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伺候禦前多年,少見沈晏辭如此震怒的時候。得令隻得立馬捧了賬冊,急匆匆下去安排。
他走後,沈晏辭的目光落在南宮煜空蕩的袖管上,平緩了語氣道:
“斷臂截肢非同小可,傷口一旦惡化,性命頃刻難保。你何至於要拚到這一步?”
南宮煜聞言不過淡然一笑,“先父臨終留下的唯有‘保家衛國’四字。能為天下百姓謀福之事,微臣便是丟了這條性命也在所不惜。
微臣不才,於武事上毫無天賦,未能繼承父誌馳騁沙場。既做了文臣,便隻想儘己所能,為大懿儘一份心力。”
他頓了頓,唇角笑意更甚,“話說回來,微臣也實在算是有幸之人。地動斷臂後,微臣得一位醫術高超的老者相救,他不計回報,悉心照料,微臣才得以撿回這條命。可見在我大懿庇護之下,即便大災無情,百姓也多是純善仁厚之輩。”
話落忽而起身,鄭重地向沈晏辭躬身下去,單手握拳撫胸行了一禮:
“皇上,此前您以為微臣已遭不測,故才將微臣追封為超品公爵。隻是微臣於社稷實無寸功,蒙皇上隆恩授以正一品東閣大學士之職,已是格外優渥。如今微臣既已歸來,實在不敢忝居如此高位,還請皇上能收回成命。”
沈晏辭抬手虛扶他一把,溫聲道:“君令既出斷無收回之理。你活著也好死了也罷,都已是大懿世襲罔替的永安公。南宮一門的榮辱,如今皆係於你一身。你乃朕之股肱,朕愧對皇後,愧對嶽丈,再不能愧對你們南宮全族。”
南宮煜麵露惶恐,急忙道:“皇上萬萬不可如此說!皇上從未有愧於南宮家,是微臣能力不濟,文武皆未能堪大任,有負皇上信重......”
沈晏辭打斷了道:“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武將漸無可用武之地,文臣之功,且未必遜於武將。”
他目光深沉,看進南宮煜眼底,“兄長,不必妄自菲薄。”
南宮煜瞳孔驟然一顫,慌忙道:“皇上!您、您怎能如此稱呼微臣......”
沈晏辭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處沒有外人,你我便是家人。你是知笙的兄長,自然亦是朕的兄長。”
提及知笙,他眸色倏地灰暗下去,沉聲問道:“知笙的事,你已知曉了?”
南宮煜黯然頷首,“世間萬事瞬息莫測。皇後娘娘驟疾仙去,微臣未能得見最後一麵,心中也是憾痛難當。”
沈晏辭道:“今夜你便留在宮中,朕當為你接風洗塵。明日是知笙的七七,你也可去送她最後一程。”
他似也不願再多言傷心事,忙轉了話鋒道:
“方才朕粗覽賬冊,此次貪腐所涉銀兩不下巨萬。這些銀子縱然他們藏得再隱秘,也必不出大懿疆域,朕自有辦法讓他們悉數吐出來。隻是待贓款追回之後,朕想先聽聽你有何想法。”
南宮煜略作思忖,答道:“前年大旱,去歲地動,朝廷賑災所費甚巨,如今國庫已見虛空。微臣以為,此筆款項正當充入國庫,以備不時之需,穩固國本。”
沈晏辭卻搖了搖頭,“朝廷用度短缺,尚可從各地賦稅中慢慢填補,宮中一切用度亦可削減止了奢靡之風。加之朕往後十年不下江南,再停了秋獮等耗費巨資之事,總能彌補回來。
這些贓銀源自官員盤剝百姓的民脂民膏,當屬朕失察之責,自然要歸還於民。否則朝廷賑災扶貧,豈非是用他們的血汗錢來救濟他們?如此,大懿庇護天下的責任又何在?”
他稍作停頓,明晰己見,“故朕意已決,將此銀款追回後,分予所有受災地的百姓。不過此事,朕要由你上疏提議,並由你親自督辦。”
南宮煜心思剔透,立刻明白了沈晏辭的意思。
他查抄出戶部尚書的罪證,此事僅會在朝堂之上流傳。
但若由他親自押運、分發這些銀款至受災州縣,那麼天下百姓都會知曉他的恩德。
如此一來,他這新晉的永安公方能真正獲得萬民擁戴,坐穩這超品爵位,再不落人口實。
然而將這般惠民之功賦予臣子,於皇權而言實則是一柄雙刃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