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雲山大捷,沒想到漢軍的正規軍這麼不經打,姚鐵明信心大增,本來是想再乾一仗的,準備將楊雄所部1.2萬人調回來,一起合圍,把許延壽的中軍和後軍也吃掉。
然而,帝賀果斷否決了這一方案。
此時,新夏朝根基未固,倘若過早將禹羌鐵騎的實力公之於眾,極有可能促使暗中對立的宣帝集團與霍光集團暫時摒棄嫌隙,結成同盟,共同對付新夏朝。
再者,楊雄所部已然撤至西平亭,此地距離遙遠。而且,楊雄所部隨行的兩萬餘戶百姓乃是舉家遷移,與青城古鎮的情況大不相同。
青城古鎮作為撤退後路,早已進行了多年的經營,秉持著“廣積糧,深挖洞”的策略,一應生活物資皆已籌備妥當。姚鐵明所部的百姓隻需攜帶金銀細軟等貴重物品,其餘瑣碎雜物均可舍棄。
百姓們一旦抵達青城古鎮,便能迅速投入勞動生活,如此一來,姚鐵明所部的騎兵行動自如,來去不受掣肘。
反觀楊雄所部,他們攜帶的輜重繁多,行動極為遲緩。若騎兵單獨行動,那麼幾萬百姓的安危將失去保障,後果不堪設想。帝賀愛民如子,自是不願百姓遭殃。
當然,劉賀沒有將他準備與許延壽做交易的私心講出來,這事不能太多人知道,否則將會影響交易的完成。
當即將離開眴卷縣之際,李嘉城鄭重地向他的上級承誌將軍請示,是否能率領當地暗衛力量一同護送主上前往沙坡頭。
承誌將軍聞言,仔細思索一番,認為確有必要。畢竟此刻距離與漢軍的交戰區域日益臨近,增強安保力量乃是當務之急。於是,他即刻向帝賀進行了請示。
帝賀聽聞此事後,陷入了片刻的沉思。他並非擔憂自身安危,而是心中另有打算。倘若許延壽同意交易,那麼李嘉城日後倒是可以成為他與許延壽之間溝通聯絡的交通員。經過審慎考量,帝賀最終同意了李嘉城的請求。
隨後,袁承誌下達指令,讓李嘉城精心挑選十名精乾的暗衛,一同前往沙坡頭執行護送任務。
當帝賀一行人馬抵達沙坡頭之際,前線有快馬疾馳而來,呈上重要軍情:漢軍主帥趙充國,因憂慮漢宣帝那大舅哥許延壽貪功冒進、身陷險境,遂嚴令漢軍加快行軍之速。此番提速,較先前預估之行進速度,足足提前了半日騎程。
此刻,許延壽所部之中後軍已然開拔至定西郡治,略事休整後,將向棲雲山方向而來;趙充國親領的四萬鐵騎,已順利抵達祖厲縣;而李小龍麾下三萬兵馬,連同押運的兵器糧草,正有序通過隴山靜邊寨。三者之間的騎程差距,均在一日半左右。
坐鎮靜邊寨軍事基地的閆國慶發來請示,詢問是否對漢軍的押糧隊伍展開襲擾行動。
與此同時,祖厲縣潛伏的暗衛傳回消息,漢軍正在祖厲縣大力擴充武器庫與糧倉,似在為後續戰事做著更為充分的準備。
(祖厲縣(現會寧縣),兩漢時,地居“絲綢之路”北線,用兵河西孔道。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祖厲縣(祖厲音嗟賴,以祖厲河而定名),屬安定郡,治所在今縣北郭城驛鎮,有祖厲縣故城遺址。公元前112年,漢武帝西巡到此。《漢書·武帝記》載;“(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疇,遂逾隴,登崆峒,西臨祖厲河而還”。)
軍情突變,帝賀沉穩踱步,深思熟慮後,當機立斷做出調整,責令李嘉城率所屬十暗衛火速奔往金城,與龍且戰狼小隊會合後,換裝漢軍服飾,持繳獲的許延壽強虜將軍令牌和調兵虎符,趕赴棲雲山截調許延壽所部的中後軍,命其即刻連夜馳援正在攻打金城南城的許延壽前軍。
龍且率部將許延壽押送回金城,於南城門外二公裡處恭候帝賀。同時令劉飛龍在該處搭建漢軍營帳數座,偽造許延壽前軍曾在此紮營的假象。
命閆國慶暫不對李小龍所部進行襲擾,以免漢軍有所警覺而影響到金城行動計劃,而是改派人員前往祖厲縣,與潛伏暗衛探明漢軍在城內擴建武器庫和糧倉的位置、規模及真實意圖。
隨後,帝賀與袁承誌及諸葛亮等六暗衛快馬加鞭趕往金城南城門。
待與許延壽會麵之後,雙方僅是略作寒暄,畢竟彼此乃是舊相識。
許延壽向帝賀行揖作禮,隻因兩代昌邑王皆曾善待其許家,帝賀更是拯救了養育他們長大的姑姑。
因時間緊迫,帝賀亦不拐彎抹角,直截了當地將真實意圖告知許延壽,待許延壽的中後軍連夜攻城一個時辰後,他的鐵騎便即刻撤退,將金城拱手相讓,如此一來,許延壽便可在趙充國的大軍抵達之前,奪得據占金城的首功,加官進爵自然不在話下。
帝賀僅需他許家人承諾協助陳平來孫陳莫(化名陳瑞明)恢複陳家世家身份地位,並在漢宣帝麵前多加美言即可。
若不應允,帝賀便會將其斬殺,連同他所部已然“被騙上路”的中後軍一並屠戮殆儘。
許延壽深知禹羌鐵騎的恐怖戰力,曉得帝賀所言不假。當然,他並不知曉此時的金城已然是空城一座,僅有可隨時機動快速撤退的戰狼大隊五千精兵。
許延壽未作過多思考,因為陳家對他許家也有過恩惠,便應允了帝賀的所有安排,他彆無選擇。
雙方商定由李嘉城擔任單線聯絡的交通員,相關消息皆由其負責傳遞。
(後來,許延壽果然沒有食言,在霍光死後,霍家遭滅三族之禍,漢宣帝最終得以重掌權柄,許家一門三侯,確實在漢宣帝麵前為陳家進言,承蒙宣帝恩準,助陳家恢複世家之位。)
緊接著,換裝漢軍服飾的龍且小隊便充作許延壽的親兵,護送其返回南城門二公裡外的營帳。
許延壽沿途亦見到了用漢軍屍體布置的攻城假現場,他曉得這是他前軍的士兵,對帝賀考慮周全之舉亦頗為欽佩。至此,他已無話可說。
繼而,諸般事宜皆按帝賀之籌謀穩步推進。
驗明令牌與虎符無誤後,許延壽所部中軍,在裨將陳水貶統領下,後軍則由裨將賴清得率領,連夜兼程馳援。
彼等深夜於金城南城門外二裡處,得見許延壽將軍,在其下達死令攻城、否則立斬的指令後,二將率部連夜向南城門發動攻擊。雖遭戰狼大隊十波利箭襲擊,折損近五千騎兵,然終攻至南城門下。
而在半個時辰前,劉飛龍已遣人將先前被俘之百餘名漢軍擊昏,於其麵、身塗抹雞血後,隨意棄置於南城門城樓各處。
劉飛龍所部戰狼大隊亦與許延壽之中後軍激戰半個時辰後,順利從北門撤出金城,尾隨而至的龍且趁亂梟斬陳水貶之首,而李嘉城則暗箭射殺賴清得。
然而最終剩餘的一萬五千漢軍,在強弩將軍許延壽的率領下,成功攻上南城門,並與已在城樓上蘇醒的原漢軍俘虜順利會師。
俘虜們茫然不知發生何事,匆忙撿起地上的兵器,迅速歸隊。此後,無人過問是否曾被俘,他們亦不會吐露真相。
由於許延壽是在突圍時被劉飛龍活捉,偏離主戰場,因此這些俘虜並不知道他們的主將被俘一事,而知悉此事的隻有跟隨許延壽突圍的親兵,但這些親兵已悉數被劉飛龍斬殺。這也是帝賀交待的。因此認識和知道許延壽被俘的,就隻有帝賀和劉飛龍了。
帝賀在與許延壽見麵時告之如上情況,是故許延壽就沒有殺掉那些“醒過來”的漢軍俘虜以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