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時,公司門前已鋪就一條紅毯。三百六十個紅包在紙箱裡疊成喜慶的波浪,每個都裹著燙金福字,像三百六十顆跳動的紅心。我和羅川並肩站在青銅門環兩側,他鼻梁上的金絲眼鏡映著初升的太陽,鏡腿處刻著“瑧瑧七歲留念”——那是孩子用壓歲錢送的生日禮物。
“保安部老周到!”門衛老張的吆喝聲帶著年節的餘韻。這位退伍軍人今天特意換了新製服,胸前的“福”字胸針與肩章上的星光交相輝映。老周接過紅包時突然立正,行了個不太標準的軍禮:“羅總,小雅姐,去年我家小子考上重點高中,多虧公司發的獎學金!”
“是孩子自己努力。”羅川摘下眼鏡擦拭,這個動作讓他眉間的倦意稍減。七年前我們擠在出租屋規劃公司藍圖時,他總用這副眼鏡壓住熬夜發紅的眼睛。此刻鏡片後的目光掃過老周工牌上的“十年忠誠獎”徽章,忽然說:“周末帶家人來參加家庭日吧,瑧瑧總念叨著想聽叔叔講軍營故事。”
生產線的張師傅帶著全家老小來了。他八歲的孫子舉著手工燈籠,燈籠紙是孩子用作業本背麵畫的“未來工廠”:機器人揮舞著焊槍,煙囪裡冒出的不是黑煙,而是彩虹。“羅叔叔好!”孩子脆生生的問候讓人群泛起笑浪。張師傅偷偷往我手裡塞了個保溫杯:“媳婦熬的參湯,你們趁熱喝。”
紅包發到第二百三十七個時,晨光終於漫過樓頂。行政主管捧著熱毛巾過來,被羅川擺手擋住。他的西裝袖口沾著紅包的朱砂色,像幅未乾的水墨。當最後一位清潔工阿姨接過紅包時,她突然從圍裙口袋摸出個布包:“這是俺家種的桂花,曬乾後能泡茶,提神醒腦。”
“現在開會。”羅川抬手看表,表盤背麵刻著“創業五周年紀念”。會議室裡,三十位部門負責人圍坐在酸枝木圓桌旁,桌上青瓷瓶插著七支水仙,正應了“七上八下”的吉數。
財務總監的投影屏亮起,紅色曲線如心電圖般起伏:“去年海外訂單占比37,但利潤率不足國內市場的三分之二。”會議室裡的空氣突然凝重,生產主管的茶杯停在半空,水麵倒映著他眉間的川字紋。
“問題在定製化環節。”研發部主任調出3d模型,指尖在虛擬鍵盤上翻飛。突然,模型裡的某個零件開始自動重組——這是瑧瑧昨晚用兒童編程軟件改的“魔法模塊”。“看!”主任的聲音因激動而拔高,“這個可變形結構能減少20的模具更換時間!”
市場部經理突然起身,將投影切換成社交媒體熱力圖:“z世代客戶在問,為什麼我們的智能手表不能測寵物心跳?”她點開段視頻,金毛犬戴著實驗款表帶在草坪上奔跑,心率曲線隨著尾巴擺動起伏。會議室裡響起低低的驚歎,像春冰初融的細響。
“這需要生物傳感芯片。”羅川在白板上畫出架構圖,筆尖突然頓住。七年前他在這間會議室畫第一張產品圖時,用的還是從醫院順來的處方箋。此刻白板上的線條精準如手術刀痕,卻在“寵物健康”模塊旁畫了隻歪歪扭扭的柴犬。
茶水間傳來異響。推門看見生產主管正和00後實習生爭論:“傳統榫卯結構不能改!”“但3d打印能省40材料!”兩人中間的地板上散落著竹製模型,是實習生用激光切割機複刻的故宮鬥拱。
“都帶上。”我撿起塊鬥拱殘件,“下周的科技展,傳統工藝區挨著智能裝備區。”羅川突然插話,他正用鋼筆在會議紀要上畫思維導圖,中心點寫著“破界·共生”。鋼筆尖在紙上洇出墨點,像顆即將發芽的種子。
十二點的陽光穿過中庭玻璃,在茶水間投下菱形光斑。後勤部擺出長桌,糖醋排骨的香氣混著現磨咖啡在空氣裡打架。質檢員小陳蹲在角落修兒童椅,這是他給女兒做的“開學禮物”,木料上還留著昨晚的刻痕:“爸爸愛你”。
“嘗嘗這個。”保潔吳嬸塞給我個保溫飯盒,揭開是翡翠色的青團,艾草香裡藏著薄荷的清涼。她耳垂上的金耳環晃動著:“我閨女在澳洲發的食譜,說這叫...什麼融合菜?”
“跨文化美食。”羅川笑著接話,他正幫實習生調試vr設備。年輕人戴著眼鏡手舞足蹈,突然撞翻糖罐,白糖像雪粒灑在羅川的西裝褲上。“抱歉羅總!”孩子臉漲得通紅。
“沒事。”羅川蹲下身,用糖粒在地麵畫出芯片架構圖,“你看,故障就像這些散落的糖,關鍵是怎麼重新排列。”實習生盯著地麵突然眼睛發亮,十分鐘後就抱著筆記本電腦衝回研發部。
茶水間公告欄不知何時貼滿便簽。生產部的“今年要帶老婆去三亞”挨著財務部的“考下cpa”,最中間是張兒童畫:穿西裝的小人牽著穿工裝的小人,背後是發光的大樓,畫紙右下角歪歪扭扭寫著“爸爸媽媽的公司”。
戰略落地·行動綱領
下午的閉門會議持續到日暮。落地窗外,城市燈火次第亮起,像無數等待連接的芯片。羅川將企劃書推過桌麵,封皮燙金的“啟程2024”在燈光下流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三大核心。”他敲擊全息投影,“傳統工藝智能化、寵物健康生態鏈、全球定製化平台。”屏幕突然彈出瑧瑧的語音:“爸爸,我把機器人編程課作業發你郵箱了!”
市場總監輕笑出聲:“羅總家的小工程師。”羅川點開郵件,3d模型在會議室旋轉——是個會送茶水的機械狗,項圈上刻著“給爸爸媽媽的辦公室助手”。
“從家庭到職場。”我指著模型說,“就像我們的戰略,要有人文的溫度。”企劃部主任突然抬頭:“所以企業文化篇要加"家文化"?”
“不,是"共生文化"。”羅川在企劃書扉頁寫下標題,筆鋒轉折處帶著七年前握手術刀的力度,“讓每個員工的夢想都能在公司找到接口。”他翻開內頁,展示張照片:去年中秋,保潔阿姨的孫子戴著vr眼鏡,“遊覽”由技術部製作的虛擬故宮。
散會時已過八點。保安老張換下製服,穿著兒子送的紅色毛衣等在門口:“羅總,小雅姐,我家那小子非讓帶句話...”他撓頭笑,“說要把你們的故事寫成遊戲劇本。”
我們踩著積雪走向停車場,身後公司大樓的霓虹燈在雪幕中暈成暖黃色光團。羅川突然停步,從口袋摸出個皺巴巴的紅包——是早上發給實習生時被退回的那個。
“你看。”他展開紅包,裡麵除了錢,還有張字條:“羅總,等我考上大學,要來做能幫盲人看世界的芯片。”字跡歪斜但堅定,像雪地裡新踩出的腳印。
我望向公司大樓,二十層的燈光還亮著。研發部的投影儀在窗上投出流動的光影,像群正在破繭的蝶。七年前那個在出租屋畫商業計劃書的夜晚,我們何曾想到,今日會有三百六十雙手,共同托舉著同一個夢想?
車載廣播裡傳來新春特輯,主持人正說著:“初七,人日,傳說女媧創世第七日造人...”羅川突然調高音量,後視鏡裡,他的眼睛映著城市燈火,亮得像兩顆正在啟程的星。
“知道為什麼選今天開工嗎?”他輕聲說,“因為人日之後,萬物皆有靈。我們的員工,我們的產品,我們的夢想...”
我接住他的話:“都將在這一年,長出新的年輪。”
車窗外的雪不知何時停了。前方道路兩旁,早開的梅花正探出牆頭,粉白的花瓣落在擋風玻璃上,像大自然蓋下的開工印章。羅川打開雨刷,水痕劃過的瞬間,我看見後視鏡裡公司大樓的燈光連成一條星河,而我們的車,正駛向那片璀璨的深處。
回到家中已是十點。瑧瑧的房間還亮著燈,門縫裡漏出藍光——他正在完善機器人編程。推門進去,發現書桌上擺著三個紅包:一個是我們給的,一個是孩子用壓歲錢回贈的,還有一個寫著“給未來的小工程師”。
“媽,今天開會怎麼樣?”瑧瑧從屏幕前抬起頭,眼鏡滑到鼻尖。這個總把“量子物理”掛在嘴邊的少年,此刻眼睛裡盛著整個星空的期待。
“很好。”我撫過他桌上的機械狗模型,“大家都在為同一個目標努力。”
“就像我的機器人?”孩子調出3d設計圖,“它不僅能送茶水,還能識彆情緒呢!”
羅川不知何時站在門口,手裡端著吳嬸送的青團:“記得你七歲那年,說長大要發明會治病的機器人。”
“現在我要發明會治孤獨的機器人!”瑧瑧敲擊鍵盤,屏幕上的機械狗突然眨了眨眼。
我們相視一笑。窗外的月光漫過窗台,在企花樹上投下銀色的光斑。那些關於傳統與科技、家庭與事業的命題,此刻都化作了孩子屏幕上的代碼——簡單,純粹,充滿無限可能。
新年的鐘聲在遠方敲響。我們握著彼此的手,感受著掌心的溫度。這溫度,來自三百六十個紅包裡的心意,來自會議室裡的爭論與共識,來自生產線上的創新與堅守,更來自這個家庭日複一日的陪伴與成長。
正月初七,人日之後,萬物生長。而我們,正帶著三百六十顆跳動的心,走向一個充滿可能的春天。
喜歡來世之後的複仇請大家收藏:()來世之後的複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