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出手特彆的大方,南昌知府哪會放過這個發小財的機會,大大方方的把官府五條最大的官船租給了大少,小小的賺了一筆。
有了官船護航,程風大膽的沿贛江進鄱陽湖,走九江入長江順江而下,前往上海。
在上海董家碼頭,等到偵察艇後,大少讓偵察艇先去通知淡水派出指揮艦來接人。
他可不想坐福船去台灣,那時間實在太長,船上的基礎設施又差,又悶又難聞。大少受不了。
在上海小住了幾日,終於等到801到達上海,這次的艦隊指揮官是見習艦長種花婦好,這小姐姐也可以獨立指揮艦船完成任務了。
大少陪著宋應星一家上了船,揚帆起航,駛向台灣。
大少原本以為宋應星坐海船會暈船,沒想到這老頭不但不暈船,還在船上興奮的不得了,還沒到台灣,他竟然把這船的上上下下都研究了個遍。
看見這老頭那興奮的勁,程風算是徹底的放心了,就老頭對新鮮事物的這種喜好,到了台灣,看到那各種各樣的機器設備,估計就是崇禎帝請他去當首輔,他也不一定願意去了。
反正一路也無聊的很,程風就認真的給宋應星解釋船上的新事物。
船艙裡為什麼有通風功能?不像其他船那樣又悶又臭,這通風係統的原理是什麼?
那傳話的傳聲筒又是個什麼原理?為什麼隔著幾層船艙還能把聲音傳過去?
照明的燈又是什麼原理?什麼是直流電?什麼是交流電?
當介紹到指揮室裡的那個鍋爐氣笛時,特彆的耐心和他解釋什麼是氣壓,為什麼氣壓能讓汽笛鳴叫等?
這氣壓還能做些什麼?還能開發出什麼樣功能?都說的非常詳細,這引起了宋應星極高的興趣。
從上海到台灣,宋應星就沒有休息過,真的是這對整條船,從頭至尾一寸一寸的去研究。
程風都忍不住的勸導:“老爺子,你這樣一點一點的看多累啊,到了船廠直接去看設計圖紙不更好嗎?”
宋應星搖頭:“看圖紙和看實物是不一樣的。”
艦船靠近淡水河,宋應星又看到了西式蓋倫船,驚訝不已:“這是西夷人的船還是宣慰司的船。”
大少解釋:“原來是西夷人的,和我們打了兩仗,被我們繳獲了,現在有幾條是海軍學院的訓練艦,還有十幾條給了商船隊。”
還有十幾條?這是繳獲了多少?聽說當年福州水師與那紅毛人打了幾天幾夜,隻是把那紅毛人的船隊驅離,何曾繳獲過一艘。
這舊港的水師是何等的厲害,真的想象不出來,宋應星內心沉默了。
台北碼頭,宋應星踏上大地就看見迎接自己的人群,領頭的正是宣慰使蘇祿郡主。
郡主親到碼頭迎接,這種規格,直接把宋應星感動得眼睛都紅紅的。
晚飯的時候,軍委會特彆開了宴席歡迎宋應星,方以智,陳子龍,黃宗義,吳昌時,陸世儀等才子們都被邀請入席陪客。
這些才子可都是江南學子裡響當當的人物,宋應星自然都是認識的,看見台北有這麼多的才子名士任職,宋應星更是放心了。
……
外麵浪了好幾個月,大少回到台灣,先安頓好宋應星一家。便來到軍委會,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馬尼拉的威廉少尉來過了,送來了白銀二十萬兩,棉花一百萬斤。
成年馬一千匹,幼馬一百匹,奶牛一千頭,白豬二千頭。
三葉樹種子一萬斤,樹膠三十萬斤,牧草種子一萬斤,樹苗一萬株。
威廉少尉說歐洲戰場軍官缺少嚴重,要接走了費南德上校和二十名低級軍官,軍委會同意了。
威廉少尉帶來了荷蘭人和葡萄牙人的消息,他們正在歐洲各地奔走,想通過羅馬教堂組織一支歐洲遠征軍攻打中國。
隻是現在的歐洲正打成一鍋粥,羅馬教會組織了幾次會談都沒有成功。
畢竟歐洲在中國的利益最大的,就是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西班牙人又不願意參與,英格蘭,法蘭西在東方的利益也少得可憐。
神聖羅馬帝國在這邊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利益。
為了他國的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和東方那個龐大的帝國較勁,歐洲的貴族老爺們是不會乾的。
但是聽說淡水封了中國的自由貿易,所有的貨物隻能從指定的兩處海關采購,價格比往年還高了四成。
這個規定嚴重損害了歐洲的利益,怕是會造成歐洲不安,各國會先放下成見,統一起來解決中國的問題。
至於今後會不會統一組織聯軍,馬尼拉方麵也不敢下定論。
不過威廉少尉很高興的是,他的船隊成了今年歐洲唯一能從中國進到貨的商隊,雖說進貨成本高了四成,但對他來說能夠壟斷的買賣價格更高。
說起歐洲商人,程風問起了豪境的情況,桂英笑道:“今年葡萄牙人來了三艘商船,出豪境後在北部灣被尚香和於文會聯合扣下了,船員被送去笨港修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整整的三船貨物,全部被西班牙人買去了,我們今年的出口貨物,基本上被西班牙人包乾。”
大少肯定了於文會的工作,隻要盯住豪境,隨他葡萄牙人願意收多少貨都成,隨他們收去,敢出海那就是血本無歸,那葡萄牙能有多少銀子虧損得起。
至於歐洲人會不會為了多得四成的利潤來和中國拚命,程風一點也不在乎。
中國的商品到了歐洲要翻多少倍他是知道的,隻是加了區區的四成,歐洲人不會抽風的放下成見來和自己拚命的。
加上西班牙人在這中間能得到更好更高的利益,就為了他們自身的利益,西班牙人也會在歐洲組織聯軍這個事情上從中搗亂的。
他現在隻是不知道自己這麼做,會不會讓歐洲的三十年內亂提前結束,被動的幫了歐洲的忙,這對中國來說不是個好事情。
至於前往日本,朝鮮的買賣,基本上已經被完全壟斷,兩地的商品價格也比去年提高了四成,雖說日本朝鮮兩地的商人怨聲載道,但沒辦法,其他的船根本過不去。
財務部門估算了一下,照這樣的趨勢,今年咱們的利潤至少都在兩千萬兩以上。
兩千萬兩多嗎?不多,想那鄭芝龍,單是收保護費一年都能收到近千萬兩,我這還是正兒八經做買賣,一年掙兩千萬兩真心的不多。
“今年的春耕如何?”
朱春良道:“我們今年新開墾的耕地,比去年增加了四十萬畝,咱們現在有耕地一百多萬畝,平均一個市民擁有兩畝半地。
今年上半年咱們的糧食就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在外購了,到年底就可以盈餘出一季的糧食。
各村莊的養殖場也基本上完成了兩代雜交,雜交豬仔超過一萬頭,今年那邊又送來了兩千頭白豬,正好可以擴大雜交豬仔的存欄量,到明年就可以有大量的雜交生豬出欄了。”
“哎,想讓老百姓頓頓都有肉吃,任重而道遠啊同誌們。
還有糧食的外購不能停,不但不能停,還要加大收購量。
我們最少要準備一百萬人三年的糧食存量才能放心。
通知何阿菜,組織專業的糧食收購隊伍前往艦港,占城大量收購糧食,讓何阿菜帶著絲綢陶瓷之類的物品去,隻要是用糧食換絲綢瓷器的可以少兩成交易。
另外,安排一下種植種類,擴大油菜種植麵積,秋季的土地全部改種油菜。
必須讓老百姓吃得起油,隻有油水足了,那糧食的消耗才會降下來。這是大事,必須要做好,做到位。
第三,你們民兵武裝部要加強民兵訓練,在七月底的時候從民兵裡抽掉三千十八至二十五歲的青年加入陸戰隊,十月時咱們有任務必須他們。”
朱春良拍胸口保證:“公子放心,咱們的民兵一直訓練得很好,拉出去就能用。”
“很好。”
有了大能宋應星,台北軍政府也正式有了一個規範的管理機構:舊港宣慰司機械工業管理部,宋應星任首任部長。
劉大能,劉永祿任見習副部長,跟著宋應星學習,台灣的所有工業機構全部歸屬在這個部門統一管理。
宋應星有了正式的職務,瘋狂的工作模式開啟。
雖說在這邊當官,沒有鶴立雞群的官服,也沒有人抬的轎子,進出隻有統一的馬車,但是這邊官場的工作積極性是在對麵官場來看不到的。
更讓他他感到驚奇的是,這邊的官員和普通的民眾,好的像一家人似的,這裡的官員出門,從來不帶護衛,就沒考慮過會被人刺殺。
就連那虛穀公子,彆看他在江南的時候,那是前呼後擁的上百名護衛,排場大的不行。但在這裡,也就帶著兩三個幫手,還不是護衛身份。
這不,今日宋應星剛到值班室,程風一個人就來了。
宋應星納悶:“公子怎麼一個人就來了,你的護衛呢?”
程風笑笑:“這裡安全的很,用什麼護衛?他們都回學校讀書去了,今日我陪你到各廠區去看看。”
宋應星放下資料:“先去哪裡?”
“聽說學院的電氣工程部今日裡要試著安裝發水力發電機,咱們去那裡看看。”
“水力發電機?”
“對,隻要這台發電機安裝成功,咱們就能用電製氧氣,有了純氧就能煉出更好的鋼水。”
宋應星知道氧氣是什麼,小學的基礎化學他一天就看完了,對於氧氣,氫氣之類的還是知道一點點。
程風陪著宋應星,宋士意來到基隆河的小支流處,那裡五月初就築起來一座三米高的水壩,把原本就二十來米高的瀑布又提高了三米。
一支比腰還粗的管子從壩口直插大地,在管子的下方,有四處圓口,這是準備安裝發電機的水輪的地方。
程風沿著道路走過,就看見從電站到鋼廠的路每二十米就有一根木電杆,每根電杆旁都有兩名民兵守護著。
程風,宋應星到來時,方以智正在這裡指揮師傅們組裝發電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水力發電是個新鮮玩意,陳子龍,陸世儀,吳昌時,黃宗義這些才子都來了。
鋼廠的羅鐵錘,船廠的沈浪也來了。
看見那個半人高的發電機,宋應星想象不出來這東西搞這麼大能做什麼。
幾人在發電機房等了大半個天,茶都喝了好幾杯,師傅們才把發電機接口和水管連接好。
方以智讓人把壩上的閘口打開,強大的水流衝擊而下,發電機在水力的衝擊下高速旋轉起來。
安裝在電機房的石墨燈亮起,發出了刺眼的光。
要不是石墨燈外麵有一個磨砂的燈罩,眼睛都有可能瞎幾雙。
“好,成了。”方以智大喜,歡呼雀躍起來。
一盞證明發電機能正常發電的指示燈亮了,並不代表它能發出達標的,可以工業用的電流。
可是現在還沒有可用的工業電器,程風想了個辦法:“方先生,讓師傅們用小指粗細的鐵條繞成圈後通電試試。”
方以智不知道做什麼用,但還是讓工匠去做了出來,程風讓工匠把繞好的線圈接到電線上,這才讓工匠把電閘合上。
剛通電不到三秒鐘,整個小指粗的鐵線圈便燒得通紅。
宋應星直接被震驚到了,便想上去查看個究竟,好在程風伸手拉住:“彆過去,那電流會傷人,能把人燒成焦炭。”
程風話剛說完,鐵線圈就化成了鐵水,前後還不到半分鐘。
“這,這就化成鐵水啦?有這麼快?”宋應星大腦直接死機。
程風笑笑“這有什麼,如果想讓它不變成鐵水,其實也很簡單,用石墨燒一根石墨棍穿在那線圈的中間,那線圈就不會變紅,而是會產生強大的磁力,比那天然磁石的磁力強百倍。”
大少揮揮手:“好啦,先把閘刀拉了吧,派個人到鋼廠那裡去看看,那邊的電閘合上沒有?”
羅鐵錘道:“那邊安排有人守著的,我們沒到之前,任何人不許去合閘。”
“那行,那這邊的電閘先合著好啦,咱們去鋼廠看看。”
鋼廠,氧氣發生器旁,表示電線帶電的指示燈亮得耀眼。
方以智帶著程風來到現場,這裡也準備得很充分,為了安全,所有的人都離發生器遠遠的,生怕出什麼意外。
萬一發生器破裂,發生器的水四散而出,又帶著高壓電,那大家都得完蛋。
見大家都準備好了,方以智指揮工匠合上了發生器的電閘,控製室的石墨燈都為之一暗。
過了大約一小時左右,發生器的泄水口終於有水流了出來,這是因為發生器裡產生的氧氣壓縮了發生器裡的空間,被擠壓的水被迫出泄水口流出造成的。
“泄壓口出水了。”方以智在望遠鏡裡看得真切。
壓力罐處傳來報數:“壓力罐壓力表在上升,當前氣壓0.1,0.2,……0.5。”
程風知道那壓力罐鋼材不行,承受不住太高的氣壓,氣罐氣壓0.5個壓力,快到頂了。
程風輕聲吩咐:“打開氧氣管閥門,排空罐內空氣。”
方以智大喊“打開氧氣管閥門,排空罐內空氣。”
“空氣排放中,氣壓還在上升,0.6,0.7。”
“室外的氫氣燃燒可正常?”
室外傳來報告:“燃燒正常。”
好吧,電解氧沒有問題,手冊上的壓力極限到了,方以智抬手:“壓力閥關閉出口,控製室拉閘斷電。”
整個操作流程完成,程風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檢查一下設備吧,看有沒有什麼異常。玩意兒可大意不得,萬一漏了電,咱們都得被它電死。”
通知發電站斷了總閘,把所有的設備以及室外的電線全部檢查了一遍。
還好,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程風叫來羅鐵錘:“把這壓力罐裡的氧氣接到吹氣管裡去。馬上煉爐鋼,用這種氣體去吹鐵水試試煉出來的鋼材質量如何。”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第一爐鋼水煉出來,質量和原來的完全不一樣。
這方麵宋應星,方以智都是行家,特彆是宋應星,看著那一塊塊的鋼錠感慨不已。
“這種方式煉鋼,可比那灌鋼法炒鋼法產量高多了,這一天的產量怕是能趕上蘇鋼一年的鋼產量,這鋼的質量還好的沒話說,這真是個奇跡。”
程風笑笑:“這才哪跟哪呀,這隻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煉鋼爐,要是咱們多建幾座電站,再建座真正的大煉鋼爐,一天的鋼產量,能趕上大明一年的總和。”
宋應星道:“那還等什麼?趕緊建電站啊。”
方以智兩手一攤:“還多建電站,在哪這麼容易,現在就建不了。”
宋應星不解:“為何建不了?”
方以智苦笑:“那發電機一台就需要上千斤的銅,咱們這裡的銅已經沒剩多少了,想多造一台發電機都造不出來,聽說他們機械廠都不敢用銅造彈殼,開始研究怎麼用鐵來造了。”
宋應星急了:“沒銅就去買呀。”
方以智笑道:“到哪裡去買?大明一年的銅就這麼一點,除了必須上交官府的,能留到民間來的少之又少。”
方以智看看程風:“要不公子想個辦法,去搞些銅來。”
程風直翻白眼:“大明一年的銅產量也就這麼點,一小半都被我弄來了。
現在銅不夠,我到哪裡去想辦法,我家又沒銅礦。”
話音剛落,程風突然想起來:“銅礦,對了,我想起來了,咱們家還真的有銅礦,還是一個大銅礦。
我記得南京會尋找礦脈的老師傅還有幾位在這裡,羅廠長,馬上安排人去吧那幾個老師傅請來,咱們商量商量尋找銅礦的事。”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