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江湖風雲,再次來襲
小太監攥著那封邊角被雨打濕的火漆密報,腳底生風地衝出大殿側門,連傘都顧不上打,濺起一串泥水花。宮門外,蕭景珩剛翻身上馬,韁繩還沒勒穩,就聽見街角傳來一陣騷動。
“走水啦——西市錢記糧鋪燒起來了!”
“搶了搶了!東街福源當鋪被人砸了門,賊人扛著包袱往南跑了!”
阿箬耳朵一豎,猛地拽住蕭景珩的馬韁:“世子,不對勁啊!”她踮著腳往街口張望,眉頭擰成個疙瘩,“剛才宮裡還一片肅靜,怎麼一出來就跟炸了鍋似的?”
蕭景珩眯眼掃了一圈,禁軍巡邏隊腳步比平日快了三倍,幾個差役抱著水桶狂奔,百姓在街邊擠作一團,喊的喊、叫的叫,亂得像一鍋煮沸的粥。
他沒吭聲,隻抬手一揮,隨行親衛立刻調轉馬頭,護著他倆直奔城南巡防司。
路上,阿箬扒著馬鞍小聲嘀咕:“你說……該不會是哪個不開眼的地痞趁亂打劫吧?”
“地痞?”蕭景珩冷笑一聲,“地痞敢在神策營眼皮底下連點三把火?還專挑咱們剛從宮裡出來的時辰?”
阿箬一愣,隨即反應過來:“合著這是衝你來的?”
“不是衝我,是衝‘秩序’來的。”他語氣平淡,仿佛在說今天早飯吃了幾個包子,“朝堂上他們輸了,那就換個地方玩——老百姓越慌,越顯得我沒本事護住京城。”
說話間,巡防司大門已到。門口兩個差役正抱著卷宗往外搬,見是南陵世子駕到,差點把賬本扔地上。
“快快快!讓開讓開!世子爺來了!”
屋裡烏煙瘴氣,燭火搖曳,牆上掛著的京城市井圖都被熏黑了邊。一名老捕頭滿臉焦灰,見蕭景珩進來,趕忙拱手:“世子爺,半個時辰內,城南三處民宅起火,東街錢莊遭劫,西市糧鋪也被人潑了油點著,作案的全是蒙麵人,身手利落,得手就撤,沒留下半點痕跡。”
蕭景珩走到案前,隨手抄起一份警訊翻了翻:“傷亡呢?”
“燒傷五人,都是撲火的老百姓,劫案沒人死,但……”老捕頭壓低聲音,“有個夥計說,劫匪臨走前丟下一句話——‘濟安未亡,血債血償’。”
阿箬倒吸一口涼氣:“這不就是之前義莊那具屍體上的線索嗎?”
蕭景珩指尖輕輕敲了敲桌麵,眼神卻沒亂:“三年前有個叫‘夜梟會’的江湖組織,專乾這種事——縱火、劫財、不留活口,最後甩鍋給流民。後來朝廷剿了一次,說是滅乾淨了。”他頓了頓,嘴角一扯,“可你看,狗改得了吃屎嗎?”
老捕頭苦笑:“我們早年查過,夜梟會背後有人撐腰,資金、情報、退路全安排妥當,哪像是草莽乾的?可上麵不讓深挖,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現在人家卷土重來,還是同一套劇本。”蕭景珩把卷宗往桌上一拍,“隻不過這次,他們想讓我背上‘治下無方’的鍋。”
阿箬急了:“那咱們還不趕緊抓人?等他們再燒幾條街,整個京城都要亂套了!”
“慌什麼?”蕭景珩瞥她一眼,“你見過哪出戲是鑼鼓沒響主角先衝上台的?他們既然要演,就得讓他們把戲唱足。”
“你是說……讓他們繼續放火?”阿箬瞪圓眼睛。
“我不是消防隊長,也沒義務挨家挨戶守夜。”他翹起二郎腿,慢悠悠掏出折扇晃了兩下,“但他們每燒一把火,每搶一次鋪子,就在百姓心裡多刻一道恨。而我現在最不怕的,就是他們露臉。”
老捕頭聽得一頭霧水:“世子爺的意思是……借他們的手,反打他們的人?”
“聰明。”蕭景珩咧嘴一笑,“他們以為製造混亂就能逼我亂陣腳,可他們忘了——越是亂,越得有人站出來定乾坤。誰來做這個‘定乾坤’的,誰就是民心所向。”
阿箬眨眨眼,忽然明白過來:“所以你現在不出手,是為了等他們把醜態出夠,再一巴掌拍死?”
“對嘍。”他收起扇子,在掌心輕輕一敲,“這就叫‘你不鬨,我不笑;你一鬨,我就掏刀’。”
老捕頭聽得脊背發涼,心想這位世子表麵吊兒郎當,肚子裡的算盤打得比刑部尚書還精。
正說著,一名差役跌跌撞撞衝進來:“報——北巷李記布莊又起火了!救火隊剛到,發現屋頂被人釘了塊木牌,寫著‘南陵不仁,天火罰之’!”
屋內瞬間安靜。