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享笑道:“不是我找你叔有事,你過去告訴你叔李鴻基一聲,就說救他出監獄,還送他三套書和二十兩跑路銀子的恩人來了,讓他趕緊過來拜見。”
李過一愣,這事他知道,送書的時候自己就在言旁邊,他倆說的話自己也記得清楚。
二叔還經常拿著那書在自己麵前讀,雖說很多自己都聽不明白,但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
送書的事總共隻有四個人知道,除了自己和二叔,就隻有米脂縣的李掌櫃和他的小東家,程小公子知道。
看對麵並沒有李掌櫃的身影,莫非是那正主恩人大明遊玩使程小公子來了。
“你等著,俺馬上去通報。”李過不敢耽誤,那可是堂叔救命的恩人,萬一怠慢了怕是要挨揍。
李過一溜煙跑回李鴻基身邊,附在他耳邊把李來享的話和自己的猜測一五一十說了。
李鴻基先是一愣,隨即瞪大了眼睛,臉上滿是驚喜與難以置信。他一把推開李過,撒開腳丫子就朝著程風這邊跑來。
跑了沒有幾步,突然想起了什麼又站住了腳,遠遠的觀看不遠處的隊伍,左右看看,沒一個認識的。
李鴻基不敢太靠近,隻能遠遠的問:“草民李鴻基,不知那位是恩公程知秋?”
程風在馬上朝李鴻基拱手道:“我就是山東登州府程風程知秋。”
李鴻基聞言,撲通一聲就跪下了,重重地磕了個頭:“恩公在上,請受李鴻基一拜,當日若不是恩公出手相助,草民早已命喪獄中,這份大恩,草民沒齒難忘。”
程風抬手示意:“李英雄請起,一點小事不必如此多禮,舉手之勞而已。”
李鴻基站起身來:“.謝謝恩公,恩公不僅救草民性命,還送草民那三本奇書,讓草民受益匪淺。
草民本該遵循恩公的教誨,好好的報效朝廷,無奈形式所逼,草民走了殺官造反的路,實在對不起恩公。
草民知道恩公裡朝廷的官,如今恩公不遠萬裡前來尋草民,不知是要剿滅了草民,還是要招安了草民?
如果草民的命對恩公升職有用,無論是要草民降還是要草民死,隻需恩公一句話,草民心甘情願,萬死不辭。”
程風笑道:“起來吧,我不是來剿滅你的,當然是來招安你的,但也不是來完全招安你的。
我這次從山東過來,要到榆林去,在米脂縣城外聽那些逃荒的百姓說,李家站村來了一群叛軍,正在這裡招兵買馬,嚇得米脂縣城都嚴查起來。
我一想,今年會來米脂縣招兵買馬的隻有可能是你李鴻基,再加上你是在李家站,這也肯定了是你回老家招人。所以過來看看你,順便找你談談人生。”
李鴻基聽得雲山霧罩的,完全就聽不懂,忙道:“這是啥意思?草民完全聽不明白,恩人有話儘管直說,草民必定聽從。”
程風看了看周圍亂糟糟的人群,說道:“這裡荒郊野嶺的,也不是個談話的地,你不準備請我進村子裡去坐坐?”
李鴻基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草民見到恩公太高興了,竟然忘了請恩公入村款待,真是該死,恩公請隨草民入村。”
程風跟著李鴻基進了村子,被迎進了一間相對寬敞的屋子。屋內雖簡陋,但收拾得還算整潔。
李鴻基忙前忙後,端來茶水,滿臉真誠地說:“恩公,這是咱當地的粗茶,您將就著喝。”
程風坐下,抿了口茶,緩緩說道:“我此次路過,見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也知道你造反也是被這世道所逼,這怪不得你。
但我也是怕你造反沒有個目標,盲目的造反一味蠻乾,結果就是失了造反的初衷,最後造成老百姓更加遭殃。”
李鴻基眉頭緊鎖,認真聽著,說道:“恩公所言極是,可草民已騎虎難下,軍中三月不發軍餉,千裡勤王還不給飯吃,兄弟們都快餓死啦,不反實在活不下去。”
程風看著他,目光中帶著笑意:“這個我知道,當初送你兵書和路費讓你去甘州投軍時,就知道你要走這條路。
這是你的宿命,誰也改變不了,而且今後有很多事須要你做,所以我現在不會招安你。”
李鴻基眼中閃過一絲喜色:“恩公,你是白蓮教的人?”
程風無語:“彆亂說,我可是正經的道教弟子,朝廷的人,可不是那群道教佛教都分不清楚的江湖騙子。
自稱是彌勒轉世,拜的又是無當老母,就他們那個水平也就騙騙無知的百姓。”
見李鴻基臉上的喜色沒了,程風這才正色道:“看你的眼神,也不是覺得我不是白蓮教的人你很失望?我之所以不招安你,又要找你談心,就怕你會像白蓮教那樣走上歧途。
縱觀我中華上下五千年曆史,從最早的周朝國人暴動開始,農民不斷的造反,總計近萬次。
可除了太祖朱元璋外,就沒有那支造反的農民隊伍真正成功過,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李鴻基思索片刻,搖了搖頭:“草民不知,請恩公解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程風放下茶杯,神色鄭重道:“農民造反大多是為了溫飽生存,缺乏長遠規劃和明確目標。
例如你心中的那個白蓮教,他們從唐朝開始就在造反,宋,元,明就沒消停過。
唐朝時,他們幫著安祿山史思明造唐朝的反,宋朝時他們幫著蒙古人造宋朝的反。
蒙古人滅了宋後,他們又開始造元朝的反,元未農民起義的時候,很多農民軍的隊伍裡就有他們的白蓮教的人。
可等太祖朱元璋滅了元朝,建立了大明之後,他們又開始造大明的反,那白蓮教好像天生就是為造反而成存在的。
可為什麼他們造了上千年的反,依然沒有一次能夠成功?
原因就是他們僅僅是為了造反而造反,並沒有長遠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他們並不知道如果造反成功之後,自己該做什麼。
而且他們的隊伍紀律性極差,燒殺搶奪那是家常便飯,根本不管是官兵還是百姓他們都搶。
他們不但紀律極差,還特彆容易腐敗變質,一旦稍有點點成就,便開始貪圖享樂,內部爭權奪利,紛爭不斷。
再者,他們缺乏優秀的人才和戰略眼光,他們的手段就是利用封建迷信,到處招攬信眾。
然後鼓動信眾,跟著他們一起鬨事,彆的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他們造了一千多年的反,依然是烏合之眾。
你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克服上麵這些問題,造反要有自己的綱領,更要知道自己造反的目標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結果才算成功。”
李鴻基聽得入神,不住點頭:“恩公說得對,鴻基以前從未想過這些。隻是如今我手下都是些窮苦百姓,該如何改變?”
程風微微一笑:“你可選拔有才能之人,加以培養,製定嚴格的紀律和賞罰製度。同時,要有明確的綱領,讓百姓知道為何而戰。”
李鴻基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多謝恩公指點,鴻基定當銘記於心。日後若有機會,定不負恩公所望。”
程風笑笑:“說到綱領,我問你個問題,你可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農民總是沒飯吃?”
李鴻基撓了撓頭,思索道:“草民在邊軍裡混時,聽上官說過,因為皇帝昏庸無道,才引來天災不斷,莊稼收成又不好,再加上官府賦稅太重,百姓實在難以維持生計,這才沒有飯吃。”
程風點頭,接著引導:“你聽到的這些都是那些當官的灌輸給你的錯誤思想,明明是他們在下麵無惡不作,卻把自己做壞事的罪過全部扣在皇帝頭上。
北京的那個小皇帝能知道什麼,一輩子就隻見過巴掌這麼大的天。他所聽到的,所看到的,都是那些大官願意讓他看到的。
凡是那些大官不願意讓他知道的事情,他連一個字都聽不到,那小皇帝就是一個眼瞎耳聾的傀儡,他那紫禁城內的事情他都不能完全搞清楚,彆說紫禁城外麵了。
崇禎元年陝西就有人造反,那小皇帝直到今年才知道,全天下的官員乾了壞事,都會說是皇帝讓他乾的,反正你也找不到皇帝對質真假。
所以不要相信當官的說什麼皇帝昏庸無道,不顧百姓死活的鬼話,真正不顧百姓死活的,就是這些官僚士紳。
把所有的缺德事都扣在皇帝的頭上,那隻是他們盤剝百姓,欺壓百姓的借口而已。
百姓吃不上飯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昏庸無道,而是因為土地兼並嚴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數權貴和地主手中,農民沒有足夠的土地耕種,要承擔大量的賦稅,自然就沒飯吃。
農民無地可種,隻能租種地主的土地,承受高額地租,若在平時風調雨順的,交了地租之後,多少能剩上幾口吃的,緊緊褲襠熬一熬也就過去了。
可是一旦遇到天災,糧食減產,交了地租就沒有剩下的,農民除了餓死就沒彆的路可走啦。”
李鴻基恍然大悟,握緊拳頭道:“恩公所言極是,如此看來,我等若要讓百姓有飯吃,便要解決土地問題。”
程風讚許地點點頭:“對,就是要解決土地問題,可是你知道,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數權貴和地主手中裡,你可想過,如何才能從他們的手裡把土地拿出來?”
李鴻基咬咬牙:“直接找他們要,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給的,隻有把他們都殺了,土地自然就出來了。”
程風笑笑:“對,你很有悟性,百姓挨餓的根本就在這裡,有地主在,你們就不可能有飯吃,你們想要有飯吃,就得把地主士紳全清理乾淨。”
程風又提醒道:“你要造反可不能盲目的瞎造,你要知道你造反的目的是什麼,要達到什麼結果。
就是我跟你說的造反要有一個綱領,從曆史的經驗來看,但凡沒有政治綱領的造反,從來就沒有人成功過。”
李鴻基聽得似懂非懂,他好奇的問:“太祖造反的時候,他的綱領是什麼?”
程風笑笑:“太祖的政治綱領很簡單,就八個字,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憑這八個字,當時無數的仁人誌士都提著腦袋跟他乾,這才成就了太祖爺的萬裡江山!”
李鴻基沉思了好久,這才抬頭,慚愧的看著程風:“恩公,草民愚笨得很,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什麼綱領好。”
程風笑笑:“這個就很簡單啊。太祖的時候,在中國的統治者是蒙古貴族,那時的蒙古貴族才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敵人。
所以太祖的口號是: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因為這個口號,不管是當時有良知的士紳大族還是吃不飽飯的平民百姓,都和他站在一起,成了他的自己人。
而你現在不一樣,你是因為吃不飽飯才造反,所以大明的大士紳大貴族就成了你天生的敵人。
而你天生的盟友就是那些饑寒交迫,麵臨餓死的普通百姓。所以你的口號就是:打土豪分田地,這就是你今後的造反綱領。
但是光有了綱領還不夠,還要有嚴明的軍隊紀律才行,像那種攻城拔寨的時候,用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去填護城河的做法萬萬做不得。
記住一定要約束好手下之人,不可隨意燒殺搶掠,胡亂燒殺搶奪百姓的那是土匪,不是起義軍,那樣的隊伍會遭老百姓恨。
起義軍,起義軍那就要占了義字,要讓百姓看到你是為他們謀福祉,而不是像土匪和官兵那樣,燒殺搶奪,無惡不作,這樣老百姓才會和你一條心。
還要注重軍隊的訓練和管理,提高戰鬥力,作為一支軍隊,貴在精而不在多,一萬人的精兵,遠勝十萬人的烏合之眾。
就像我帶的這二百來個人,人數雖然少,但是我們敢麵對四五千的建奴軍隊還能全勝,這就是兵貴精不貴多。
萬萬不可像以往的農民軍,從來不好好的約束軍隊紀律,也不好好的訓練隊伍,隻知打家劫舍。
結果就是稍微遇著有點戰鬥力的軍隊,就是一擊即潰,毫無戰鬥力可言,完全的烏合之眾。”
李鴻基連忙稱是:“恩公放心,草民定會約束好弟兄們,若有人違反,定嚴懲不貸。也會好好的練兵,練出一支精兵來。”
程風見他態度誠懇,心中欣慰:“如此甚好,我相信你若能做到這些,必能成就一番事業。
記住,你的主要敵人是那些擁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大士紳大官僚,在這個天災不斷的年月,隻有他們的手裡才有你需要的糧食和金錢。”
李鴻基點點頭,又搖搖頭:“恩公,草民也知道地主士紳有錢糧,可他們同時也有高牆大院,草民的實力很難打得進去。”
程風笑笑:“這個簡易,你知道火藥是如何做出來的嗎?”
李鴻基一臉茫然地搖搖頭:“草民隻知道一點點,不知,還望恩公賜教。”
程風清了清嗓子道:“這個簡單,我會在你這裡住三天,教會你如何製造火藥,再教你如何製造火藥包炸圍牆,有了火藥包,那些大地主大士紳的高牆大院便不足為懼。”
程風接著說:“不過製造火藥並非易事,需謹慎操作,防止意外發生。而且你要強調保密,莫要讓這技術落入敵人手中。”
李鴻基忙不迭點頭:“恩公放心,草民定會妥善安排。”
程風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了明確綱領,又有了攻克地主士紳的辦法,接下來就看你如何帶領兄弟們行動了。
我相信,隻要你能做到軍紀嚴明、目標明確,必能贏得百姓支持,成就一番大業。你要記住一點,在前期的時候,不要去占領什麼縣城,對你沒好處。
就算是把縣城打下來了,也彆在裡麵住,收拾好戰利品就回農村來,但彆去乾那種推倒城牆,燒光城市所有房屋的蠢事。
你就在農村,以農村為基礎,打土豪,分田地,然後才能以農村去包圍城市。”
李鴻基單膝跪地,鄭重道:“多謝恩公指點,草民定不辜負您的期望。”
程風又道:“還有,你要廣納賢才,儘力招攬有才能的人,讓他們為你出謀劃策,助你成就大事。”
李鴻基忙應下:“恩公提醒得是,草民記下了。”
接下來的三天,程風悉心教導李鴻基製造火藥包的方法,並順帶著教了他很多有關農民革命的知識。
李鴻基學得認真,手下人也都用心記著。待程風覺得他們已掌握要領,便準備離去。
李鴻基帶著眾人前來送行,眼中滿是感激:“恩公大恩,草民無以為報,日後若有需要,草民定當赴湯蹈火。”
程風微笑著點點頭:“你隻需牢記今日所言,為百姓謀福祉,等到你為天下窮苦百姓掃乾淨了那些蛀蟲,我會派人來找你。
那時候就是你身份轉變的時間,好好乾好你的工作,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
我這一次到榆林去,是要到關外去建個基地整合蒙古人,解決蒙古這個心腹之患。今後你有什麼需要可以派人到外麵去找我的人。
或者在各個縣城去找帶環球稱號的商鋪和鏢局給我代話,那些商鋪鏢局都是我開的,不管你到哪個城看到了這類商鋪,請保護好它,彆誤傷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哪一天,你覺得你手裡的饑民百姓實在太多,你快養不起,想讓他們死的時候,記得派人通知我的人一聲,我會把他們接走,我需要大量的中國百姓幫我做事,他們不能死。”
說罷,翻身上馬,帶著隊伍漸漸遠去。李鴻基望著那遠去的背影,握緊拳頭,再次跪地叩謝:“多謝恩公教誨,鴻基定不辜負恩公期望。”
這三天的專場指導,仿佛為李鴻基的造反之路點亮了一盞指路明燈,加快了李自成的壯大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