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提議,把這些民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有手藝的,按照原來的規定付工錢。
另外一部分隻需要出蠻力,不需要手藝的,就一天管兩頓飽飯,不給工錢。
這個提議已公布出來,那霸城上下歡呼雀躍,報名參加建設的人更多了。
更讓人搞笑的是,那些來報名的人中,竟然還有不少是倭寇,他們竟然也想來混一口飽飯吃。
“這些該死的倭寇,真不拿自己當外人啦。說了招那霸本地人,他們竟然也屁顛屁顛的來了。”大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氣的想罵人。
大少開始是不願意雇用這些倭寇的,但是想到還有危險的很多地方需要這些勞動力,有必要時可以讓這些倭寇上。
另外還有一個想法,如果能把這島上的倭寇都吸引過來,豈不是要省很多的麻煩,思及此大少還是同意了。
為了不耽誤時間,紅玉安排人把那些漏水嚴重的船,全拖進了那霸官方造船廠進行維修。
至於那些損傷雖大,但並沒有進水的船,對船帆做了簡單的維修過後,便準備拖到台灣去安置。
在那霸待了十天,那些受傷的船工們已無大礙,呂宋的商人便想回去了。
大家商量後決定,留下錢進財的運輸艦,於文會的護衛艦,曹金虎,楊勝江兩支陸戰隊的共計三百四十人負責那霸港安全。
繳獲來的船隻,讓呂宋商人各自挑選一條作為戰利品獎勵。
此消息一出,呂宋商人們興奮不已,不過他們也有分寸,沒有挑選最好的幾條,而是各自挑選了一條大小差不多的中型船隻。
十月十九日,大少進王宮與尚豐王辭彆,雙方都心照不宣的,沒有提清剿倭寇的事。
十月二十日臨晨,艦隊再次起航,七十餘條的大型艦隊,再次揚帆駛向基隆河。
十月二十二日,艦隊到達基隆河口和平島,現在的和平島已經有了一處簡易的碼頭。在和平島休息了一晚。
十月二十三日,呂宋船隊告辭,二十四條船的商隊,沒敢走台灣海峽,還是按原來的路線從台灣島外海駛向呂宋島。
來的時候十四條船,回去的時候二十四條船,隻是沒有了西班牙人的兩條戰船。
二十四條船全是自己的了,呂宋商人們心情非常的複雜,不知道是喜還是悲。
送走了呂宋商人,把船況還算良好的幾條船留在了基隆港使用,艦隊再次出發浩浩蕩蕩的駛向淡水村。
十月二十五日,淡水村迎來了一大波的船流。沒想到出去的時候二十七條船,回來的時候竟然有了近五十條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程風和董祖輝把這一路上所發生的事情,事無巨細地對留守在台灣的沈有容,種花桂英,於雷,王休,朱春良做了敘述。
沈有容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有人會花這麼大的手筆,卻伏擊一支商船隊。
沈有容問:“你小子下一步準備怎麼辦?報複回去嗎?”
程風搖搖頭:“現在還不是時候,隻要他不再來招惹我,我也懶得理他。
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把這城市規劃搞出來,開始我們真正的城市建設。
至於鄭芝龍那裡,先不用管他,等到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去找他的麻煩。”
其實大少心裡想的是:“我要的不是把他打服,我要的是把他消滅,我要把桂英姐姐打造成南海第一大海盜女王,讓桂英姐姐去走鄭芝龍的路,讓鄭芝龍無路可走。”
心裡這麼想著,隻是這話不敢說出來而已,怕被沈有容知道了,把自己揍一頓。
“唉,這些海盜確實也不好惹,大海這麼寬,神出鬼沒的,惹惱了他們,確實也很麻煩。
對了,你小子讓在南京買的院子買好了,還是你董師伯幫忙物色的,離中央官署不遠,一座五進的大院子,花了七萬兩,這是那出院子的房契和具體位置。”
接過沈有容遞過來的房契盒子打開,看了一眼裡麵寫作的具體地址。
當我所在的位置非常的好,程風大喜:“五進的大院子,還離中央官署不遠,這可太好了,等老師來南京的時候,就有地方可住了。”
程風這話,讓沈有容心裡一跳:“軍門要來南京?”
“也不一定吧,我感覺應該會來,畢竟北京那地方,龍爭虎鬥,爾虞我詐的,我老師實在太實誠,待在那裡,實誠人真的不行。”
沈有容笑笑:“確實,這勾心鬥角的事情,你老師真心乾不來。”
程風笑笑,岔開話題:“不知道修往基隆港的路,修的怎麼樣了?”
於雷道:“兩米寬的毛路大約有五十裡,已經全部修通,按照標準路基十八米寬,已經修了十二裡,估計還要有兩年半才能全部修通。”
大少還算滿意:“很不錯,這已經算快的了。”
於雷又道:“隻是在修路的過程中死了十幾個人。”
大少心裡一驚,忙問:“死的我們的人還是那些俘虜的土著?”
“死的到全部都是那些俘虜,沒有我們的人。”
“那就沒事,他們本來就是用來消耗的。”死的全是那些俘虜,大少心裡不內疚了。
“對了,東麵河彎道處那個大片地沒開發吧?”
王休問:“公子是問大山底下那一大片荒地?”
“對,就是靠近高山的那大片。”
“沒有,上一次你不就說了嘛,那一片要用來搞城市建設,所以開荒就沒開那片。”
“那就好,明天組織人手,咱們去那一片考察。”
十月二十六日,程風帶著大小三十多人,在一百多名護衛的保護下,對淡水河上遊進行了測繪。
十一月初十日,製定出《關於台北城市建設規劃方案計劃書》,並繪製了城市建設規劃圖。
城市建設規劃,效仿古長安的城市構造,儘量讓城市道路修的平直,在道路中間修建一個一個的方塊式院坊結構。
基礎單位為院,每個院由三十六套大一進住宅組成。每四個院組成一個坊,每四個坊組成一個社,每四個社組成一個小區。
每十個小區組成一個社區,每一個社區設立一居民委員會。每十個居民委員會組成一個區委會。
區委會之上,就是無數個區委會組成的,總管全城所有業務的台北臨時行政管理委員會。
臨時行政管理委員會之上,是統管整個台灣地區的台灣軍事管理委員會。
選定了地點,製定了方案,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
為了防止在城市最初建設的時候,就出現那種無法調節的交通困難,大少還特意寫了一份《關於在城市建設中如何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指導意見》
注:下麵是借題發牢騷,表達對堵車的不滿,寫出來解悶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沒興趣的可以直接跳過。)
進入21世紀,隨著國民綜合實力的提高,中國也從自行車王國轉變成為汽車王國,我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成了車輪上的國度。
但是隨著汽車的普及,城市道路越來越擁擠,堵車成了一種城市常態。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車輛會越來越多,道路會越來越堵,堵車成了城市交通的絕症。
隨著城市道路上紅綠燈越來越多,城市交通也越來越堵,出現這樣的現象,多數人都會認為是道路太窄,車輛太多造成的。
可問題是我們修了更寬的道路之後,反而更堵了,這說明道路的寬窄與車輛的增多,並不是唯二的堵車原因。
既然道路問題並不是堵車的唯一原因,那其他的問題又出現在哪裡?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看現在的主要交通管製方法:紅綠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作為現代交通管製的唯一手段,紅綠燈發明於19世紀60年代,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150多年。
紅綠燈發明的時候,全世界的汽車加起來,也沒有現在一個縣城的汽車多。
在汽車還是稀有物種的前提下,紅綠燈自然能體顯出它調節車流的作用。
但是150多年過去了,世界上的汽車已經多如牛毛。已經不是150年前的那種車流量可比擬。
但是150多年前發明的紅綠燈還在指揮現代城市的交通,其交通管理理念,明顯嚴重落後。
根據近10年的交通參與已現象觀察,我們會發現一個堵車的特點,幾乎所有的堵車現象都發生在紅綠燈駛入方向,很少發生堵在紅綠燈駛離方向的。
就算偶爾有,那也是因為前麵的紅綠燈堵車隊伍過長造成的。
如果我們把道路比作河流,路上的車比著河水,那各個路口的紅綠燈,就是阻攔河水暢流的攔河壩。
攔河壩的功能,無非就是兩個方向,一是蓄水,二是分流。
在平峰期,車流量比較少時,我們感覺不到堵,而是認為隻是等個紅綠燈,幾分鐘的事。
可到了高峰期,蓄水的功能遠大於分流的功能時,堵車開始出現。
以我所在的興城為例,興城的主要交通主乾道之一的桔山道與富興路交叉路口,主乾道為雙向八車道。
最初該路口設置為,單側一條左轉車道,不可直行,兩條直行車道,一條右轉車道可以直行,所以右轉車道常被直行車輛所占用)。
該路口紅綠燈周期為4分鐘,其中主乾道直行綠燈為90秒,實際可通行時間為87秒。
左轉綠燈為30秒,實際通行的時間為27秒。直行左轉綠燈都是30秒,實際通行時間為27秒。
高峰時段該路口駛入車輛為每分鐘15~20輛,每一綠燈周期駛入車輛為每分鐘50~80輛。
在綠燈時段的120秒內,還有最少28輛車駛入。實際紅綠燈一個周期的駛入車輛為60~100輛左右。
而駛離車輛的駛離時間為:第一輛車用時一秒,第2輛車用時為三秒,每輛車向後延遲兩秒,以此類推。
每個綠燈時段114秒,一條車道最多通過10輛車,4條車道最多通過40輛車,這還不算那些走神的低頭看手機,浪費時間的。
我們按照最低駛入車輛50輛,最高駛離車輛40輛計算,每個紅綠燈周期都會滯留於10輛車。
到最高峰時段,滯留車輛最低也能達到100輛以上,自然而然車輛就排成了長龍。
直到駛入車輛慢慢減少,駛離車輛高於駛入車輛時才會緩解,最後進入平峰期,堵車才會下降。
因為該路口接近立交橋,一直是城市堵車的重災點。
後來這個路口的主乾道取消了左轉車道,隻保留支線道路右轉。
使紅綠燈周期由4分鐘縮短到三分鐘,通過率提高了14。
早晚高峰時段的堵車時間,也由原來兩個多小時縮短到一個半小時左右,交通條件明顯改善。
如按照此類分析,假如我們完全取消紅綠燈,取消十字路口車輛交彙等待。
通過的方式改為無交叉路口,所有車輛隻有直行和右轉,全路段無停車等待的方式是否可行?
經過十餘年的分析研究,還真的找到了三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上一條現金已經使用的方法。
根據其建設成本,需要占地麵積的大小,通過率的高低三項,將其分為:最經濟的方案,最低建造成本的方案,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建造成本最高的方案四種。
其具體說明如下:
第一條方案:最經濟的方案
在現有道路條件下,隻簡單的使用隔離欄杆,把主乾道十字路口隔離成丁字路口,使車輛隻能直行和右轉駛離主乾道。
所有支線道路車輛隻能右轉駛入主乾道。
在主乾道中間或者下一個十字路口前設置掉頭專用車道,所有需要駛入對向車道,或者需要左轉的車輛。
可經下一個調頭專用車道,駛入對向車道後再返回原十字路口處右轉駛入。
其行駛路線,如一個“幾”字,也可以稱呼為:“幾”字通行法。
行人方案可以設置為二分鐘行人紅綠燈,或者建造行人天橋及地下通道。
此通行法應受現有道路條件及調頭專用車道影響,其通過率可提高50左右,適合中小型城市及大型城市交通壓力不大的道路。
第二條方案:最低建造成本方案
其方案其實就是第一條方案的加強版本。其改變就是在兩個十字路口中間,設置建造調頭專用天橋。
調頭專用天橋要建設在道路的最右側,調頭到對向車道的最右一側道路,不能影響直行車輛通行。
並在雙向專用天橋中間設置人行天橋,此天橋如同一個“水”字,其本質還是“幾”字通行法。此通行法通過率能提高一倍以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該方案有建設成本低,不占用新的土地,在現有道路上增加天橋入口,通行效率高等特點。
第三條方案: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該方案的核心是在十字路口建立互通,路上不設置調頭專用通道,隻有直行和右轉。
主乾道車輛,需要駛入右轉第一支道的,先直行駛入下一支道右轉駛,入其第二支道。
通過第二支道駛入下一路口,再右轉駛入平行通道,再通過平行通道右轉駛入第一支道。
所有車輛均無需停車,可完全實現全程無信號燈,其通行率能提高幾倍到十幾倍,如非特彆的事故,堵車基本不會發生。
特彆適合大型,超大型城市及中型城市主乾道運用。
因為該通行方案,整體的視覺效果就像一個中國結,也像一隻蝴蝶,所以也可以稱為“中國結式通行法”或者叫“蝴蝶結式通行法”。
該方案的主要成本,就是建造互通天橋的成本,除此之外並不需要額外增加土地。
隻需要把上麵的道路向上拱一拱,下麵的道路向下壓一壓就能解決。
此方案需要解決好人行通道的問題,最好的方案是本著人走直路車爬坡的原則。
在互通中間設置與地麵平行的人行通道,讓爬坡下坎的事情由車輛來完成,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行人橫穿馬路的現象。
第四種方案:建造成本最高的方案
此方案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立交橋,立交橋的效果如何大家都知道。
但立交橋的短板也很明顯,其主要問題就是占地麵積大,建造成本高,並不適合所有路口。
用以上四種方法配合使用,立交橋主要用於多路口交通樞紐。
主乾道,主支道用中國結式通行法。次要的就用“幾”字通行法。
隻要設計的合理,安排恰當,城市堵車完全是可以解決的。
不管大家認為以上方案好還是不好,這些方案都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它會減少大量的非稅收收入,也就是交通違章罰款。
這個問題比城市堵車嚴重多了。
…………
做完了台北城市建設的規劃方案,淡水村開始組織人手,首先就是集中全部的力量,先修建一座水泥廠。
再根據規劃方案,把水泥廠到城市中心區的道路修出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有了水泥廠和通往中心區的道路,就可以把所有的核心道路的路基先建造出來。
然後就是按照順序先建學校,醫院,再建宿舍區,然後就是工廠區。
如何新建一座全新的城市,計劃書,設計方案,實施細則全都有了,剩下的便是管理委員會的事情,與大少爺無關了。
眼看著時間,馬上就到了十一月中旬,大少決定啟程返回京城去。
他要趕在老師怒發衝冠之前,把傷心失望的老師安撫好,打消他告老還鄉的念頭。
再告之沈有容在十二月底到南京去,大家一起過年。
十一月十六日,程風坐上了802戚繼光號綜合指揮艦,單艦獨行一路向北狂奔,駛向成山頭。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