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腦瓜子嗡嗡的,他接觸這個案子一個月,從未有人提出過屍體可能從彆處漂來的假設。
一直以為受害人就是在當前水裡溺亡的。
回到局裡,一群人還在會議室裡討論案情。
對於陸誠還要去案發現場,大部分人都是不理解的。
案發都過去一個月了,還會有什麼發現?
又不是室內,那是在戶外。
大家還是按照之前多次勘查過案發現場的線索資料,進行分析討論。
但煙抽了好幾根,並沒有人腦瓜子燈泡一亮,出現什麼新思路。
其實按照現有案件資料,如果能通過分析得出一些思路或者偵查方向,以陸誠5級的【抽絲剝繭】能力,都能側寫出罪犯的大致樣貌了。
他也不至於再跑案發現場一趟。
案件停滯不前,必須要有新的線索打破僵局。
陸誠去了一趟,真的帶回了東西。
小張心裡很忐忑,他手裡拿著陸誠發現的那一丟丟纖維。
一個月前技術組多次勘查案發現場,還用了快勘儀等設備,卻沒發現這點東西。
如果這點纖維物質真的成了案件的突破口,他們技術組都得麵壁三天了。
還有那個水位降下去之後的腳印!
小張前往技術科提交纖維樣本進行化驗,然後帶著陸誠直奔檔案室調取水庫區域的詳細水文資料。
陸誠看過資料之後,小張複印了幾份,然後兩個人走進了會議室。
所有人的目光便都看了過來。
李建軍心頭一跳,看兩人的表情,肯定是有新的發現。
不是吧,案發現場都過去一個月了,還能有發現?
如果真是有用的發現的話,那他們刑偵隊的一幫技術人員,就有點打臉了。
小鄭和小胡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很多案子,陸誠都是重勘案發現場,撕開了新的一道缺口。
“人形警犬”的外號不是說說的!
“夾在兩片葉子裡的一點纖維?”
“水位退下去以後的腳印?”
一群人凝眉思索,然後小聲議論。
“水庫的位置雖然偏僻,但偶爾也會有附近村民和釣魚佬去到那裡,再加上案發一個月了,新的兩項發現,並不一點與本案有關……”
合理懷疑沒什麼毛病的,但案子目前並無其他突破口,所以,再折騰一下也沒什麼毛病。
這位陸警官的能力已經展示過一回,大家更傾向於他的方向是正確的!
李建軍請陸誠上前講他的新發現。
沒一會兒,白板上已經寫滿了陸誠的分析。
“各位,下麵講一下我對蘇晴案有一些新的發現。”
他打開投影儀:“首先,蘇晴不是在水庫主區域落水的。根據水文數據和屍體狀況,我計算出最可能的落水點是小灣口。”
落水點?
小灣口?
討論了這麼久,每個人都下意識地認為,受害人的溺亡區域,就在案發附近。
誰都沒有去懷疑這個點!
李建軍皺著眉頭提出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