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秦王李世民!"
幾個學生異口同聲。
老師讚許地點頭,“縱觀池越一生,他隻帶過一次兵,在軍事上和政治上並無突出建樹,顯然與這個封號不適配。”
他壓低聲音,“所以學術界普遍認為,這個封號純粹是出於秦曄的私心。”
ppt切換,黑體加粗顯示著著名曆史學家的論斷:
「妻者齊也,秦者君也」
全班頓時響起一片倒吸冷氣的聲音。
老師強忍笑意解釋道:“"齊"在古禮中有"正妻"之意,秦曄不用"齊侯"而選"秦侯",相當於......”
“以我之姓,冠你之名!”幾個女生激動地接話,教室裡瞬間沸騰了。
“還有一些其他的證據可以佐證。”老師神秘地壓低聲音,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動,“池越與秦曄晚年隱居江南時,曾親自設計建造了一座園林,取名"同舟苑"——”
他故意停頓,等學生們都豎起耳朵才繼續,“取"風雨同舟"之意。”
投影儀上浮現出一幅古畫複原圖,亭台樓閣掩映在江南煙雨中。
底下立即響起一片“哇!”的驚歎聲。
“據《吳郡誌》記載,”老師推了推眼鏡,鏡片反射著狡黠的光,“同舟苑的建造,從選材到施工,兩人全程參與,連假山石都是親自挑選的。可惜這座見證曆史的園林後來毀於戰火。”
“這不就是神仙眷侶退休生活嘛!”一個女生忍不住小聲感歎。
老師忍俊不禁:“他們未曾公開,但也未曾否認,兩個人終身未婚,卻始終相伴左右。所以現代史學家普遍認為,這兩位的關係......”
他意味深長地拖長音調,“恐怕超出了普通君臣的範疇。”
說著,他調出一份泛黃的檔案:“這是《更漏吏夜值記錄》的殘卷——"初七夜,秦侯越宿於禦寢,五更方出。"”
教室裡頓時炸開鍋。老師連忙做了個噤聲的手勢:“注意,這段記錄發生在秦曄南巡期間。”
他狡黠地補充,“而且不是孤證,類似記載有七處之多。”
畫麵切換成民間《南遊雜記》的插圖:
“帝與越共乘竹筏順流而下,帝吹笛,越舞劍,兩岸桃花紛落如雨。有老漁夫見之,疑遇謫仙。”
“但官方史書是這麼寫的。”老師放出正史記載:
“帝出巡,察吏治、修水利,所過之處百姓簞食壺漿。”
“噗——”後排男生拍桌大笑,“什麼體察民情!分明是公款度蜜月!”
老師笑著放出最新考古發現:“去年洛陽出土的私人文書中,有封池越寫給女帝的信特彆有趣。”
投影上顯現出清雋的字跡:
"伯珣近日嗜甜,然牙疾又犯,吾當藏其蜜餞。"
他重點圈出落款:“看這裡——"兄越囑"。”
全班集體愣住三秒,隨即爆發出更大的騷動。
“池越既是女帝的老師,又自稱"兄"。”老師挑眉,“這個稱呼很值得玩味啊。”
學生a激動地站起來:“這不明擺著是家屬身份嘛!”
學生b瘋狂點頭:“6啊6啊!”
學生c捂著臉:“救命,這也太甜了吧!肯定見過家長了!”
下課鈴響起。
老師最後總結道:
“景和盛世的輝煌,正是這三人的完美配合——秦曄的放權,池越的創新,女帝的魄力,缺一不可。”
他眨眨眼,收拾教案的動作突然一頓:“至於那兩位的關係嘛......”
“懂得都懂!”全班異口同聲地接話。
教室後排突然傳來一聲大喊:“老師!他們是不是合葬了?”
老師背對著學生,嘴角微微上揚:“正史記載,承天帝並未入葬帝陵。”
他轉身時眼裡帶著溫柔的笑意,“或許......他們真的永遠留在了江南。”
【課後·校園論壇】
標題:曆史組今天磕瘋了!承天帝x秦侯石錘合集!
熱評1:天工院是嫁妝,新政是聘禮,女帝是cp粉頭確信
熱評2:考古隊快去找同舟苑遺址啊!我要看陛下給侯爺種的花園!
熱評3:同人女狂喜!《關於我嗑的cp被寫進教科書這件事》
熱評4:建議下次團建去江南,四舍五入就是給祖師爺上墳bushi
喜歡說好做任務怎麼變成談戀愛了?!請大家收藏:()說好做任務怎麼變成談戀愛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