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趙率教避險臥龍山 侯世祿窮遊京冀地_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48章 趙率教避險臥龍山 侯世祿窮遊京冀地

第148章 趙率教避險臥龍山 侯世祿窮遊京冀地(2 / 2)

特彆是看見程大少爺竟然也在那裡一動不動,便好心的提議:“現在兵荒馬亂的,公子不跟著使者一起入城?”

程風正義凜然道:“既然有建奴入關來犯,我就不進城了,請你轉告當今,保家衛國,人人有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作為一名先帝爺親封的大明遊玩使,這種事情沒遇上也就罷了,既然遇上了,那定然不能貪生怕死,縮頭縮腦。就請聖上把我們當著是第一支到達京城的勤王軍吧。

我會幫當今守住北京城的東麵,定然不會讓建奴敢在北京東城有任何的攻城舉動。請當今放心。”

王如海看看程大少爺身邊的那不足千人的隊伍,而且有一小半都是女孩,心裡擔憂不已:“公子,那女真人凶殘成性,殺人不眨眼,公子這裡又全是小孩,且女孩頗多。

住在城外,怕是凶險萬分。奴婢建議,公子還是帶著她們進城的好。”

程風笑笑:“女真人是凶殘,但我們也不怕。現在大敵當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敵守土之責,雖說我們都是小孩,但是保衛家園我們也有責任。

我們人小,去衝鋒陷陣不行,但我們有一百多名學醫的學生,雖說不能上陣殺敵,但我們可以在這裡救治受傷的士兵,也算是為保衛京城出了力了。

隻要守在這裡,用我們堅定的信念堅持下去,就能成為抗敵的榜樣。

還能為勤王的士兵鼓舞士氣,能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在孤軍奮戰,後麵還有大明的百姓在支持著他們。

隻要我們堅持了,任那女真人如何的凶殘,也彆想動搖我們大明半分,王公公請放心。

對了,再麻煩王公公回去跟皇上請示一下,我們要從城裡運送一些糧食出來,還請皇上批準。”

王如海見程風堅定不移的樣子,搖搖頭提醒:“公子你可千萬要小心,這裡離城也不遠,實在不行就往城牆邊跑,那城牆上的火炮,多少能幫公子阻擋一二。”

程風再次拱手,謝過王如海的關心,又對幾位進京的姐姐們交代了幾句,目送他們趕著拉著銀兩的馬車進了京城。

北京皇宮皇極殿,文武大臣們吵吵嚷嚷吵了好幾天了。吵架的主題就是由誰來統管北京保衛戰。

定國公,英國公等勳貴們自然是希望由五軍都督府統一指揮,可文官們哪裡願意勳貴重新掌握兵權,自然是堅決反對。

吵了這麼多天,今日裡終於得了一個結果,讓賦閒在家養老的前兵部尚書孫承宗回京統領兵權。

讓孫承宗回京主持大局,勳貴們也沒有辦法反對,隻能同意了。同意孫承宗回京,文官們大獲全勝,兵權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文官的手裡。

聽了一天朝會吵架的崇禎帝,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寢宮,又問起舊港朝貢隊伍的事。

王承思傳喚了王如海,王如海開始一字不漏的講述傳旨的過程,崇禎閉目養神,靜靜的聽著小太監王如海的彙報。

當聽見程風說保家衛國,人人有責,又聽到大敵當前,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有抗敵守土之責。

雖說我們都是小孩,保衛家園我們也有責任時,這個小皇帝還是感動了,程公子果然是有大愛的人。

知道可能有戰爭,不自身的安危,也要在野外為士兵們設置一處可以救治傷兵的地方,這樣的善舉,可比那些朝堂上的正人君子們靠譜多了。

一說起程風的事,崇禎又想起程風給毛文龍的挽聯上那句:毛公少緩須臾死,建虜安敢圍長安的句子,結合現在的局勢,終於知道這句話是啥意思了。

原來長安就是暗指的京城,這句話的意思原來是說,如果毛文龍緩些時候死,那建奴也沒有膽量敢越過關城攻打北京。

崇禎有些震驚到了,這小子對局勢的發展也太敏感了,事情剛發生,就能看出可能引發的後果。

“唉,這麼有洞察力的人,為什麼是個小孩呢!有大才卻不能啟用,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大個十來歲,朕定然重用。”

崇禎帝歎息一聲,叫道:“王大伴。”

“奴婢在。”王承恩躬身答應。

“著內務府安排人手,明日去給程公子送多送些米麵去。”

崇禎停頓了一下,又道:“去告訴程公子一聲,隻要他不願意在城外住了,隨時可以進城休整。”

十一月初五日,曹金虎終於趕到京城外,彙報了遵化救人的情況,還順帶說了一下,在桃花山巧遇秦知縣的事。

程風聽了直點頭,這個秦知縣,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運氣差。說他運氣好吧,每一次倒黴的事情他都能遇見,而且都會受到牽連。

說他運氣不好吧,每次遇見倒黴事之後,其它受牽連的人命都丟了,就他平安無事,似乎又是運氣特彆好的那一個。

曹金虎的到來,程大少爺手裡可外出作戰的人馬達到了一千人。

雖說在彆人的眼裡,這一千小孩也乾不了什麼事,說不定等女真人到來,便會被全部殺光。

但現在的程大少爺心裡踏實多了,他手裡這武力,雖說不一定滅得了女真,但是想給自己殺出一條血路來,那還是沒問題的。

中午,王如海又來了,還給程風送來了五百石糧食,還有定國公府和英國公府也各送了一百石糧食和五十隻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如海還帶來了定國公的口信,小莊子借他用了,想用多久用多久,不還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這一天,遠在山海關的袁崇煥終於得到準確的情報,女真人連同蒙古人組成聯軍共有騎兵七萬,對外號稱十萬,已經全部入關,消息絕對準確。

前去支援的永平總兵趙率教在齊家嶺被女真人埋伏,傷亡慘重,趙率教下落不明。遵化城,三屯營已經丟失,守將王雲雅,王都堂,朱國彥戰死。

這時候的袁崇煥似乎真的急了起來,開始調兵遣將,下令山海關守將劉恩、方裕侖、侯體乾、陳維翰、杜弘芳、李居正、趙率倫、趙鳳鳴等前往薊州阻擊女真兵馬。

又緊急調動副總兵張弘謨、張存仁、曹文詔、丁永綬、張外嘉、竇浚、朱梅、鄭一麟、王承胤、劉應國、周佑及劉應邦。

下中軍王進忠、鍾宇下、李應元、何可綱、靳國臣、趙國臣、趙國誌、孫遼、羅景榮、陳繼、劉撫民、祖大壽、祖可法、祖澤潤、祖澤洪等各統兵相繼西援。

又續發關外騎兵,坐營中軍都司吳襄、參將祖大樂、劉天祿、遊擊韓大勳、祖可法。

中軍李甫明、孫繼武、下中軍李一鬆、孟道、陳邦選、費惟正。

下千總吳三桂,奉步兵營參遊都楊春、鄒宗武、謝尚政、龔彰、滿庫、丁國用、蔡佑、劉鎮華等各統所部兵丁。

袁崇煥親督總兵祖大壽、協將何可綱等帶領,點起三萬關寧騎兵從山海關出發支援薊州,隻看這陣仗,真的是猛將如雲。

十一月初六日上午袁崇煥到達永平鎮。

下午到達榛子鎮,袁崇煥收到了崇禎帝的敕諭,令其統領全部勤王軍隊。

同一日,原本前往大同鎮守的滿桂部,半道收到皇帝的勤王聖旨,隻得緊急回援京城。

半路又遇到接到聖旨回京勤王的侯世祿,兩支人馬彙為一處,合兵回援,終於在十一月初六抵達北京城外,崇禎帝下旨,令滿桂,候世祿駐紮得勝門外防禦。

得到消息的程風當天就拜訪了滿桂和侯世祿。兩人雖然沒見過程風,但程風的大名,那可是在大明官場上響當當的。

兩人也知道,程小公子的人際關係有些廣,輕易也不敢得罪,自然是笑臉相迎。

幾人寒暄幾句之後,程風直接切入主題,告訴了兩人,自己的護衛隊在東便門外駐守。

隻因為自己那裡全是小孩,戰場上也幫不上忙,隻能利用自己的專長,在東便門外建立了一個野戰醫院。

自己有一百多名專業醫治刀槍傷的郎中,今後如果有受傷的士兵,可以送到自己那裡去救治。

滿桂,侯世祿從來沒有聽說過野戰醫院這麼一種奇怪的事物,心裡是將信將疑。

既然人家程公子都這麼說了,兩人也是隨聲附和,完成沒有當一回事。

大少看兩人答應的非常的敷衍,但沒什麼關係,話已經帶到了,人他們送不送就不關自己的事了。

送走程大少,滿桂,侯世祿四目相對,眼睛裡都是苦澀。兩人帶著兵馬緊趕慢趕的來到了京城,糧食所剩無幾,欠了半年的軍餉更是沒有著落。

收到勤王詔書時,兵部說得明白,勤王的部隊,對於物資、糧餉等,兵部也宣稱照例補給。

都已經到京城了,糧食也已經見底,那就直接找朝廷要吧,兩人一合計,聯名寫了文書遞交兵部要糧草軍需。

兵部的文官大老爺們一看見是要糧草軍需的文書,心情就不好,一來就要錢要糧,這些丘八真是窮瘋了。

可是部隊就駐守在城外,今日不給,明日不給,後日也得給。

可現在北京城裡的糧食蹭蹭的往上漲,這麼多的糧食送出去,實在舍不得,轉手賣出去得賺不少的錢。

六部幾位大佬一商量,得了,皇上不是要求袁崇煥在薊州組織防禦線,正好把他倆趕到薊州去,糧食補給不就由薊州解決了。

如果這個決定隻是由一般的文官做出的,那還可以理解,可問題是,這時候統管京城軍務的已經是孫承宗和李邦華,兩個都是知兵的人,竟然也做出了如此沒底線的事。

把部隊這樣調來調去的會打擊士氣,他們不會不知道,可還是這麼做了,這就有些讓人想不明白。

十一月初七,駐守三屯營多日的阿敏,突然兵圍遷西縣,攻城不到半日,遷西守將投降,建奴占領遷西。

進城後的建奴,燒殺掠奪自然是少不了的,遷西城裡頓時血雨腥風,屍橫遍野。

滿桂,候世祿等了一天,原以為很快就會有糧草軍需補發下來。

沒想到初八大早上的,沒有等到補發的糧草軍需,而是收到兵部下來了調令。

命令二人馬上啟程前往薊州,協助袁崇煥在薊州組織防禦,阻止金兵南下,一切軍需補給由薊州補發。

兩人沒法,隻能緊緊褲帶,帶著隊伍往薊州趕。

十一月初九,滿桂,侯世祿沒想到才走到半路,碰見了袁崇煥的隊伍,滿桂,侯世祿隻能上前拜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袁崇煥見是滿桂,候世祿,詢問去向,知是兵部調令,著二人前往薊州駐防。

也不知道袁崇煥是對打贏金兵有信心,還是出於彆的目的,根本不理會兵部的命令。

看著侯世祿的隊伍帶有大量的火炮,袁崇煥直接下令滿桂轉向去順義駐守,侯世祿還是去守他的通州。

袁崇煥把人趕走不說,還把侯世祿攜帶的八十一門大炮和近千名炮兵給強行留了下來,說是要讓他們鎮守薊州城。

這下好啦,原本帶著一大堆火炮,雄赳赳氣昂昂的侯世祿遇著袁崇煥,轉眼火炮和炮兵就沒了,一仗沒打,五千軍隊縮水成了四千。

四千就四千吧,現在沒了炮兵拖累,行軍速度還能快一點。侯世祿很是無奈,隻能如此安慰自己,誰讓人家是上司,不願意都不行。

沒了火炮的侯世祿隻能和餓著肚子的滿桂分道揚鑣,滿桂是拖著半條快要餓死的小命去順義,隻求那裡的守軍能給自己一口飯吃。

候世祿自己的褲腰帶緊了又緊,帶著一群饑兵星夜趕往通州,畢竟通州糧食多,不怕沒吃的。

十一月初九,在遵化城外駐紮了八天的黃台吉突然拔營起寨,向薊州進發。

同一日,阿敏圍攻打遷安縣城半日無果,當晚半夜三更,有內應打開城門,女真人衝進遷安城燒殺搶奪,遷安城失守。

十一月初十,袁崇煥趕慢趕,總算是抵達薊州城,正準備進城,就看見西北方向有一支隊伍正朝薊州而來。

袁崇煥派出斥候前去詢問,得知是從密雲趕到薊州的密雲總兵劉策,因為接到勤王詔書,趕來支援。

袁崇煥把劉策叫到跟前,一通劈頭蓋臉的教訓,劉策心裡委屈,可是有什麼辦法,袁崇煥是上司。

上司命令自己返回駐地,哪裡敢違令,隻能帶兵返回密雲。

可憐的密雲兵日夜奔波,好不容易趕到到薊州,還沒來得及休息一下,便被袁都督趕回了密雲。

劉策返回密雲,袁崇煥帶著隊伍進入薊州城,開始防務調整。

十一月十一日,黃台吉大軍抵達薊州城下。袁崇煥親率軍隊出城迎敵,雙方在薊州北城外對峙多時,但是沒有發生任何交戰。

薊州有私人野史記載,有傳聞說這兩日,袁崇煥還在薊州城外,殺牛送酒慰問遠道而來的女真兵。

隻是這一段記載並未見正史,也未見於地方縣誌,其真實性無法考證。隻能說正史不讓記錄的東西,你就不能怪野史太野。

先說滿桂靠著喝風倒沫的堅強意誌,終於在十一月十一日來到了順義,不想順義守軍看了兵部調令,又看了薊遼總督府調令,也是左右為難,不知道聽誰的好。

好在順義城裡有聰明人出了個主意,反正都督府的調令是駐守順義,駐守在城內還是城外,不都是一樣的,隻要滿桂不進城,就可以給兵部交代。

兵部派人來查,那滿桂就是自己做主住在順義城外的,和他們順義守軍沒關係。

如果薊遼總督府派人來查,那滿桂確實是駐紮在順義城外,同樣沒毛病。

兩份調令,滿桂自己也不知道聽哪一邊的好,順義軍的左右為難,他也能理解。

好在順義軍給他指了一個距離順義城五裡的地方安營紮寨,並給他送來了需要的糧食。總算有了一口吃的,滿桂也管不了城裡城外的,先休息休息,吃上兩頓飽飯再說。

再說侯世祿到通州時,已經是十一月十三日淩晨了。可是侯世祿又悲哀的發現,通州他也進不去,

倒黴的侯世祿正好遇見前來通州視察軍務的孫承宗,孫承宗大清早的剛起床,就看見跑過來叫門的候世祿。

孫承宗真有些生氣了,站在城頭質問侯世祿:“大膽候世祿,兵部調你部前去薊州布防,你不到薊州去,跑通州來是想乾啥?你是想造反嗎?”

候世祿差點給孫承宗跪下了,隻能是哭訴自己並不是主動來通州的,實在是到了薊州,袁都督隻把自己的火炮和炮兵留下了,自己是被袁都督調回通州的。

侯世祿心裡要多委屈就有多委屈,大都督強行扣押了自己的火炮和炮兵,自己還不敢說是強行扣留的,隻能說是留下的。

沒想到這句話提醒了孫承宗,看著侯世祿的兩千騎兵和累得快要斷氣的兩千步兵。

心裡一個不落忍,就想把侯世祿的兩千騎兵留下,可又一想,把騎兵留下來守城實在不劃算,那就留下他的步兵吧。

就這樣,體恤士兵的孫承宗就把兩千步兵也留下來幫助守通州,剩下的兩千騎兵讓侯世祿帶著滾回薊州去。

侯世祿出來勤王的時候,本來就五千的兵力,到薊州被扣了大炮和炮兵,現在又被強留兩千士兵。

一仗沒打,寸功未立,五千人馬就隻剩兩千了,還連續好幾天沒有吃到一口飯,這讓侯世祿心裡彆提多委屈了。

可是沒辦法,現在通州不要他,薊州也不敢去,侯世祿突然發現,自己就是一個沒娘要的孩子,通州的孫承宗不要他,薊州的袁崇煥也不要他。

高高興興出來勤個王,一點功勞沒撈著,反而是無家可歸了。

苦逼的侯世祿思考再三,現在哪也去不了,可就在外麵瞎晃,士兵也沒飯吃啊。

無可奈何的侯世祿決定去順義找滿桂,至少在滿桂那裡,沒有孫承宗也沒有袁崇煥,不會被彆人當喪家犬一樣來回的踢。

更希望的是,也許滿桂那裡還能有一口飯吃。

無家可歸的侯世祿隻能帶著不足二千的兵力,去順義找滿桂。

侯世祿也是沒辦法了,因為兵部根本沒有讓他去順義,而他去順義的目的隻是因為和滿桂熟識,想去混口飯吃。

喜歡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請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有9999萬億,跟我比有錢? 從遮天魔獄玄胎經橫推諸天 大槐樹到新來生 暖風知南意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成了女帝的養成遊戲 我改嫁植物人大佬後,渣夫跪地悔瘋了 超級農業巨頭 蒼穹盜賊 財情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