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灣口很偏僻,沒有直達公路,蘇晴的車是在主水庫停車場發現的,她為什麼會去小灣口?”
陸誠道:“這是個矛盾點之一。我和小張在現場發現的纖維經過初步化驗,是某種特殊合成材料,常用於高檔戶外服裝。而蘇晴的衣物中沒有這種材質。”
小張有點不好意思,纖維的發現,其實跟他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他補充一句:“纖維是在離屍體發現處三米的灌木叢中找到的。”
陸誠繼續:“最重要的是,我重新分析了屍檢報告,再結合水文資料,發現了一個被忽視的細節——蘇晴胃內容物中有一種特殊的藻類,這種藻類隻在水庫西側的一個特定區域生長。”
李建軍心頭一跳:“你的意思是……”
“蘇晴是在彆處被殺,然後被拋入小灣口的水中,屍體隨水流漂到發現地點。凶手可能用了船隻或其他工具。”
在座的議論不斷。
謀殺?
還是自殺?
這個問題直到現在還不是非常明確。
屍體沒有明顯外傷,除了那道細小劃痕。
嫌疑人也都抓來調查過了,無法確定凶手。
“關於那道劃痕,”
陸誠放大照片,“我注意到劃痕邊緣有極微小的金屬殘留,已經讓法醫那邊進一步化驗了。我認為那可能是某種首飾被強行扯下時造成的。”
金屬殘留?!
李建軍心頭怦怦直跳!
警員們竊竊私語。
為什麼陸警官一接觸案子,就發現了他們一個月來忽視的多個細節。
“基於這些發現,我建議重新調查小灣口區域,並重點排查蘇晴的社會關係,尋找有戶外服裝或熟悉水庫環境的人。”
李建軍沉思片刻,最終拍板:“好,就按陸警官的思路重新調查。一隊負責小灣口勘查,二隊重新梳理蘇晴的社會關係。”
……
接下來的時間,陸誠帶領一隊對小灣口進行了地毯式搜查。
除了小鄭小胡,版納刑偵隊的警員看得目瞪口呆。
他們親眼目睹這位“人形警犬”強得沒邊兒,他發現了:
一片被壓壞的草叢、幾個深度異常的腳印、還有一塊沾有細微油漆碎片的石頭。
都是他發現的。
而其他人都長著眼睛,卻跟瞎了沒區彆。
“這些腳印比正常行走要深,說明有人在這裡搬運重物。”陸誠分析道,“油漆碎片可能是從運輸工具上脫落的。”
與此同時,社會關係調查組也有發現。
蘇晴最近三個月與一名叫周磊的男子交往密切,周磊是戶外俱樂部成員,擁有船隻駕駛執照,經常在水庫區域進行水上活動。
“周磊在我們最初的調查名單上,但當時他有不在場證明。”
小張道,“他說案發當晚在俱樂部值夜班,有監控為證。”
陸誠搖頭道:“監控能證明他整晚都在嗎?”
“我重新查看了監控,周磊確實在俱樂部大樓內,但有一次長達半小時的空白期,監控係統當時正好維護。”
“半小時足夠從俱樂部到小灣口往返了。”
陸誠眼神銳利起來,“而且俱樂部就在水庫附近。”
小張心臟猛烈跳動了一下!
難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