,閃爍著一種內斂的光澤。毛發則如新生的翠柳,根根柔順亮澤,透著一股靈動的生氣。

身體在洗髓伐毛的過程中,不僅是外在的改變,內在的臟腑也因之受益。臟腑與經絡相互關聯,經絡的通暢使得臟腑得到更充足的氣與養分滋養,功能愈發強盛。心臟跳動沉穩有力,如同擂響的戰鼓,為全身輸送著充滿活力的氣血;肺臟呼吸吐納間,清氣吸入量增多,濁氣排出更為徹底,仿佛與天地之間建立了更緊密的聯係;肝臟疏泄功能增強,氣血調和,情誌也隨之更加舒暢;脾臟運化得力,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更加高效,為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精微物質;腎臟藏精納氣,腎精充足,精力愈發充沛,仿佛擁有了無儘的能量源泉。

隨著身體的淨化與強化,修行者對於氣的感知和掌控能力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能夠更加敏銳地察覺到氣在體內的細微變化,甚至可以精確地引導氣至身體的每一個角落,進行針對性的滋養與修複。這種對氣的精細操控,為後續更為高深的修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九篇:周天強化

經過數次周天運轉,修行者對周天運行的掌控更加嫻熟。此時,需強化周天之力。在每次周天運轉時,加大意念引導的力度,使氣在經脈中運行得更加快速、順暢。氣如洪流,奔騰不息,進一步拓寬經脈,增強氣的運行強度。

當修行者集中意念,催動氣開始周天運轉時,能感覺到氣不再是先前那般如潺潺溪流般溫和,而是如洶湧的江河,帶著磅礴的氣勢。氣從丹田出發,逆督脈而上,所過之處,如利刃破竹,原本經脈中一些細微的阻礙瞬間被衝破。尾閭、夾脊、玉枕等關卡,在強大的氣流衝擊下,也不再如先前那般難以逾越,氣以勢不可擋之態迅速通過,直抵泥丸宮。

在泥丸宮中稍作停留後,氣又順著任脈迅猛而下,如同瀑布飛瀉,勢不可當。任脈上的各個穴位仿佛被激活,紛紛與下行的氣產生共鳴,使得氣的運行更加順暢。每一次周天循環,氣對經脈的衝刷力度都在增強,經脈在氣的強大衝擊下,逐漸擴張,如同河道被拓寬,容納氣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隨著周天強化的持續進行,氣在經脈中的流速越來越快,流量也越來越大。這不僅使身體各部位能夠更快地得到氣的滋養,還增強了身體與外界天地靈氣的交換速度。修行者會發現,周圍的天地靈氣仿佛受到了某種強大力量的吸引,源源不斷地向自身彙聚,進一步充實體內的氣海,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這種強化後的周天運轉,對身體的滋養和改造作用愈發顯著,修行者的身體素質、精神狀態以及修行境界都在穩步提升。

經脈運行圖注解:經脈在氣的強大衝擊下,呈現出一種動態的擴張過程。可以看到經脈壁上的細微紋理逐漸舒展,原本狹窄的通道變得寬敞。氣在經脈中流動時,帶有一種強烈的衝擊力,如同洶湧的江水衝擊著河道兩岸。經脈中的氣血也隨著氣的快速運行而加速循環,為身體各組織器官帶來更充足的養分和能量。同時,經脈與外界天地靈氣的交換也變得更加頻繁,在經脈的周圍,仿佛形成了一層淡淡的光暈,那是天地靈氣彙聚的表現。)

第十篇:五臟蘊華

五行之氣調和,陰陽交感有序,五臟開始蘊育精華。肝蘊魂之華,肝主藏魂,當肝氣條達,陰陽平衡之時,肝中便蘊育出一種如青色光芒般的精華,此精華蘊含著生機與靈動,如同春日裡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滿了活力與希望。這種精華滋養著魂靈,使修行者的精神更加敏銳,對世間萬物的感知力大幅提升。

心蘊神之華,心主神明,心氣平和且充盈時,心竅中會綻放出赤色的光芒,這便是神之華。它如同一輪熾熱的太陽,散發著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增強修行者的意誌力和專注力。在麵對修行中的種種困難與誘惑時,憑借這股神之華所賦予的力量,修行者能夠堅守本心,不為外界所動。

脾蘊意之華,脾主運化,又主意念。當脾氣健運,消化吸收功能良好,為全身提供充足的精微物質時,脾中會蘊育出黃色的精華,如同大地的厚重之色。意之華能使修行者的意念更加堅定,思考更加沉穩,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會輕易動搖,如同大地承載萬物,堅定不移。

肺蘊魄之華,肺主氣司呼吸,當肺氣宣暢,呼吸深長均勻時,肺中會凝聚出白色的精華,恰似天空中潔白的雲朵。魄之華滋養著人的體魄,使身體更加堅韌,抵禦外界病邪的能力大大增強。同時,它也賦予修行者一種勇往直前的氣魄,在修行的征程中無所畏懼。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腎蘊誌之華,腎主藏精,腎精充足時,腎中會生出黑色的精華,宛如深邃的夜空。誌之華蘊含著無儘的潛力與誌向,能激發修行者內心深處的渴望,堅定其修行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都能憑借這股誌之華所賦予的力量,堅持不懈地追求更高的修行境界。


最新小说: 決戰夢靈師 肥妻苟山村養娃,瘋批佛子急瘋了 亂世悍卒:從屠夫到萬古一帝 食氣者 崩鐵:穹與星的開拓之旅 凡女修靈途 故事萬花筒 長生!開局嫂嫂逼我修仙! 純情將軍火辣辣,苗疆少年淪陷啦 詭道魔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