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成了他的標簽,也成了他的小秘密。原來,恐懼可以被熱氣蒸散,心結可以被酒液衝開。
在煙廠的日子裡,林秋水親身經曆了國家經濟的巨大變化。1988年,通貨膨脹像野火一樣蔓延,物價飛漲,錢越來越不值錢。可太平煙廠作為省裡的利稅大戶,反而迎來了最好的時候。銀行專門為他們開了“綠色通道”,貸款審批從層層上報,變成了專人對接。
“林會計,這是新的授信方案。”銀行信貸科張主任親自送來文件,“市裡點名要扶持你們,授信額度從三千萬提高到八千萬。”
林秋水有些意外:“我們還沒申請呢。”
“嗨,你們廠的情況我們最清楚!”張主任爽朗大笑,“去年利稅三千萬,今年還要漲。王市長都說了,太平煙廠是咱們市的頂梁柱!”
林秋水不敢怠慢。每次貸款,他都親自準備材料,整理報表,用數據說話。銀行的人漸漸對他刮目相看:“林會計,你們那個新設備項目,我們特批了五千萬。”
隨著業務增多,煙廠貸款由林秋水接手時的三千萬元,半年多時間就迅速增長到了一個億。應酬也越來越多。林秋水作為財務科重點培養的年輕骨乾,自然要經常出麵。吃涮羊肉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了。
時間長了,大家熟悉了,就有人好奇地問:“林會計,你平時不怎麼吃肉,你是少數民族嗎?是信佛嗎?”
林秋水總是耐心解釋:“不是。我是漢族,也不信佛,身體也不過敏。主要是從小不敢看殺生,受母親影響。”
“那你怎麼吃涮羊肉?”
“可能因為沒看到過程吧。”他笑笑,“熱鍋裡一涮,肉就熟了,像變戲法似的。”
“那你得多吃點!”對方熱情地說,“你看你這麼瘦,該補補了。”
林秋水隻是笑。他知道,自己不是真的愛吃肉,而是學會了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給自己找一條出路。
除了吃肉,他還有一樁“心病”,不會用筷子。
他天生是左撇子,右手寫字、打算盤都很利索,可是一拿筷子,就笨手笨腳。夾個花生米,能掉三次。這毛病,源於小時候在家裡吃飯,筷子老是和彆人碰在一起,他嫌麻煩,漸漸就有些抵觸。
一次科室聚餐,他夾花生米,試了好幾次都失敗。劉師傅眼尖,立刻從廚房拿來一個湯匙遞給他:“用勺子也一樣,想吃什麼自己舀。”
李金蘭科長看在眼裡,當即對何田東說:“你得教教小林用筷子,以後應酬多,彆讓他出洋相。”
於是,何田東成了他的“筷子教練”。辦公室裡放了個乒乓球,一有空就叫他練習。
“來,試試。”何田東把球放在桌上,“筷子要這樣拿,上麵那根動,下麵那根不動。”
林秋水試了無數次,乒乓球總是從筷子間滑落。
“彆急。”何田東耐心指導,“慢慢來,找到感覺就行。”
經過一個月的苦練,他終於能穩穩夾起花生米了。那一刻,他高興得像是破繭而出的蝴蝶。
“不錯,進步很大!”何田東拍拍他肩膀,“再練練,就能夾豆腐了。”
林秋水感激地點點頭。他知道,在這個講究體麵的職場裡,會用筷子,不光是生活技能,更是一種尊嚴的象征。
他想起父親在修造站熬夜畫圖紙的樣子,想起母親和鄰居聊天時的驕傲,想起自己在飯店當會計時的認真。如今,他站在煙廠的酒桌前,左手端酒杯,右手拿筷子,嘴裡嚼著羊肉,心裡卻跟明鏡似的:
成長,不是放棄原則,而是在堅守中學會變通;不是變得圓滑,而是在棱角上包一層柔軟的殼。
他依舊不吃帶骨頭的肉,依舊不敢看屠宰,依舊在酒桌上保持清醒。可他已經學會,在該吃的時候吃,在該喝的時候喝,在該笑的時候笑。
因為生活,從來就不隻有一種味道。
而他,終於在煙火人間裡,主動嘗了第一口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