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遵化城抄底撿便宜 東江兵永平遭算計_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64章 遵化城抄底撿便宜 東江兵永平遭算計

第164章 遵化城抄底撿便宜 東江兵永平遭算計(1 / 2)

就在宋玉成忙著在遵化抄家,忙著收集各種交通工具,準備在解決掉興城後,往遷安運送物資。

灤州城那邊也傳來消息,種花紅玉已成功光複灤州,正準備進攻遷安,目前戰船已經行駛到了遷安城下,馬上就可以對遷安發起攻進攻,遵化往遷安運送物資的行動也可以開始了。

到此,程風製定的“破曉行動”計劃第一步,取得了圓滿成功。

自從新建奴占了遵化城,城外被抓來的百姓忽然發現他們的夥食變了,原來一天兩頓,一頓半碗清粥的苦日子沒了。

現在雖說還是一天兩頓,但是每頓的粥變粘稠了,那大碗也裝滿了,而且粥裡有鹽味了,這讓難民們百思不得其解。

但是那一頓一滿碗稠粥的日子也才過了一天,第二天就允許排隊添加第二碗。

這夥食忽然變得好了起來,難民們更懵了,都不知道這些該死的建奴到底想要做什麼?

二月十六日,景正榮,楊勝江,王德昭,王力昭帶領陸戰一團四個營,尹路正帶一萬民兵協助,堵住了遷安東南北三門。商船隊的四條平底沙船堵住了西門,遷安守軍逃無可逃。

正午時分,二十四門107步兵火箭炮隻對遷安三城門打了一輪齊射,遷安便舉起白旗。

原遷安縣令朱雲台、副將王維城、參將馬光遠帶領三千漢軍投降,遷安光複。

解決了遷安,景正榮帶著一營快馬支援遵化,尹路正帶著一萬民兵直奔遵化,協助運輸物資。

然而,灤州和遷安的行動卻忽略了一個節點,那就是兩縣之間的永平鎮。

鎮守永平鎮的阿敏和碩托,在得到灤州和遷安迅速丟失的消息之後,擔心自己的後路被斷。

這家夥驚慌失措之下,竟然喪心病狂的下了屠城令,把永平鎮的守軍,百姓,不管是投降了的,還是沒投降的,包括當初給他們開城門的商人,投降的大明官員白養粹,孟喬芳、楊文魁等全部殺了一個乾淨。

把人殺光了還不算,還一把火燒光了永平鎮,隻帶了搶到的金銀財寶和糧食沿青龍河北上,跨過桃林口長城,逃進了蒙古。

當從遵化逃出去的那十幾人,逃到興城把遵化城的事情作了彙報,阿濟格心裡就毛毛的,總覺得再不出關就要壞事。

阿濟格想直接跑路,可他又舍不得遵化的那些金銀財寶,總是瞻前顧後,有些猶豫不決。

奴才魯力心裡知道,遵化城裡的一千鑲白旗士兵,二千鑲藍旗士兵,一瞬間灰飛煙滅,這裡到底有多大的坑沒辦法去估算。

魯力很擔心阿濟格去遵化後會嗚呼哀哉,還有可能連累自己也小命不保,便極力的躥掇阿濟格棄城出關。

阿濟格不甘心,又派出斥候去偵查遵化的情況,結果斥候回來說遵化城平安無事,旗還是大金的旗,兵還是大金的兵,守城門的依然是鑲白旗的人,看旗幟,人數不少於三千。

就是隻見人進,沒見著人出,混進去的好幾個兄弟都沒有出來,不知道城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阿濟格聽了斥候的彙報,明白了,自己的鑲白旗,經過幾次大戰之後,兵力損失嚴重,跟隨自己鎮守興城的就有五千,三屯營有一千,就算遵化的那一千五百人還在,總兵力也不到八千。

那現在多出來的兵力是從哪來的?毫無疑問,那些都是假冒的,之所以還打著大金的旗子,無非就是想引自己上當。如今遵化情況已經非常的明了,若貿然前往,必中埋伏。

阿濟格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很危險,如果行動慢了,怕是要走不掉,為了自身安全,也顧不得遵化的財寶,更顧不得丟失了退路黃台吉是否安全。

當即下令:“所有人收拾好所有能帶走的東西,立刻出關,咱們先撤回盛京!馬上派人通知三屯營守將,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能帶走的一切,馬上撤退。”

頓時,興城亂作一團,金兵們匆忙收拾行囊,能帶走的全部都帶上,不能帶走的,一把火燒了。

興城的百姓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一座大好的城市毀於大火,滿城的百姓卻在建奴刀槍的威脅下逃往喜峰口。

也是二月十六日傍晚淩晨,占領遵化城的宋玉成收到阿濟格已經逃跑,興城已經是座空城的消息。

興城不用打了,宋玉成馬上派出呂俊豪帶著一千人馬前往興城,去守住這個撤退的關鍵軍鎮。

當尹路正帶著一萬民兵到達興城的時候,呂俊豪還在忙著救火,興城裡的大火都還沒有熄滅。

二月十七日,尹路正的民兵隊伍才到達遵化城,遵化搬遷行動正式開始。

經過三天的分類,把收集到的古玩字畫,書籍等重點裝箱保護。然後才是金銀細軟。

十八日,遵化城裡,各種馬車牛車騾車把大小街道裝填了個滿滿當當,從各地搶劫彙集到遵化的金銀珠寶,布匹,瓷器,古玩字畫等等,整整裝了四千多車。裝糧食的車也有五千多輛,一次就運走近六萬石。

隻留下了上千口鐵鍋,數千斤的粗鹽,和幾百匹棉布,還有那堆積如山的陶鍋陶碗不知該如何處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難民中會趕車的把式們也被征集起來,一家人一起,趕著一輛馬車或者一輛牛車,前往遷安。

而那些從各地強製捆綁過來的百姓,在吃了幾天飽飯之後,也開始被強製性的攜帶糧食遷徙。

宋玉成把糧食分散打包,十六~四十歲以下的男人,每人攜帶四十斤糧食,女人攜帶三十斤。四十歲以上的,男人攜帶三十斤,女人攜帶二十斤。

十~十五歲的小孩,無論男女,每人攜帶十五斤。十歲以下的小孩,五十歲以上的老人可以不用攜帶。

而實際上,這些難民裡,根本就沒有五十歲以上的,建奴抓苦力,可不會抓乾不動活的老人,五十歲以上的,要麼就被殺了,要麼就被丟棄掉了。

開始的時候,那些難民並不願意去幫建奴背什麼糧食,可是當新建奴告訴他們,他們背著糧食就是他們自己路上的口糧,背少了或者不願背的,路上餓肚子可沒人管。

難民們頓時都覺得新建奴規定的數量太少,他們還是願意多背一些的。

新建奴還規定了每二十口人裡,必須有一人要多背口鐵鍋,要不然路上就會沒鍋做飯吃的時候,很多難民們還是願意多出這份力的。

除了人力背糧,還有近四萬頭牛,一萬多頭驢全部加入運糧隊,一次也能運走十萬石。

就這樣,遵化城裡的五十萬石糧食,被難民們直接就背走了近十萬石,加上車運,一次就運走糧食十六萬石。

隻十八日一天就運走糧食三十六萬石,建奴搶到遵化的糧食,一天就運走了六成。從遵化到遷安,沿途全是背著糧食走路的百姓。

而拉著一車車物資的馬車騾車沿著黎河走趙家溝過景忠山與大峪山中間的平地到白廟,好幾年前,大少就在這裡弄了塊地,搞了一家木工作坊。

當地的村民總共也就二十來戶,五六十號人,加上這地方窮鄉僻壤的,也沒什麼人,大少就順帶把這些村民裡有些體力的老人,都請到這木工作坊裡來打了下手,工錢雖然不多,卻能混個飯飽。

就算是那些沒在木工作坊做工的老人,要到木工作坊混頓飯吃,木工廠的管事也不乾涉,依然是笑嗬嗬的,笑臉相迎。

村裡的小孩想到木工作坊去混飯吃,那更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管事也是笑嗬嗬的從不沉臉。

村民們高興了,這相當於有人幫養老還幫養小,他們的兒女自然也是樂意的,因此這家小作坊在白廟村人緣很好。

這個作坊專門打造那種又長又寬的灌鬥,這種農具,主要出現在南方水稻收割的時候,在水田裡打稻穀脫粒用的,這麼一個灌鬥,可以輕鬆裝下二十石以上的糧食。

這幾年來,這個木工作坊在這裡打造了三千個這樣的灌鬥,可這東西在北方不實用,根本就賣不出去。

幾年下來也沒賣出去過幾個,大量的灌鬥就這樣積壓在白廟這個地方。

這幾年來,這個小木工作坊算是虧得一塌糊塗,當地的村民都不知道這賣都賣不出去的東西,每天還在做到底為什麼?都覺得是有錢人吃飽了撐的。

好在這木工作坊,雖然東西賣不出去,但工錢從來不拖欠,飯也是頓頓管飽,這村裡的老頭子們這些年來也吃的紅光滿麵的。

反正也是混口飯吃,賺不賺錢的東家都不在乎,他們又何必多管閒事,自然也是樂享其成。

就這樣,這個小小的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小村子白廟,彆的東西不多,就是那滿地沒用的灌鬥多的不行。

自打去年,建奴入了關,白廟村趙家溝的村民全都鑽了景忠山,大峪山的老林子,這個白廟村突然就沒了人,那倒扣於地,堆的一摞一摞的灌鬥也沒人管了。

崇禎三年二月十八日的傍晚,好幾個月沒有人走動的白廟官道上,突然來了無數的馬車騾車。

他們到了白廟這個地方就停了下來,開始把那倒扣的灌鬥翻正,抬到了白廟碼頭,每四個灌鬥拚在一起,把灌鬥上的耳朵用四根圓木穿了,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四方組合的簡易平底船。

把騾車馬車上的大箱子全裝上了平底船,又一組一組的連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組五十節的長龍船,就如同大江大河放木排一樣。

.就這樣忙了一個晚上,四千多輛馬車騾車上的箱子全部被裝上了八條這樣的長龍船。

一千多騾車馬車運送的糧食又裝了四條長船。空閒出來的馬車牛車重新返回遵化,繼續運送糧食。

至於那些糧食用牛車運輸的,並沒有走這條線,而是沿著官道與步行的難民們一起,直接奔遷安下遊灤河青龍河交彙處去了。

二月十九日,橫河白廟村碼頭的長龍船開始放排,十二條排船順流而下,不到一個小時就過了興城,四小時過遷安,直奔出海口。

當天下午過灤州,在灤州下遊十裡的王腰莊停了下來。這裡是大少三年前花錢建的一處海船碼頭,這裡是大型海船最遠可以停靠的地方,東海,南海兩艦隊的戰艦全部停放在這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簡易平底船在這裡被打散。連船帶貨全部被吊上了船。

當上千車的貴重物品已經登船的時候,步行的百姓和牛,驢車隊伍才走到遷安。

能到達遷安的平底沙船在這裡開始上人,隻是這些船的裝載能力實在是弱,一條船最多也就裝到三百人,而且能到達這裡的平底沙船也就幾十條,數量有限得很。

再大的船還需要百姓繼續往下走,到達青龍河交彙處才有廣船和福船。

十九日,返回遵化的馬車裝好最後一批糧食離開了遵化,宋玉成這才派人去尋找程風,彙報遵化城的情況。

二月二十日,宋玉成安排人員把地下沒用上的炸藥,電線收了,又把該堵的洞口,坑道全部都堵了。

上上下下檢查一遍,萬無一失,這才在遵化城裡留下糧食五萬石,白銀十萬兩,還有那監獄裡關著的晉商家屬。

隻把遵化城裡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還有那幾千投降了的明軍,連帶他們的家屬全部由民兵帶走。

就連大戶人家的丫鬟婆子小廝都沒留下,隻留下滿城的主子們在風中淩亂。

看著清空的遵化城,宋玉成這才派人去臥龍山通知趙率教,說是建奴跑了,速到遵化收複失地。

二十一日,宋玉成帶著自己的人馬出遵化城後換回了自己的衣服,這才跑到半道上去等趙率教。

得到消息的趙率教和秦世英不敢相信這個消息是真的,便去找了掌櫃趙聞達。

“趙掌櫃,宋隊長讓人帶話過來,說是建奴已經撤退,讓我們帶人去收複遵化,趙掌櫃以為如何?”

趙聞達一聽,拍掌笑道:“既然是宋隊長讓人傳過來的消息,肯定不會有假,兩位大人,咱們還是趕快點起人馬到遵化去。”

得了趙聞達的肯定,趙率教那是一分鐘也不敢停用,馬上點齊人馬,秦世英把桃花山的村民留在了礦區,自己帶著遵化縣的眾衙役先回遵化。

趙聞達也把礦工們召集在一起,隻留下了一小部分看守礦山,絕大部分的人都跟著秦縣令趕往遵化城。

三人在半道上遇見了宋玉成的人馬,趙率教,秦世英大喜,兩軍合為一處,趕往遵化。

遠遠的看見遵化城城門大開,城牆上一個守軍都沒有。趙率教懷疑有詐,宋玉成大笑:“趙將軍放心吧,我的人已經進去看過了,一個建奴都沒有,全都跑掉了,正兒八經的一座空城。”

為了證明遵化城確實是安全的,宋玉成派出了先頭部隊,快速地控製了遵化縣衙和倉庫。

等趙率教帶著隊伍進了城,秦縣令安排衙役接管了府庫糧倉之後,發現糧倉裡還有幾萬石糧食,府庫裡竟然還有近十萬兩銀子。

這可把秦縣令很高興壞了,大手一揮,補發了趙率教手下兩千士兵這五個月的軍餉,一下子就發出去了兩萬兩。

但是秦縣令不在乎,從自己手裡丟掉的遵化城,又從自己手裡收回來,這是可以將功補過的大功。

遵化城現在除了人口少了點,總人口不到五千外,其它的損失並不嚴重。

除了幾處兵營和北門大道,不知被什麼東西掀翻了一遍外,其他的損失並不大,清點了一下縣衙裡的文書,所有的文書基本還在。

趙率教找到那些幸存的大戶詢問情況,而那些大戶也說不清楚情況,什麼新建奴打老建奴,反正亂糟糟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就是兵營爆炸的那一天,兵營裡有不少的建奴被炸死是肯定的。

為此趙率教還專門安排了人手去把兵營的土地翻了一遍,確實挖出來了不少的屍體,因為天氣還很寒冷,大多數屍體還沒有腐壞,這就讓趙率教又得到了不少的軍功。

遵化城終於光複了,秦世英開始寫報捷文書往京城裡送,宋玉成也準備與趙率教聯手收複三屯營。

……

香河縣境內,程風遠遠的跟著建奴的隊伍向北行走,很有些明目張膽,毫無顧忌的跟隨,早早的就被建奴的斥候發現了。

程風也不在乎,依然是我行我素,明目張膽的跟在後麵走走停停,搞得建奴是提心吊膽,夜不能寐。

二月十八日,建奴驅趕著難民走到寶坁鎮。偵察兵來報,建奴忽然分兵了,有一支三千人的隊伍突然改個道,奔興州前屯衛的駐地豐潤鎮去了。

“院長,這些建奴想搞什麼?是想在他們已經搶過一遍的地方在搶一遍嗎?”

程風笑笑:“不用管他們,我知道他們要去乾什麼,區區三千騎兵,小爺我就不相信他們能在永平鎮翻了天。”

“永平鎮?”剛說完永平鎮的程風突然想起來劉興祚的事,他不就是在永平鎮出的事嘛?

“曹金虎,馬上派隊通訊兵去王腰莊,告訴那裡的負責人,讓他們嚴密關注東江鎮的船隊。

如果發現有東江鎮的軍隊在沿海登陸,就安排一支陸戰隊跟隨防備,如有必要,可以幫一把。”

十八日,黃台吉走到寶抵鎮後忽然分兵,派出濟爾哈朗帶著三千精騎奔豐潤,榛子鎮,過沙河直撲永平鎮,借著月光,濟爾哈朗是日夜兼程,一路上還算順利,終於在二十日趕到灤河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遠遠的看到灤河上的景象,濟爾哈朗直接傻眼,這滿河麵都是海船是怎麼回事?

直覺告訴濟爾哈朗,這些海船是馬蜂窩,捅不得。可大汗交代的任務又不能不完成,為安全起見,濟爾哈朗沒敢靠近灤河,隻派出斥候尋找過河的地方。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斥候們經過仔細的查找,發現青龍河與灤河交彙處向上十裡處沒有船隻,也沒有軍隊,至於上遊的遷安是不是安全,濟爾哈朗沒有考慮。

也許這就是天意,濟爾哈朗發現這個空檔的時候,東海艦隊主力隊伍正在遷安清理財務。

能通過這段河道的沙船全部都在遷安城外,而大量的廣船福船又到不了這個河段,都停泊在下遊的灤河青龍河交彙處。


最新小说: 瘋批公主重生後,打遍全京城登基 換親後她扶搖直上,假千金破防了 惡雌肥又老?帶飛炮灰兒女享清福 往日青山 我撿回來的姐姐是病嬌? 他說不愛,卻糾纏不放手 惡毒值爆表後,五個大佬舔來了 天降橫財:被女總裁賴上後我無敵了 HP:晦澀長明 公主太惡劣?抱緊她大腿後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